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支氣管擴張癥病人的護理
支氣管擴張癥(簡稱:支擴)是由支氣管及其周圍肺組織的慢性化膿性炎癥,損壞管壁,導致支氣管管腔擴張和變形。臨床上以慢性咳嗽、大量膿痰和反復咯血為特征。
一、病因和發病機制
(一)支氣管—肺組織感染和支氣管阻塞
大多數支氣管擴張癥由于支氣管—肺組織感染和支氣管阻塞所引起。病因以嬰幼期的麻疹、百日咳、支氣管肺炎最為常見。肺結核、重癥肺炎、COPD,等也可引起。反復加重的感染損傷支氣管各層組織,尤其平滑肌和彈力纖維的破壞,削弱了管壁的支撐作用,在咳嗽時管內壓力增高及呼吸時胸腔內壓的牽引下,逐漸形成支氣管擴張。
(二)先天性支氣管發育缺損形成支擴
二、臨床表現
多數患者在12歲前發病,呈慢性過程,早期癥狀不明顯。典型表現如下:
1.慢性咳嗽、大量膿痰咳嗽、咳痰常在晨起和夜間臥床時加重,痰量每日可達數百毫升,痰液靜置后可分三層:,上層為泡沫、中層為粘液、下層為膿性物和壞死組織,伴有厭聾菌感染時痰液惡臭。
2.反復咯血從痰中帶血到大量咯血,咯血量與病情嚴重程度有時不一致。
3.繼發肺部感染特點是同一部位反復發生肺炎。
4.體征典型變化為在病變部位聽到局限性、固定性濕啰音。部分病人有杵狀指(趾)
三、治療要點
(一)控制感染
急性感染時應根據病情、痰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選用合適抗生素。常用阿莫西林、環丙沙星或頭孢類抗生素口服,或青霉素或慶大霉素肌肉注射,每日2次。
(二)痰液引流
痰液引流和抗生素治療同樣重要,它可保持氣道通暢,減少繼發感染和減輕全身中毒癥狀。
1.祛痰劑,常用復方甘草合劑10ml或氯化銨0.3g,溴己新重6rug,每日3次,口服。痰液粘稠加用超聲霧化吸入,每日2~3次。有喘息者加入支氣管擴張劑以提高祛痰效果。
2.體位引流應根據病變部位采取相應體位進行引流。
(三)咯血的處理
1. 安靜休息小咯血臥床休息,大咯血絕對臥床休息并患側臥位
2. 應用止血藥物,常用腦垂體后葉素
3. 煩躁者使用鎮靜劑,如安定5~10mg肌注。禁用嗎啡、派替定。
4. 大咯血暫禁食,小咯血給予少量溫、涼飲食,避免飲濃茶、咖啡酒等刺激性食物。
5. 窒息的配合及搶救工作備好急救物品,隨時準備搶救(見概論部分咯血的護理)
(四)手術治療
病灶較局限,內科治療無效者應考慮手術治療。
(五)其他
加強營養,糾正貧血等。
四、護理診斷
(一)清理呼吸道無效,與大量膿痰滯留呼吸道有關。
(二)焦慮,與擔心反復咯血及預后差有關;恐懼與大咯血有關。
(三)有窒息的危險,與大咯血有關。
(四)營養失調,低于機體需要量與消耗增多、攝人不足有關。
(五)活動無耐力,與營養不良、貧血等有關。
(六)執行治療方案無效(個人),與不會做體位引流有關。
五、護理措施
(一)清除痰液
可先用生理鹽水超聲霧化吸人或蒸汽吸人使痰變稀,并輔以叩背,指導做有效咳嗽;或遵醫囑給予祛痰藥物。
(二)體位引流
1.引流前向病人解釋引流目的及配合方法。
2.依病變部位不同而采取痰液易于流出的體位。
3.引流時間可從每次5~10min加到每次15~30min,囑病人間歇做深呼吸后用力咯痰,同時用手輕拍患部以提高引流效果,引流完畢給予漱口。
4.記錄排出的痰量及性質。
5.注意:引流宜在飯前進行;在為痰量較多的病人引流時,應注意將痰液逐漸咯出,以防發生痰量過多涌出而窒息;引流過程中注意觀察,若病人出現咯血、發紺、頭暈、出汗、疲勞等情況,應及時終止引流;患有高血壓、心力衰竭及高齡病人禁止體位引流。
(三)增強抗病能力
急性感染期病人要臥床休息,有大咯血者應絕對臥床。緩解期病人可適當進行戶外活動,但要避免過度勞累。飲食宜高熱量、高蛋白質、富含維生素,以補充消耗。保持口腔清潔,要勤漱口,以減少感染并增進食欲。
(四)加強監護
密切觀察咳嗽、咳痰、咯血情況,及時發現窒息等并發癥并處理。
2011年初級護師考試報名須知:
1、2011年初級護師考試準考證打印時間4月28日至5月29日
2、2011年護師考試報名時間
3、2011年初級護師考試報名條件
4、2011年初級護師考試時間5月21、22日
5、2011年初級護師考試報考政策
6、2011年初級護師考試科目
7、2011年初級護師考試網上報名時間/現場報名時間
8、2011年初級護師考試主要內容、考試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