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腸結核病人的護理
一、概述
腸結核是結核桿菌侵犯腸道引起的慢性特異性感染,多繼發于腸外結核病,如肺結核;多見青壯年,女性略多于男性。
二、病因和發病機制
病原菌主要為人型結核桿菌,約占90%以上,極少為牛型結核桿菌。
結核桿菌侵犯暢道途徑有三種情況:
(一)胃腸感染
(二)血行播散
(三)直接蔓延
三、臨床表現
多數起病緩慢,病程較長,典型表現如下:
(一)腹痛
(二)腹瀉與便秘交替
(三)全身癥狀
常有結核病毒血癥表現,潰瘍型腸結核較明顯,有午后低熱、不規則熱,伴有盜汗,消瘦乏力,也可同時存在結核性腹膜炎、肺結核的相關表現乙增生型腸結核一般病程長,偶有低熱,多不伴有腸外結核。
(四)腹部腫脹
(五)并發癥
見于晚期病人,常有腸梗阻、結核性腹膜炎,偶見急性腸穿孔。
四、有關檢查
(一)血象 可有中度貧血,血沉明顯加快。結核菌素試驗呈強陽性者對本病診斷有幫助。
(二)糞便檢查
(三)X線檢查
胃腸鋇餐造影或鋇劑灌腸檢查對腸結核具有重要診斷價值。
(四)纖維結腸鏡檢查
為本診斷的可靠依據。
五、診斷要點
根據典型腸結核臨床表現,結合X線胃腸鋇餐檢查及纖維結場鏡檢查多可確診
六、治療要點
腸結核治療目的是消除癥狀、改善全身情況、促進病灶愈合及防止并發癥。
(一)休息與營養
活動期需臥床休息,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飲食,必要時可給予靜脈補液和高營養治療。休息與充足營養可增強患者抵抗力,是治療的基礎。
(二)抗結核化學藥物治療
多采用短程化療,療程為6~9個月,一般用異煙肼與利福平二種殺菌藥聯合。對嚴重腸結核可再加用鏈霉素或吡嗪酰胺等三藥聯合。療程與肺結核相同。
(三)對癥治療
腹痛可用顛茄、阿托品,攝入不足或腹瀉嚴重者應補充液體、鉀鹽,保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
(四)手術治療 只限于有合并癥者,包括腸梗阻、腸穿孔、膿腫或瘺管形成者。
七、護理問題和護理措施
(一)護理問題
1.疼痛 與結核桿菌侵犯腸黏膜后致炎性病變有關。
2.營養失調 低于機體需要量:與結核桿菌感染及病程遷延致慢性消耗有關。
3.便瀉 與腸結核所致的腸功能紊亂有關。
4.有體液不足的危險 與頻繁腹瀉有關
5.知識缺乏 缺乏腸結核病的知識。
6.焦慮 與長期低熱、腹瀉、腹痛有關。
(二)主要護理措施
1.休息
活動性腸結核患者需臥床休息,以減少機體消耗,減輕腹痛。病情穩定時,可逐步增加活動量,以增強機體抵抗力。腸結核患者有盜汗的表現,注意皮膚護理。
2.飲食與營養
應向病人及家屬解釋說明營養的重要性,讓其了解腸結核是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因此應多攝人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而又易于消化的食物。有脂肪瀉患者要少食乳制品及富含脂肪的食物;腹瀉患者應少食易發酵的食物如豆制品及牛奶等。
3.監測病情
注重視察病人的生命體征,腹痛的程度、性質及部位等,以及早發現腸梗阻并發癥的發生。應每周測量患者體重,了解其營養狀況。
4.心理護理
向病人講解低熱、盜汗、腹痛、腹瀉等癥狀出現的原因及有關結核病的知識.使其認識到經過堅持治療是可治愈的。幫助患者消除顧慮,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
5.藥物護理 遵醫囑給予抗結核藥物,讓病人及家屬了解有關結核藥物的用法、作用及主要副作用。
6.消毒隔離 患者用過的餐具與用品應進行消毒處理,對有開放性肺結核患者應采取隔離措施。
八、健康教育
向病人及家屬宣傳堅持規則治療與全程治療結核病的重要性,囑家屬督促病人按時、按劑量服藥,切忌自行間斷用藥或停藥,否則會導致治療的失敗。幫助病人及家屬制訂切實可行的用藥計劃,以避免漏服。定期門診復查,以便了解病情進展及調整治療方案。腸結核預后取決于早期診斷與及時正規治療的情況。
本病的預防應重點在腸外結核,特別是肺結核的早期診斷與積積治療,使痰菌盡快轉陰。對于開放性肺結核患者,應教育不要吞服痰液,以免引起腸結核。結核患者用過的物品與餐具要進行消毒,其排泄物應消毒處理。教育群眾注意飲食衛生。
2011年初級護師考試報名須知:
1、2011年初級護師考試準考證打印時間4月28日至5月29日
2、2011年護師考試報名時間
3、2011年初級護師考試報名條件
4、2011年初級護師考試時間5月21、22日
5、2011年初級護師考試報考政策
6、2011年初級護師考試科目
7、2011年初級護師考試網上報名時間/現場報名時間
8、2011年初級護師考試主要內容、考試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