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軍團菌肺炎?
軍團菌肺炎(legionellapneumonia)是由軍團菌引起的一種以肺炎為主要表現的全身性疾病。軍團菌屬共有40種,臨床分離株大多數為嗜肺軍團菌(legionellapneumophila),其次是米克戴德軍團菌(Lmicdadei),其他少見。系革蘭陰性桿菌,但著色較淺。嚴格需氧菌,初代分離培養時營養要求特殊,需用含抗生素和半胱氨酸、鐵的選擇性特殊培養基如活性炭酵母瓊脂培養基(CYE)和BCYE~α培養基。調節準確的培養基pH值和一定濃度的CO2環境(2.5%~5%)與培養時間(至少5天)是保證細菌培養、分離能否成功的關鍵。臨床實驗室對本菌檢出率甚低,多數是根據血清抗體測定診斷本
病因與發病機制簡介
(一)發病原因
軍團菌肺炎是由革蘭陰性嗜肺軍團菌所引起的肺炎。
(二)發病機制
軍團菌是一類特殊營養的革蘭陰性需氧菌,在一般培養基上不生長,可在含有磷酸鐵和L~半胱氨酸的F~G瓊脂培養基,或緩沖的活性炭酵母提出物(BCYE)瓊脂培養基上、在pH6.0~6.9、35℃含2.5%CO2的空氣中緩慢生長,菌落細小,有棕褐色素沉著。軍團菌含多種外毒素與內毒素,幾種毒素共同作用才引起疾病,主要通過污染水的氣霧傳播,細菌被直接吸入可能性較大,肺部病變發生機制與以下因素有關:①軍團菌產生毒性因子引起肺實質和白細胞改變;②軍團菌釋放趨化因子,具有肽性質,對白細胞有趨化作用,能使其釋放出溶酶體,引起肺的持續性損害;③軍團菌能釋放蛋白裂解酶,為一種中性蛋白酶,能裂解趨化性碎片所產生的C3或C5引起的炎性反應。
細菌侵入肺組織后病變主要位于肺泡,可能由肺泡逆行至呼吸性細支氣管,再到較大的小支氣管,少量延及間質,或到胸膜、淋巴管、胸導管與血循環。
癥狀表現簡介
軍團菌肺炎一般為流行性,但也可散發,起病緩慢,潛伏期2~10天,發病初期患者有全身不適感、肌痛、胸痛、干咳,黏液含血絲,高熱、呼吸困難,部分呈精神錯亂、定向力障礙、昏迷,消化道癥狀為腹痛、嘔吐和水瀉或黏液便、無膿血。
體征:病人呈急性面容,呼吸急促,發紺,肺部有啰音及哮鳴音,心率相對緩慢,有積液時表現為積液體征。
軍團菌肺炎的判斷
軍團菌肺炎癥狀無特異性:持續高熱、頭痛、腹瀉、低鈉血癥、血清肌酶升高、對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無效。當上述情況出現時,應考慮軍團菌肺炎的可能。一旦培養出軍團菌,在組織分泌物中檢出其抗原或血清學陽性等均可確診。因為不存在帶菌狀態,痰培養陽性即可確定診斷。中國于1992年擬定了軍團菌肺炎的診斷試行標準:
1、臨床表現:發熱、寒戰、咳嗽、胸痛;
2、胸部X線攝片:炎癥陰影;
3、呼吸道分泌物、痰、血、胸腔積液:培養基中有軍團菌生長;
4、呼吸道分泌物:直接免疫熒光檢測陽性;
5、血清學檢測:前后兩次抗體滴度4倍增長達1:128以上。
凡是有1、2,且有具有3、4、5中任何一項便可診斷為軍團菌肺炎。
護理措施簡介
1、對臨床疑似軍團菌患者及可疑軍團菌病暴發等密切進行監測。
2、及早診斷,合理治療可以大大的降低軍團菌病的病死率。
3、對環境及水源進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