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在线观看视频_欧美激情综合五月色丁香_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婷婷月色_日韩欧美精品在线不卡

免費注冊 找回密碼

外科學教學精品課程 第九章 重癥監測治療與復蘇(5)

時間:2009-12-01 15:31來源:外科主治醫師考試 作者:lengke 點擊:
  
二、 基礎生命支持
心跳驟停常驟然發生,能否迅速準確地開始搶救是決定復蘇成敗的關鍵因素。無論何種原因所致心跳驟停,現場搶救的基礎生命支持措施相同,即A(airway)呼吸道通暢;B(breathing)人工呼吸;C(circulation)循環支持。
1. 呼吸道通暢
保持呼吸道通暢是施行人工呼吸的首要條件,其常用方法有:
(1)仰頭抬頦法 解除舌后墜效果最佳。操作者一手置于病人前額,向后加壓使頭后仰。另一手的第二、三指置于病人頦部的下頜角處,將頦上抬,但應避免壓迫頸前部及頦下軟組織,且抬高程度以病人唇齒未完全閉合為限。
(2)下頜前推法(托下頜法) 操作者將其拇指(左右手均可)放在病人顴骨上作支點,用同一手的示指或中指放在病人耳垂下方的下頜角處作力點,將下頜向前向上托起,使下頜牙超過上頜牙,此時舌根便離開咽后壁從而解除了氣道阻塞。如單手無力,也可將另一手放在對側相同部位用雙手托頜。行口對口人工通氣時,操作者可用頰部堵塞病人鼻孔,當疑有頸椎病變時,頭不應后仰,單手托起下頜即可,此法效果確實,但操作者腕部及手指易感疲乏。
(3)清潔呼吸道 為排出呼吸道內異物或口腔內的分泌物、血液、嘔吐物等,在應用上述手法的基礎上,最好使用吸引器予以吸除,如現場無此設備,則可將頭部后仰并轉向一側,以利于分泌物離開喉頭或流出口外。對于口內淺部的固體異物,可用示指摳出;口腔深部甚至聲門附近的氣管內異物,可先試沖擊病人的中、下胸部,即之以捶背、頭轉向一側及手指在口腔內摳出。
2.呼吸支持
(1)口對口(鼻)人工呼吸
口對口(鼻)人工呼吸是徒手進行人工呼吸最為簡單有效的第一手急救措施,適用于醫院前和醫院中未作氣管插管的病人。其操作要領為:
①將病人頭部后仰,一手按住病人前額,另手托頸部或下頜使口輕度張開并保持呼吸道通暢。
②吸氣后,以口唇包緊病人的口部(在兒童則口鼻都包在內),將呼出氣吹入,一般持續2s。在成人吹氣用力宜稍大,兒童宜輕吹(在嬰幼兒只需在面頰上吹氣)。
③為避免吹入氣經鼻腔逸出,可用按前額的手捏住病人的鼻孔或在吹氣時用面頰緊帖病人鼻孔。
④口對口吹氣潮氣量達6~7ml/kg即可,見到病人胸廓抬高說明吹氣有效,即可停止吹氣,放松口鼻,任胸廓自然回縮呼氣。
⑤待病人呼氣畢,按上述要求重復前述步驟。
由于口吹法人工呼吸有費力、導致胃擴張和交叉感染的顧慮,多年來人們創制了多種用具,如S型通氣道、單向活瓣面罩、食管-氣管聯合管、喉罩及簡易呼吸器(由面罩、T型單向活瓣和自張型貯氣囊組成)等,它們均可在急救現場應用。由小筒壓縮空氣作動力的氣動式CPR機由人工呼吸器、機械胸外按壓器、底座和控制面板四部分組成,其人工呼吸及按胸頻率和幅度可分別調節,便于在事故現場和救護車運送途中應用。
(2)氣管插管和機械通氣
上述方法和設備都屬權宜措施,為確保呼吸支持應盡可能提前進行氣管插管和機械通氣,二者在CPR中的價值不可替代,在后續復蘇過程中還需繼續應用。
3.循環支持
在CPR全過程中,循環的恢復是前提,呼吸的恢復是必要條件,在此基礎上才能有腦復蘇的希望和可能。
(1)胸外心臟按壓術(external chest compression,ECC)
自1957年文獻報道ECC用于臨床CPR后,即與口對口(鼻)人工呼吸組合為急救現場呼吸循環支持的首選方法。
1)機制 傳統觀念認為在ECC的按壓期中,胸骨下陷,心臟的左、右心室被擠壓在胸骨與脊柱之間,心室內壓增高,瓣膜關閉,血液被分別驅入主動脈和肺動脈,并驅動其中的血液,猶如正常心搏的收縮期,形成體循環和肺循環;胸骨按壓一旦放松,支撐胸骨的肋骨反彈,左、右心室內壓降低并得到重新充盈(成為貯血庫),相當于正常心臟的舒張期,此即“心泵機制”。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研究發現ECC形成體循環和肺循環的動力來自胸腔內壓均勻性間斷升高,各心腔和血管普遍受壓而使血壓隨之增高,與胸外動、靜脈的壓差增大,形成體循環收縮壓和血流,同時肺內的血量被動地擠至左心,經主動脈補充到體循環中;胸骨受壓停止,胸內壓降低,受壓縮小的心腔和血管重新充盈,肺血管床成為貯血庫,此即“胸泵機制”。
2)操作要領:①合適的體位:平臥、去枕,抬高下肢,在病人背后墊一塊硬板或將病人移至地面。②正確的按壓部位:操作者立或跪在病人胸旁,以示指和中指摸清病人肋骨下緣,移向中線摸到劍突,另手摸清胸骨上緣,兩處距離中點以下(胸骨中下1/3交界處)即為按壓部位。也可以先摸到劍突尖端,在其向上兩指寬處之上即為按壓部位,即以一手掌根部按在胸骨下1/2的中軸線上,另手平行地按壓在該手的手背上,手指伸直并相互交叉。③合適的按壓力度和頻率:兩臂伸直,上身前傾,使兩臂與前胸壁呈90°,利用上身的重量,通過兩臂垂直有節奏地下壓,胸骨下陷3.8~5.0cm,然后立即放松,任胸廓自行回彈(兩手勿離開按壓部位),按壓、放松的時間比為1:1。G2000推薦按壓成人的頻率為100次/min。在兒童可用單手按壓。嬰兒因心臟位置較高,胸廓小,可以雙手抱胸,以兩拇指尖按壓胸骨中部。兒童的按壓幅度為2.5~4.0 cm,嬰兒為1~2 cm,推薦頻率為100~120次/min。
在人工呼吸配合下,ECC時以觸到大動脈搏動、膚色由蒼白轉紅潤、可測得血壓或散大的瞳孔趨向縮小方稱有效,否則宜采取改良措施或開胸心臟按壓術。
3)與人工呼吸的配合 ①單人CPR:G2000確定每按壓15次,作口對口(鼻)人工呼吸2次(15:2)。如此每間隔2~3min對病情作一次判斷(觸摸股動脈和觀察有無自主呼吸動作)。若心跳、呼吸均已恢復,仍需嚴密觀察和處理,否則繼續行CPR。②雙人CPR:一人作ECC,另一人在頭側既維持呼吸道通暢,作人工呼吸,又監測頸動脈搏動。現研究發現,連續15次心臟按壓產生的冠脈灌注壓高于連續5次心臟按壓,故G2000主張在雙人CPR時,在未氣管插管的病人仍應堅持15:2的比例進行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以提高冠脈灌注壓;在氣管插管的病人,人工呼吸的同時無需中斷心臟按壓,可采用5:1,即5次按壓進行1次人工呼吸。疲勞時兩人可以交換位置,保持人工呼吸的頻率12~15次/min。
(2)開胸心臟按壓術(open chest cardiac compression,OCC)
OCC曾是循環支持的主要措施,后因ECC的普及而退居為第二手措施。近年研究發現OCC可提供接近正常的心腦灌注壓,故又重新受到重視。凡心跳驟停時間較長或ECC效果不佳、估計存在胸內情況(如胸內出血、胸部擠壓傷、張力性氣胸、心包填塞和心臟外傷等)、胸廓或脊柱畸形、多次胸外除顫無效者均是OCC的適應證。
操作時可在ECC支持下盡快行皮膚消毒,切開左胸第4~5肋間隙,右手伸進胸腔,拇指及大魚際在前,余四指在后,在心包外按壓心臟左、右心室,也可伸入兩手,一手在前,一手在后按壓;按壓頻率為80次/min。
三、電除顫
電除顫是選用一適量電流通過心臟,使全部心肌在瞬時間內同時去極化而處于不應期,抑制異位興奮灶,為正常的起搏點重新傳下沖動、恢復正常心律和有效心搏創造條件。據大批量心跳驟停病人調查結果,有70%左右先有VF,而后轉為AS。及早施行CPR可防止VF惡化成AS,增加除顫成功的機會和提高生存率,故快速除顫是成活最重要的決定因素。除顫越早,生存率就越高。
1.胸外電除顫
在ECG監測下突發的VF或室性心動過速(VT),應在30s內即行胸外電除顫。先在在電極板上涂滿導電膠,左手持陰電極緊壓在右胸上部鎖骨下胸壁,右手持陽電極緊壓在左胸乳頭下側胸壁;清除病人四周,不與人或金屬物體接觸;暫停ECC,在人工呼吸的呼氣末按下放電鈕除顫。若VF持續存在可連續進行3次除顫,因連續除顫可降低胸壁電阻,有利于除顫成功。一般首次除顫電能為200J,第二次可加至300J,第三次可增加至360J,少數肥壯成人需增至最大量400J。
G2000認為只要AED隨手可得,在BLS階段即可進行除顫。如若頭三次除顫失敗,應立即繼續CPR,并根據突發VF/VT的ALS規范施行:建立靜脈通道、氣管插管和靜注腎上腺素。
2.胸內電除顫
在開胸手術或OCC病人中可作胸內電除顫。將電極板分別放置在心臟的前后并夾緊,電極用生理鹽水濕棉巾包裹以降低電阻抗,以免灼傷心肌。成人可自2.5~3.5 J開始,一般不大于10 J。若除顫一次無效,不宜無限制增加電能,應進一步糾正不利于除顫的因素(如心肌缺血、血鉀過低、嚴重酸血癥等)后,再行電除顫。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分隔線----------------------------
發表評論
請自覺遵守互聯網相關的政策法規,嚴禁發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表情:
驗證碼:點擊我更換圖片
 
招生方案 | 免費試聽 | 報名演示
課件更新 | 網校介紹 | 答疑周刊
網校學員——快速注冊通道
衛生資格考試培訓

外科主治醫師考試視頻課程

--------------------------------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陈巴尔虎旗| 兴业县| 石屏县| 洛隆县| 子洲县| 綦江县| 科技| 宝山区| 崇州市| 玛纳斯县| 原平市| 黄骅市| 清涧县| 弥渡县| 富源县| 宿松县| 灵璧县| 西华县| 台东市| 承德县| 富顺县| 蒲江县| 内江市| 年辖:市辖区| 河南省| 隆回县| 长汀县| 桃源县| 秀山| 嘉黎县| 都江堰市| 新乡县| 宁强县| 平武县| 申扎县| 玛沁县| 社会| 清水河县| 偃师市| 朝阳区| 赤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