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在线观看视频_欧美激情综合五月色丁香_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婷婷月色_日韩欧美精品在线不卡

免費注冊 找回密碼

外科學教學精品課程 第十一章 圍手術期處理(3)

時間:2009-12-01 15:37來源:外科主治醫師考試 作者:lengke 點擊:
  
第二節 術后處理
術后處理(postoperative care)的目的是根據病情和手術性質,進行術后監護和處理,盡可能減輕病人的痛苦和不適,防范和治療并發癥,促使病人盡早康復。
一、一般護理 病情穩定的病人術后可直接送回病房。在患者回病房前,應整理好床位,備齊術后所需的用具,如胃腸減壓、輸液,吸氧等裝備。施行特殊手術或病情不穩定的病人,術后應送至重癥監護室(ICU),對病人進行呼吸功能和血液動力學等監護,直至病人情況穩定后再轉回病房。
術后48小時是病人術后復蘇時期,可能出現與手術相關的危及生命的并發癥,應加強監護,特別注意觀察呼吸道梗阻、傷口、胸腹腔和胃腸道出血、休克、心衰、腎衰等早期表現。大手術后周圍循環尚未穩定,或有內出血可能的病人,需每15~30min記錄呼吸、脈搏和血壓,至情況穩定后延長測量時間。一般病人應每2~4h記錄呼吸、脈搏和血壓。一旦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處理。
術后應根據麻醉和病人的全身情況、術式、疾病的性質選擇使其舒適和便于活動的體位。原則上應讓病人早期活動,爭取早日下床。早期活動有利于增加肺活量,減少肺部并發癥,改善全身血液循環,促進傷口愈合,減少因靜脈回流緩慢而并發深部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生率。此外還有利于恢復腸道蠕動和膀胱收縮功能,從而減少腹脹和尿潴留的發生。早期活動和下床應根據病人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增加活動量。有休克,心力衰竭,嚴重感染,出血等情況和全身衰竭的病人,或施行特殊固定、有制動要求的病人,不宜早期活動。
術后飲食的恢復視手術和病人的具體情況而定。腹部手術病人一般需禁食48小時,待胃腸功能恢復,肛門排氣后才進食少量流質,然后逐步增加。一般術后第5~6d開始進食半流質,術后10~12d開始恢復普通飲食。病人在禁食或進食不足期間,應通過靜脈輸液補足水、電解質和營養。如禁食時間過長,應通過靜脈補充營養液,以免內源性能量和蛋白質過渡消耗。
二、切口愈合和縫線拆除
切口分四類:⑴清潔切口(Ⅰ類切口),即無污染切口,如甲狀腺大部分切除術切口等。⑵可能污染切口,亦稱清潔-污染切口(Ⅱ類切口),指手術時可能污染的切口,如胃大部分切除術切口等。另外,皮膚不易徹底滅菌的部位,6h內的傷口經過清創術縫合,新縫合的切口再度切開者亦屬Ⅱ類切口。⑶污染切口(Ⅲ類切口),指鄰近感染區或組織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如闌尾切除術、腸梗阻壞死的手術切口等。⑷污穢切口(Ⅳ類切口),指直接暴露于已化膿感染物的切口,如膿腫引流切口等。
切口愈合按不同情況分為三級:⑴甲級愈合,用“甲”字表示,指愈合良好,無不良反應。⑵乙級愈合,用“乙”字表示,指愈合處有炎癥反應,如紅腫、硬結、血腫、積液等,但未化膿。⑶丙級愈合,用“丙”字表示,指切口已化膿。
切口愈合時間可因切口部位、局部血液供應情況、病人年齡、全身營養狀態不同而異。因而縫線拆除的時間也應不盡相同。一般頭、面、頸部在術后第4~5d拆線,下腹部、會陰部在術后6~7d拆線,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術后7~9d拆線,四肢術后10~12d(近關節處可適當延長),減張縫合應于術后14d才拆線。青少年患者可適當縮短拆線時間,年老、營養不良病人應延長拆線時間。拆線時應按切口分類和切口愈合分級的方法,觀察切口愈合情況并記錄。如甲狀腺大部分切除術后切口愈合良好,記“Ⅰ/甲”;胃大部分切除術后切口血腫,記“Ⅱ/乙”;如此類推。
三、引流物的處理 根據不同的需要,手術中可能在切口、體腔和空腔臟器內放置各種類型的引流物。術后應經常檢查引流物有無堵塞、扭曲,保持引流通暢。換藥時要注意將暴露在體外的部分妥善固定,以防進入體內或脫出。每天應觀察并記錄引流液的量和性質變化,根據引流量減少和病情決定拔除引流物。一般切口膠片引流在術后1~2d拔除。胸腔橡皮管接水封瓶引流,24h引流量不超過50~60ml,經物理診斷和胸部透視證實肺膨脹良好者,可于術后48h拔除;如為肺部手術,可延至術后72~96h,拔管前應試夾24h如不再積氣,便可拔除。作預防滲血用的腹腔引流物如引流液甚少,可術后1~2d拔除;如作為預防滲漏用,則需保留至預防的并發癥可能發生的時間后再拔除,一般為術后5~7d;如腹腔感染嚴重,胃腸漏、膽漏、胰漏等病人,引流管應保留至感染被控制,或漏口愈合后才能拔除。胃腸減壓管一般在腸道功能恢復、肛門排氣后即可拔除。
四、術后各種不適的處理
1. 切口疼痛 術后2~3d內病人常感切口疼痛,一般以術后24h內最為劇烈,2~3d后逐漸減輕,不同部位的手術引起的程度不同,畏懼心理可以加重疼痛。術后應指導患者在咳嗽、翻身、活動肢體時用手按壓傷口部位,以減少對切口張力刺激引起的疼痛。一般情況下,給予鎮靜、止痛類藥物可緩解。大手術后1~2d內,常需用哌替啶肌注或皮下注射才能止痛,必要時可間隔4~6h重復使用。但此類藥有成癮性,不能濫用。如切口疼痛持續多天,或減輕后再度加重,可能是切口血腫,炎癥或膿腫形成,應仔細檢查,及時處理。
2. 發熱 術后1~3d可出現體溫輕度升高,一般升高幅度在1℃左右。常見原因是代謝性或內分泌異常、輸血輸液反應等。如體溫升高幅度過大,或降至正常后再度發熱,或發熱持續不退,應在對癥處理的同時,分析發熱的原因,警惕感染的可能,如靜脈內留置輸液導管引起靜脈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尿路感染,腹腔內術后殘余膿腫等。進行各種必要的檢查,如血、尿常規、X線檢查、創口分泌物涂片和培養、血培養等,明確診斷后作針對性處理。
3. 呃逆、惡心、嘔吐、腹脹 部分病人因神經中樞和膈肌直接受到刺激而發生呃逆,可采取壓迫眶上緣,短時間吸入二氧化碳,抽吸胃內積氣積液,給予鎮靜解痙藥物,針灸等綜合措施。上腹部手術后出現頑固性呃逆,要特別警惕胃腸吻合口或十二指腸殘端漏,導致膈下積液和感染的可能。應行X線攝片和B超檢查,明確診斷后及時處理。
病人術后早期發生惡心、嘔吐最常見的原因是麻醉反應,可應用鎮靜、鎮吐藥物減輕癥狀。如麻醉作用消失后仍惡心嘔吐,應檢查其他原因,如顱內壓增高,糖尿病酸中毒、尿毒癥、低血鉀、低血鈉等。如腹部手術后反復嘔吐,應注意急性胃擴張或腸梗阻的可能。明確診斷后作針對性治療。
病人術后早期腹脹一般是由于胃腸蠕動受抑制,腸內積氣所致。胃腸蠕動恢復,肛門排氣后可自行緩解。但術后數日仍腹脹,無肛門排氣,除采用持續胃腸減壓、放置肛管、高滲溶液低壓灌腸、針灸等綜合措施外,更重要的是注意腹膜炎或其它原因所致的腸麻痹,或腸粘連、內疝等原因所致機械性腸梗阻的可能。應作進一步檢查,嚴密觀察,明確診斷后作針對性處理,必要時要再次手術。
4. 尿潴留 因全身麻醉或椎管內麻醉后排尿反射受抑制,切口疼痛引起膀胱和后尿道括約肌反射痙攣,患者不習慣在床上排尿,部分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術后常發生尿潴留。表現為術后6~8h尚未排尿,或尿量甚少,在下腹部恥骨上區作叩診檢查,可發現明顯濁音區。尿潴留可導致尿路感染,應及時處理。病人焦急、緊張會加重括約肌痙攣、加重排尿困難,應穩定病人情緒,下腹部熱敷、輕柔按摩膀胱區,應用鎮靜止痛藥減輕切口疼痛,如無禁忌可協助病人坐著或站立排尿,或用氨甲酰甲膽堿等刺激膀胱壁收縮藥物,促使病人自行排尿。如上述措施無效,可在嚴格的無菌技術下導尿。尿潴留時間過長,導尿時液量超過500ml者,應留置導尿管1~2d。有器質性病變如骶前神經損傷,前列腺肥大者應在術后留置導尿管。
頂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發表評論
請自覺遵守互聯網相關的政策法規,嚴禁發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表情:
驗證碼:點擊我更換圖片
 
招生方案 | 免費試聽 | 報名演示
課件更新 | 網校介紹 | 答疑周刊
網校學員——快速注冊通道
衛生資格考試培訓

外科主治醫師考試視頻課程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泗水县| 乡宁县| 塔城市| 北川| 儋州市| 宜兴市| 交城县| 拉孜县| 海门市| 花莲市| 庄河市| 家居| 慈溪市| 大化| 渭南市| 涞水县| 日照市| 元朗区| 平阳县| 新乡县| 红河县| 连云港市| 紫阳县| 辽宁省| 古丈县| 荥经县| 南丰县| 桑日县| 蓝山县| 太康县| 顺昌县| 泰宁县| 嘉善县| 花莲县| 余姚市| 江北区| 麟游县| 武邑县| 南靖县| 电白县| 洪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