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肺結核病人的護理
肺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傳染病。
一、病因及發病
結核菌分為人型菌、牛型菌。對人類致病的主要是人型菌,其次是牛型菌。此菌對外界抵抗力較強,在陰濕處能生存5個月以上;但在烈日曝曬下2h或煮沸1min能被殺死。主要經呼吸道傳播,傳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結核病人;也可通過被污染的食物或食具感染。人體感染結核菌后是否發病,取決于人體的免疫狀態、變態反應和感染細菌的數量、毒力。結核病的免疫主要是細胞免疫。結核菌侵人人體后4~8周,身體組織對結核菌及其代謝產物所發生的過敏反應稱為變態反應。人只有受大量毒力強的結核菌入侵而人體的免疫力又低下時,就會發病。
二、臨床類型
肺結核分為五個類型
(一)I型肺結核(原發型肺結核)
人體初次感染結核菌后在肺內形成的病灶,并引起淋巴管炎和淋巴結炎。肺內原發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門淋巴結炎,統稱為原發綜合征。多見于兒童,癥狀多輕微而短暫,有微熱、咳嗽、食欲不振、體重減輕等,數周好轉。本型大多數預后良好。
(二)Ⅱ型肺結核(血行播散型肺結核)
粟粒性肺結核,由結核菌侵入血循環引起。急性粟粒性肺結核起病急,全身中毒癥狀重如高熱等,常可伴發結核性腦膜炎。亞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臨床上可無明顯中毒癥狀,病情發展也較緩慢,病人常無明顯感覺。
(三)Ⅲ型肺結核(浸潤型肺結核)
繼發性肺結核最常見的類型,干酪性肺炎和結核球也屬此型,多見于成年人,病變好發于上葉尖、后段及下葉背段。病灶可吸收、纖維化或鈣化,癥狀及體征隨病變范圍和性質相差甚大,從無明顯癥狀到出現高熱、氣急等明顯中毒癥狀,X線胸片表現為片絮狀或斑點結節狀陰影,可有空洞及支氣管內播散灶。
(四)Ⅳ型肺結核(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
肺結核的晚期表現。浸潤型肺結核未及時發現或者治療不當,空洞長期不愈,空洞壁逐漸變厚,病灶出現廣泛纖維化,病灶吸收、修復與惡化、進展交替進行,病程遷延,癥狀時起時伏,常并發氣胸、支氣管擴張,甚至呼吸衰竭。此型痰中常有結核菌,是結核病重要的傳染源。
(五)V型肺結核(結核性胸膜炎)
結核菌可由肺部病灶直接蔓延,也可經淋巴或血行到胸膜。青少年多見,有干性和滲出性兩個階段。前者主要表現為胸痛,并可聽到胸膜摩擦音;胸液滲出時,胸痛消失,出現逐漸加重的呼吸困難。
三、臨床表現
(一)癥狀
多數病人起病緩慢,常有低熱、盜汗、乏力、食欲不振、體重下降等。呼吸系統癥狀為咳嗽(多為干咳)、咯血、胸痛及呼吸困難。低熱常在午后,急性發病如Ⅱ型(急性粟粒型肺結核)、Ⅲ型中的干酪性肺炎、V型肺結核可有高熱、頭痛、腹痛、腹脹等癥狀。胸痛可為V型肺結核首發或主要癥狀。女性患者可有月經失調、閉經功能紊亂癥狀。
(二)體征
可無陽性體征或僅在肩胛間區聞濕啰音。病變范圍大而淺表者可有實變,體征。Ⅳ型肺結核可有胸廓塌陷,縱隔、氣管向患側移位。V型肺結核早期有局限性胸膜摩擦音,有滲出后出現典型胸腔積液體征。
四、有關檢查
(一)痰結核菌檢查
痰結核菌檢查是確診肺結核最特異的方法。痰菌陽性說明傳染性。
(二)X線檢查
早期診斷肺結核的主要方法。
(三)結核菌素試驗
測定人體是否受過結核菌感染。有舊結素(OT)和純結素(PPD)二種,目前多采用PPD,通常取0.1ml純結素,即5結素單位(TU)左前臂屈側中、上1/3交界處作成晦注射,注射后48~72h測量皮膚硬結的直徑,小于5mm為陰性,5~9mm為弱陽性,10~19m為陽性,≥20mm或不足20mm但出現水泡、壞死為強陽性。結素試驗陽性僅表示結核感染,并不一定患病,對嬰幼兒的診斷價值大,3歲以下強陽性反應者,應視為有新近感染的活動性結核病,須予治療。結素試驗陰性反應除提示沒有結核菌感染外,還見于人體免疫力連同變態反應暫時受抑制情況,如應用糖皮質激素等免疫抑制劑、營養不良以及麻疹、百日咳等病人、嚴重結核病和各種危重病人和老年人。
(四)支氣管鏡檢查
五、診斷要點
根據病史、體格檢查、胸部X線檢查及痰結核菌檢查,肺結核的診斷一般不困難,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病例無明顯癥狀,故X線健康檢查是發現早期肺結核的主要方法
六、治療
(一)抗結核化學藥物治療(簡稱化療)
化療對結核病的控制起著決定性作用。
1.化療原則 早期、聯合、適量、規律和全程治療是化療的原則。
2.常用的化療藥物 殺菌劑有異煙肼、利福平、鏈霉素和口比嗪酰胺;抑菌劑有對氨水楊酸、乙胺丁醇、氨硫脲、卡那霉素等。
3.化療方法
常規使用異煙肼、鏈霉素和對氨水楊酸12~18個月治療結核病,稱為“常規”或“標準”療法。但由于療程長,病人不易堅持全程而影響療效。現聯用異煙肼、利福平等2個以上殺菌劑,可將療程縮短至6~9個月,稱為短程化療。化療時,在開始的1~3個月內,每天用藥(強化階段),其后每周2次用藥至療程結束(鞏固階段)。
(二)對癥處理
1.毒性癥狀
如Ⅱ型肺結核、結核性腦膜炎、心包炎等有高熱等嚴重毒性癥狀時,可
在有效抗結核藥的基礎上短期加用糖皮質激素,如口服潑尼松以減輕炎癥和過敏反應,減少纖維組織形成和漿膜黏連的發生。
2.咯血
病人應安靜臥床休息,避免情緒緊張,必要時用小量鎮靜、止咳劑。年老體弱肺功能不全者要慎用強鎮咳藥,以免抑制咳嗽反射發生窒息。小量咯血經上述處理常可自行停止。咯血較多時應取患側半臥位,輕輕將氣管內積血咯出,并給予腦垂體后葉素5單位加入50%葡萄糖40ml中,緩慢靜注。如速度過快會出現頭痛、惡心、心悸、面色蒼白、便意等不良反應。咯血窒息是咯血致死的原因之一,需注意防范,伴失血性休克時需及時糾正。
3.胸腔穿刺抽液
結核性胸膜炎患者需及時抽液以緩解癥狀,防止胸膜肥厚影響肺功能,一般每次抽液量不超過1L。抽液時病人出現頭暈、出汗、面色蒼白、心悸、脈細、四肢發涼等“胸膜反應”時應立即停止抽液,讓患者平臥,必要時皮下注射0.1%腎上腺素0.5ml,并密切觀察血壓變化,預防休克發生。抽液過多可使縱隔復位太快,引起循環障礙;抽液過快,可發生肺水腫。
七、護理問題
(一)疲乏,與活動性肺結核有關。
(二)知識缺乏,缺乏有關肺結核傳播及化療方面的知識。
(三)體溫過高,與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干酪型肺炎等有關。
(四)低效性呼吸型態,與結核性胸膜炎有關。
(五)有窒息的危險,與大咯血有關。
(六)有傳染的危險,與開放性肺結核有關。
八、護理措施
(一)補充營養,促進身心恢復
1.肺結核是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飲食宜高熱量、富含維生素、高蛋白質,以增強抵抗力,促進病灶愈合。多食牛奶、豆漿、雞蛋、魚、肉、水果及蔬菜等。
2.注意休息 輕癥及恢復期病人,不必限制活動;有高熱等明顯中毒癥狀及咯血者應臥床休息。
3.心理護理
肺結核病程長、恢復慢,且病情易反復,使病人產生急躁、懼怕心理,護士應耐心向病人講解疾病的知識,并給予病人幫助與支持,使其堅持正規治療,建立良好的休養心境,配合治療,早日康復。
(二)對癥護理
高熱、盜汗的病人,及時用溫毛巾擦干身體和更換衣被。對做特殊檢查,應提前做好解釋工作,避免產生恐懼心理,積極配合檢查,如胸腔穿刺抽液。
(三)咯血護理
見總述咯血護理。
(四)督導化療
化療是結核病的關鍵治療,護士不但要向病人及其家人解釋化療的意義,用藥時的注意事項,還要注意觀察病人服藥情況,及時發現藥物的副作用,如利福平可出現黃疸、轉氨酶一過性升高及過敏反應;鏈霉素可出現耳聾和腎功能損害;對氨水楊酸可有胃腸道刺激、過敏反應;異煙肼偶有周圍神經炎、中毒性反應;乙胺丁醇可出現球后視神經炎。
(五)預防傳染
1.控制傳染源加強衛生宣教,早期發,現病人,保證病人合理用藥,治愈肺結核。
2.消毒隔離囑病人不隨地吐痰,將痰吐在紙上用火焚燒,病人應有一套單獨的用物,并定期進行消毒。
3.接種卡介苗可以使人體產生針對結核菌的特異性免疫力,減少肺結核的發生。
4.藥物預防在開放性肺結核(即排菌者)的家庭內,對結素試驗陽性且與病人密切接觸的成員、結素試驗新近轉為陽性的兒童可服用異煙肼預防。
九、健康教育
肺結核活動期的病人應注意休息,避免疲勞,戒酒及維持良好營養。為獲得疾病的徹底治愈,督促病人堅持規則、全程化療是最重要的教育內容,因為不規則用藥或過早停藥是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為此,病人必須備有足夠的藥物,并將每日服藥納入日常生活中。用藥過程中注意藥物副作用,一旦出現副作用能及時就診。指導病人和家屬掌握消毒隔離的意義、方法及注意事項,防止傳播,了解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相應的急救處置。囑病人定期復查,徹底治愈肺結核。
2011年初級護師考試報名須知:
1、2011年初級護師考試準考證打印時間4月28日至5月29日
2、2011年護師考試報名時間
3、2011年初級護師考試報名條件
4、2011年初級護師考試時間5月21、22日
5、2011年初級護師考試報考政策
6、2011年初級護師考試科目
7、2011年初級護師考試網上報名時間/現場報名時間
8、2011年初級護師考試主要內容、考試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