第二章 呼吸系統疾病病人的護理
第一節 呼吸系統常見癥狀護理
(注意先復習一下:一、呼吸系統的結構 喉、胸膜腔負壓。二、呼吸系統的功能 肺通氣、肺換氣)
一、咳嗽、咳痰的護理
(一)原因 刺激
1.感染(病毒、細菌) 刺激
2.機械性刺激
3.理化因素刺激
(二)臨床表現
1.咳嗽的性質 咳嗽分為干性咳嗽和濕性咳嗽。前者為無痰或痰量極少的咳嗽,見于咽炎和早期肺癌等;后者為伴有痰液的咳嗽,以慢支及支氣管擴張最常見。
2.痰的性狀和痰量
(1)性狀:無色透明痰多見于病毒感染;痰呈黃色提示有化膿菌感染;草綠色痰多為綠膿桿菌感染;紅棕色膠凍狀痰多與肺炎桿菌感染有關;血痰要警惕肺癌;灰黑色痰多與大氣污染或塵肺有關;咳出的痰液有惡臭提示是厭氧菌感染。
(2)痰量:24h咳痰量超過100ml為大量痰。
3.咳嗽、咳痰與時間、體位的關系
咳嗽突然發作多與異物吸人及過敏有關。干咳伴咽部異物感常為咽炎。咳嗽、咳痰可在變換體位時加重,如慢支、支擴患者在晨起或夜間剛躺下時咳嗽加劇并咳出大量膿痰。
4.咳嗽的音色 聲音嘶啞與聲帶發炎或腫物有關。聲音微弱見于極度衰竭或聲帶麻痹者。
5.咳嗽伴隨癥狀及并發癥 咳嗽伴發熱常提示感染;咳嗽伴胸痛應警惕病變累及胸膜;劇烈咳嗽可引起氣胸等并發癥。
(三)護理措施
1.改善環境 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流通,溫濕度適宜,避免塵埃和煙霧等刺激,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2.補充營養與水分 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多飲水,每日飲水量保持在1500ml以上,以利稀釋痰液。
3.促進排痰 按醫囑用祛痰藥物,還可采用以下措施。
(1)指導有效咳嗽:適用于神志清醒尚能咳嗽的病人采取舒適體位
(2)拍背與胸壁震蕩:適用于長期臥床、久病體弱、排痰無力病人。
(3)濕化呼吸道:適用于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常用蒸汽吸人或超聲霧化吸人。氣管切開者可于插管內滴液。
(4)體位引流適用于痰量較多、呼吸功能尚好的支氣管擴張、肺膿腫等病人。
(5)機械吸痰適用于痰量較多而咳嗽反射弱的病人,尤其是昏迷或已行氣管切開、氣管插管的病人。
4.預防并發癥 對咳膿痰者加強口腔護理,昏迷病人,每小時翻身1次,每次翻身前后注意吸痰,以免口腔分泌物進入支氣管造成窒息。
二、咯血的護理
(一)概述
喉以下呼吸道或肺組織的出血,經口腔咯出稱為咯血。
(二)常見病因
1.呼吸系統疾病 支氣管及肺的急、慢性感染;支氣管肺癌等。
2.心血管疾病 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左心衰、肺動脈栓塞或梗死等
3.其他 如血液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三)臨床表現
常有胸悶、喉癢和咳嗽等先兆,咯出的血色多數鮮紅,伴泡沫或痰,呈堿性。咯血量少時僅為痰中帶血。將一次咯血量小于100ml定為小量咯血;在100-300ml為中量咯血;一次咯血量大于300ml或24h內咯血量超過600ml為大量咯血。咯血時除有原發病的體征外,可有出血部位呼吸音的減弱和濕啰音。大咯血病人常有緊張不安、血壓下降等表現。
(四)并發癥
窒息和休克是咯血的主要并發癥,也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窒息的表現:大咯血時出現咯血不暢、胸悶氣促、情緒緊張、面色灰暗、喉部有痰鳴音,或噴射性大咯血突然中止等是窒息的先兆表現。若出現表情恐怖、張口瞪目、兩手亂抓、抽搐、大汗淋漓、牙關緊閉或神志突然喪失,提示發生了窒息。如不及時搶救可因心跳、呼吸停止而死亡。
(五)護理診斷
1.有窒息的危險:大咯血引起氣道阻塞有關。
2.焦慮或恐懼:與大咯血有關。
(六)護理措施
1.心理安慰
2.安靜休息 宜臥床休息,保持安靜。大咯血病人應絕對臥床休息,減少翻動,取患側臥位,以利于健側通氣,對肺結核病人還可防止病灶擴散。
3.藥物應用
(1)止血藥物:咯血量較大者常用腦垂體后葉素5~10U加入10%葡萄糖液40ml緩慢靜脈推注,或繼續用腦垂體后葉素10~0U加入10%葡萄糖液250ml靜脈滴注。該藥有收縮血管和子宮平滑肌的作用,因此冠心病、高血壓及妊娠者禁用。
(2)鎮靜劑:對煩躁不安者常用鎮靜劑,如地西泮5~10mg肌注。禁用嗎啡、派替定,以免抑制呼吸。
(3)鎮咳劑:大咯血伴劇烈咳嗽時用可待因口服或皮下注射,年老體弱、肺功能不全者慎用。
4.飲食 大咯血者暫禁食,小量咯血者宜進少量涼或溫的流質飲食,避免飲用濃茶、咖啡、酒等刺激性飲料。多飲水及多食富含纖維素食物,以保持大便通暢。
5.窒息的預防及搶救配合
應向病人說明咯血時不要屏氣,否則易誘發喉頭痙攣,出血引流不暢形成血塊,造成呼吸道阻塞。應盡量將血輕輕咯出,以防窒息。準備好搶救用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注意有無窒息先兆。一旦出現窒息,立即置病人于頭低足高位,輕拍背部以利血塊排出;或迅速用負壓機械吸引,以清除呼吸道內積血,必要時立即行氣管插管或氣管鏡直視下吸取血塊。氣道通暢后,若病人自主呼吸未恢復,應行人工呼吸,給高流量吸氧或按醫囑應用呼吸中樞興奮劑。同時仍需密切觀察病情變化,警惕再窒息的可能。
三、肺源性呼吸困難的護理
(一)概述
肺源性呼吸困難是指呼吸系統疾病引起病人自感空氣不足、呼吸費力,并伴有呼吸的頻率、深度與節律異常。嚴重時出現鼻翼扇動、張口或端坐呼吸。
(二)類型及病因
可分為三種類型:
1.吸氣性呼吸困難 以吸氣顯著困難為特點。重者可出現三凹征,其發生與大氣道狹窄梗阻有關。
2.呼氣性呼吸困難 以呼氣明顯費力,呼氣時間延長伴有廣泛哮喘音為特點,由肺組織彈性減弱及小支氣管痙攣狹窄所致,如肺氣腫、支氣管哮喘等。
3.混合性口乎吸困難 其特點為吸氣和呼氣均感費力,呼吸淺而快。由于廣泛性肺部病變使呼吸面積減少所致,如嚴重肺炎、肺結核、大量胸腔積液、氣胸等。
(三)臨床表現
1.分度 依呼吸困難與活動的關系分為輕、中、重三度。
(1)輕度:僅在重體力活動時出現呼吸困難。
(2)中度:呼吸困難表現為輕微體力活動(如走路、日常活動等)即出現呼吸困難。
(3)重度:即使在安靜休息狀態下也出現呼吸困難。重度呼吸困難可表現為端坐呼吸,即病人平臥時口乎吸困難加重,坐起時呼吸困難減輕,因而迫使病人采取坐位。
2.呼吸頻率、深度、節律的改變
呼吸系統疾病可引起呼吸頻率加快、呼吸變淺,如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當出現肺性腦病時,呼吸節律發生變化;呼吸中樞受抑制時表現呼吸頻率減慢;酸中毒引起的呼吸困難,呼吸加深且稍快,稱酸中毒大呼吸;肺氣腫等慢性病引起的呼吸困難逐漸發生;肺不張、大量胸腔積液時呼吸困難突然發生。
(四)護理診斷
1.氣體交換受損與肺部病變廣泛使呼吸面積減少有關。
2.低效性呼吸型態與支氣管平滑肌痙攣、氣道狹窄。或肺氣腫有關。
3.焦慮或恐懼與呼吸困難有關。
(五)護理措施
1.環境 病室空氣新鮮,溫濕度適宜,避免刺激性氣體,保證病人良好休息。嚴重呼吸困難者盡量減少不必要的談話,以減少耗氧量。
2.調整體位 取半坐位或端坐位,可設置跨床小桌,以便伏桌休息,減輕體力消耗。
3.保持呼吸道通暢 氣道分泌物多者,協助病人充分排出,張口呼吸者應做好口腔護理并補充因呼吸喪失的水分。
4.心理護理 增加巡視次數,進行必要的解釋,以緩和其緊張情緒。
5.吸氧
氧氣療法是糾正缺氧、緩解呼吸困難最有效的方法。臨床上據病情及血氣分析結果合理用氧,如缺氧嚴重而無二氧化碳滯留者,可用面罩給氧;缺氧而又有二氣化碳潴留者,可用鼻導管或鼻塞法給氧。
如病人血氣分析Pa02在6.7~9.0kPa(50~60mmHg),PaC02在6.7kPa(50mmHg)以下,可用一般流量(2~4L/min)氧濃度(29%-37%)給氧;如果病人Pa02在5.3~6.7kPa(40~50mmHg),PaC02正常,可短時間、間歇高流量(4~6L/min)高濃度(45%~53%)給氧;如果病人Pa02低于8.0kPa(60mmHg),PaC02在6.7kPa(50mmHS)以上時,應持續低流量(1~2L/min)低濃度(25%~29%)持續給氧以防糾正缺氧過快,抑制呼吸中樞的興奮作用,加重二氧化碳潴留。應密切觀察氧療效果,以防發生氧中毒和二氧化碳麻醉。
胸痛的護理
(一)概述
胸痛是由于胸內臟器或胸壁組織病變引起的胸部疼痛。可表現為隱痛、鈍痛、刺痛、灼痛、刀割樣或壓榨樣疼痛。
(二)護理診斷
疼痛與胸壁或胸內臟器病變有關。
(三)護理措施
1.注意休息,調整情緒,轉移注意力,可減輕疼痛。
2.調整體位采取舒適的體位,如半坐位、坐位,以防止疼痛加重位,以減少局部胸壁與肺的活動,緩解疼痛。胸膜炎病人取患側臥
3.止痛如因胸部活動引起劇烈疼痛者,可在呼氣末用15cm寬膠布固定患側胸廓(膠布長度超過前后正中線),以降低呼吸幅度,達到緩解疼痛目的。亦可采用局部熱濕敷、冷濕敷或肋間神經封閉療法止痛。
4.疼痛劇烈影響休息時可按醫囑適當使用鎮痛和鎮靜劑。
例:在護理胸痛的患者時,不適宜的護理措施是
A.適當安慰,消除緊張情緒
B.指導病人取患側臥位
C.在吸氣末用寬膠布固定患側胸部
D.局部應用冷或熱濕敷
E.適當應用鎮痛劑
答案:C
2011年初級護師考試報名須知:
1、2011年初級護師考試準考證打印時間4月28日至5月29日
2、2011年護師考試報名時間
3、2011年初級護師考試報名條件
4、2011年初級護師考試時間5月21、22日
5、2011年初級護師考試報考政策
6、2011年初級護師考試科目
7、2011年初級護師考試網上報名時間/現場報名時間
8、2011年初級護師考試主要內容、考試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