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學教學精品課程 第八章 麻醉學(4)
第四節(jié) 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local anesthesia)簡稱局麻,是臨床常用的方法之一,即用局部麻醉藥(local anesthetics)暫時阻斷某些周圍神經(jīng)或中樞神經(jīng)的沖動傳導,使該神經(jīng)所支配的相應區(qū)域產生麻醉作用。局麻的特點是:病人神志清楚,對重要器官功能干擾較小,術后護理簡單,無需特殊器械和設備,操作和管理較簡便等。
一、局麻藥藥理
(一)分類
可按局麻藥的化學結構和強度、時效分類:
1.按化學結構分類 局麻藥的主要來源是化學合成,常用的局麻藥都有一個基本化學結構:芳香基(親脂性)-中間鏈-胺基(親水性),而芳香基與中間鏈之間的連接主要是:酯(ester,-COO-),或酰胺(amide,-NHCO-)。根據(jù)不同的連接,局麻藥分為兩大類:①酯類,如普魯卡因(procaine)、丁卡因(tetracaine)、可卡因(cocaine)等。②酰胺類,如利多卡因(lidocaine)、布比卡因(bupivacaine)、羅哌卡因(ropivacaine)等。兩者的主要區(qū)別是:①化學結構不同;②代謝方式不同:酯類通過血漿假性膽堿酯酶水解,而酰胺類主要在肝內,經(jīng)線粒體氧化酶分解;③過敏反應:酯類經(jīng)水解產生對氨基苯甲酸(PABA),可形成半抗原,這是致敏物質,有可能引發(fā)過敏反應,而酰胺類引起過敏反應則罕見。
2.按作用強度和時效分類 可分為:①低效能、短時效:如普魯卡因等。②中效能、中時效:如利多卡因等。③高效能、長時效:如丁卡因、布比卡因、羅哌卡因等。局麻藥的強度和時效主要取決于藥物的理化特性,還有局麻藥中是否加血管收縮藥(如腎上腺素)、藥物作用部位(如該部位神經(jīng)粗細、血管豐富與否)等。
(二)理化特性
局麻藥的理化特性與臨床有關的主要有:
1.脂溶性 局麻藥的脂溶性是決定局麻藥強度的主要理化特性。丁卡因、布比卡因的脂溶性(脂/水分配系數(shù))最高,其作用強度亦最大,此外,脂溶性與局麻藥的起效和消除也有關。
2.蛋白結合率 局麻藥的蛋白結合率大小和局麻藥的時效呈正相關。布比卡因的蛋白結合率最大,時效也最長。局麻藥與蛋白結合愈大,局麻藥分子停留在鈉離子通道時間愈長,則神經(jīng)阻滯時間愈久。
3.離解常數(shù)(pKa) 局麻藥在水溶液中可分為帶陽離子部分(BH+)和不帶電荷部分(堿基,B),當該兩部分各為50%時的pH,稱為該局麻藥的pKa。局麻藥的pKa愈接近正常pH,該局麻藥堿基部分愈大,則通過神經(jīng)膜的穿透力愈大,該局麻藥起效亦愈快。利多卡因的pKa接近正常pH,故起效最快。
(三)藥理作用
局麻藥的藥理作用主要是阻斷神經(jīng)的沖動傳導,但個別局麻藥如利多卡因還有抗心律失常效應等。
1.神經(jīng)阻滯 是局麻藥的主要藥理作用,影響其作用的因素除藥物本身特性外,還有其他因素如藥量(包括濃度和容量)、血管收縮藥等。局麻藥中布比卡因、羅哌卡因阻滯感覺神經(jīng)纖維的作用強于運動神經(jīng)纖維,即所謂感覺-運動阻滯的分離現(xiàn)象,尤其是羅哌卡因。
2.抗心律失常 局麻藥能降低心肌細胞除極化最大速率(0位相),增加細胞膜的穩(wěn)定性,降低心肌細胞對興奮的反應性,從而起到抗心律失常作用。臨床上常用利多卡因治療室性心律失常。
3.抗驚厥作用 由于局麻藥抗驚厥作用所用劑量與中毒量非常接近,故臨床上不宜選擇局麻藥治療癲癇等抗驚厥作用。
4.對中樞性疼痛的治療作用 局麻藥靜脈給藥可緩解中樞性疼痛,利多卡因靜脈注射可選擇性地抑制脊髓細胞傳入纖維引起的電活動。
5.抗菌作用 局麻藥具有抑菌或殺菌作用,對多數(shù)感染性細菌只要將它分離,并與局麻藥接觸18h,即有此作用。
(四)作用機制
至今,局麻藥產生神經(jīng)阻滯的確切機制尚不清楚,以受體部位學說最受重視。該學說認為,局麻藥是通過對神經(jīng)細胞膜鈉離子通道的阻滯,使通道失活來阻滯神經(jīng)沖動傳導。
(五)體內過程
局麻藥能通過許多途徑,如粘膜、皮膚、局部軟組織、椎管內等進入體內,作用于周圍或中樞神經(jīng),其在體內過程為:
1.吸收 局麻藥從給藥部位吸收進入血循環(huán),早期吸收快為快吸收相(α相),接著吸收遲緩為慢吸收相(β相)。局麻藥吸收受下列因素影響:①給藥部位的組織灌流。②藥物總量,如濃度、容量。③藥物理化特性。④是否加血管收縮藥。⑤局麻藥的擴血管作用。
2.分布 局麻藥吸收入血循環(huán)后,首先分布至血灌流好的器官,如腦、心、肝和腎,隨后以較慢的速率再分布至灌流較差的肌肉、脂肪等組織。
3.生物轉化和清除 局麻藥從血中清除轉化,水溶性代謝產物由腎排出。酯類局麻藥經(jīng)血漿假性膽堿酯酶、紅細胞和肝臟的酯酶快速水解。酰胺類局麻藥由肝臟微粒體內的氧化酶代謝,生物轉化較酯類慢。
(六)不良反應
局麻藥的不良反應主要表現(xiàn)為:
1.全身不良反應 局麻藥的全身不良反應主要因用藥量過大,或使用方法不當引起血藥濃度升高所致。
(1)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毒性反應 局麻藥能透過血腦屏障,中毒劑量的局麻藥可引起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興奮或抑制。初始癥狀包括口周發(fā)麻、局部肌肉抽搐,病人表現(xiàn)煩躁、緊張不安、頭暈、目眩、耳鳴等;血藥濃度更高可引起四肢震顫和驚厥。也可能表現(xiàn)嗜睡、言語不清、寒戰(zhàn)、定向和意識障礙等;嚴重時能引起整個中樞神經(jīng)抑制,出現(xiàn)驚厥、呼吸抑制,以及腦電圖等電位等。若局麻藥血濃度驟然升高,或已服用其他中樞抑制藥,可能不表現(xiàn)早期癥狀,而即刻出現(xiàn)驚厥等嚴重的中樞癥狀。
(2)心血管系統(tǒng)毒性 局麻藥的心血管毒性反應既是藥物直接作用于心臟和周圍血管,也是間接作用于中樞神經(jīng)或植物神經(jīng)系統(tǒng)所致。局麻藥抑制心臟收縮力和擴張外周血管,致使心排血量、心指數(shù)下降,血壓下降,直至循環(huán)虛脫。局麻藥也抑制心臟傳導系統(tǒng),心電圖表現(xiàn)P-R間期延長,QRS波增寬,出現(xiàn)竇性心動過緩、高度房室傳導阻滯和室性心動過速、室顫。
2.神經(jīng)毒性 臨床上局麻藥本身引起的局部神經(jīng)組織損害并不常見,而局麻藥濃度過高,使用不合適的防腐劑均可造成神經(jīng)損害。
3.局麻藥過敏 極少發(fā)生。酯類局麻藥的降解產物-對氨基苯甲酸可形成半抗原,這些致敏物質可能引發(fā)過敏反應。酰胺類局麻藥引起的過敏反應更為罕見。
局麻藥引起的不良反應大多可通過采取以下措施預防:①掌握所選局麻藥的濃度和最大劑量(表8-4-1)②局麻藥中加血管收縮藥,常用的腎上腺素濃度為1:20萬~40萬,但血管末梢部位(如指端)忌用,以防組織壞死。③注射局麻藥時應先用注射器回抽,確認無回血或其他組織液,才可注射藥液。④持續(xù)注入局麻藥,同時注意有無中毒表現(xiàn)。⑤一旦出現(xiàn)毒性反應,應即停止給藥,同時采取以下治療措施:靜脈注射硫噴妥鈉或咪唑安定解痙;吸氧、建立人工呼吸糾正缺氧和呼吸抑制;靜脈注射血管活性藥(如升壓藥)、治療心搏驟停等。⑥手術室或診療室內必須配備一切搶救用品和藥物。
表8-4-1 局麻藥臨床應用
藥 名 用 途 濃度(%) 時效(h) 最大劑量(mg)
普魯卡因 局部浸潤
蛛網(wǎng)膜下腔阻滯* 0.25~1.0 1 1000
丁卡因 表面
神經(jīng)阻滯
蛛網(wǎng)膜下腔*
硬膜外* 0.5~2.0
0.25~0.5 3~4 75~100
利多卡因 表面
局部浸潤
神經(jīng)阻滯
蛛網(wǎng)膜下腔、硬膜外* 2.0~4.0
0.5~1.0
1.0~2.0 2 500
布比卡因 局部浸潤
神經(jīng)阻滯
蛛網(wǎng)膜下腔*、硬膜外* 0.25~0.5
0.5~1.0 5 200
羅哌卡因 局部浸潤
神經(jīng)阻滯
硬膜外* 0.2~0.5
0.5~1.0 2~4 225
注:* 參見本章第五節(jié)
(六)常用的局麻藥
1.普魯卡因(procaine) 又名奴佛卡因(novocaine),市場上供應的商品為鹽酸普魯卡因,為酯類局麻藥。局部注射起效約2~5min,時效45~60min,作用弱,最大劑量不超過1g。在血漿和組織中,本品迅速被血漿假性膽堿酯酶水解產生對氨基苯甲酸。本品的代謝產物有可能發(fā)生過敏反應。普魯卡因適用于局部浸潤麻醉,也作蛛網(wǎng)膜下腔阻滯(參見本章第五節(jié))。
2.丁卡因(tetracaine) 又名地卡因(dicaine),商品為鹽酸丁卡因,是酯類局麻藥。本品脂溶性高,穿透力強,麻醉效能為普魯卡因的10倍。用于表面麻醉起效迅速,但局部注射起效慢,約10~15min,時效長達3h左右,最大劑量不超過100mg。本品的不良反應主要是中毒反應,由于粘膜表面吸收快,尤其是粘膜有充血、炎癥時更應倍加注意。丁卡因適用于表面麻醉和椎管內麻醉(參見本章第五節(jié)),也可和其他局麻藥如利多卡因合用。
3.利多卡因(lidocaine) 又名賽羅卡因(xylocaine),商品有鹽酸和碳酸利多卡因,為酰胺類局麻藥。本品作用起效快、彌散廣、通透性強,屬中等時效,鹽酸鹽較碳酸鹽起效慢。利多卡因主要在肝內代謝,其不良反應以中毒反應為主,原因是劑量過大、吸收太快所致。本品臨床用途廣,可用于各種局麻方法,也常用于治療心律失常。為延長麻醉作用時間,利多卡因常與丁卡因、布比卡因合用。
4.布比卡因(bupivacaine) 又名丁哌卡因,商品為鹽酸布比卡因,為酰胺類局麻藥。本品麻醉作用強,起效較慢,時效長,最大劑量不超過200mg。本品主要通過肝內代謝。毒性大約為利多卡因的4倍,心臟毒性癥狀出現(xiàn)較早,往往循環(huán)虛脫與驚厥同時發(fā)生,且易引起嚴重室性心律失常,一旦發(fā)生心跳停止,復蘇較困難。本品主要用于神經(jīng)阻滯和椎管內麻醉(參見本章第五節(jié))。
5.羅哌卡因(ropavacaine) 商品為鹽酸羅哌卡因,是新型酰胺類局麻藥。本品起效、時效和強度介于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之間,毒性比布比卡因小,具有明顯的感覺和運動阻滯分離現(xiàn)象,主要在肝內代謝。本品適用于神經(jīng)阻滯和硬膜外阻滯。
二、局部麻醉方法
局部麻醉簡稱局麻。根據(jù)使用局麻藥于不同部位和方法,可分為表面麻醉、局部浸潤麻醉、神經(jīng)和神經(jīng)叢阻滯和椎管內麻醉(參見本章第五節(jié))。
(一)局麻的一般原則
1.術前準備和術中輔助用藥 局麻下病人神志清楚,術前應向病人介紹麻醉的主要過程,消除一切顧慮,詳細詢問有否手術麻醉史、局麻藥和其他藥物過敏史等。術前應禁食,成人于術前2h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鈉0.1g或咪唑安定0.05~0.07mg/kg,不僅能使病人進手術室前保持安靜,且可減輕局麻藥的中毒反應。術中局麻病人清醒,可根據(jù)手術和病情使用一些鎮(zhèn)靜、鎮(zhèn)痛藥,以保持病人安全、合作,并提高麻醉效果。
2.局麻的基本操作 ①檢查所用的器材是否消毒、齊全、能用。②按手術要求和局麻方法選擇合適的局麻藥,核對藥液標簽的名稱和濃度無誤才可使用。③將病人置于舒適的體位,防止穿刺過程中因體位移動而發(fā)生意外。④按不同局麻方法,熟悉體表解剖標志和局部解剖學,選擇正確穿刺點和操作程序。⑤穿刺時先用細針做皮丘,進針緩慢,操作輕柔正確無誤。注藥前需先回抽無血、無氣、無液體,然后將局麻藥分次注入,并注意有無不良反應。⑥手術開始前,應反復測試局麻效果,待出現(xiàn)預期痛覺消失后,方可進行手術。
3.并發(fā)癥及防治 局麻并發(fā)癥可由以下因素造成:①術前病人和所用器材準備不夠。②技術水平較低。③對局麻藥的了解不夠全面,或使用有誤。④病人解剖上有異常,或受病理生理的干擾。
(1)局麻藥的不良反應。
(2)刺破動、靜脈 在施行神經(jīng)或神經(jīng)叢阻滯時有可能刺傷動、靜脈,但熟悉局部解剖,細心操作,常可避免損傷大血管,若一旦發(fā)現(xiàn)刺破血管,應即取出穿刺針,并壓迫局部。
(3)神經(jīng)損傷 原因有:①穿刺直接損傷神經(jīng)。②在神經(jīng)鞘內注射藥液,使鞘膜與神經(jīng)分離,影響神經(jīng)血供。③局部炎癥所致。④局部血腫形成壓迫神經(jīng)等。注意提高操作水平,進行神經(jīng)叢阻滯可選用神經(jīng)刺激器,以避免直接尋找異感而刺傷神經(jīng)。神經(jīng)受到損傷后,應早期診斷,及時治療。
(4)氣胸 可見于肋間神經(jīng)阻滯、臂叢神經(jīng)阻滯鎖骨上法,其發(fā)生率與不熟練操作有關。
(5)誤入蛛網(wǎng)膜下腔 可見于臂叢神經(jīng)阻滯肌間溝法,偶有發(fā)生。但一旦發(fā)生,后果十分嚴重,故注藥前必須先回抽無液體,而注藥時嚴密觀察病人的神志、呼吸、血壓等。
(二)常用的局麻方法
1.表面麻醉(topical、surface anesthesia) 是將局麻藥如丁卡因等涂敷,或滴注、噴灑于粘膜、滑膜囊等表面,而產生局部麻醉作用。該方法適用于眼、耳、鼻、咽喉和氣管手術,還有尿道和膀胱等手術。最常用的表面麻醉藥為丁卡因。皮膚的角質層通常難以透過局麻藥,近年使用2.5%利多卡因和2.5%丙胺卡因制成的軟膏合劑,貼敷于皮膚表面,經(jīng)30~60min,藥物透過皮膚各層取得局部麻醉作用。本方法適用于動、靜穿刺,取皮、植皮整形手術等。
2.局部浸潤麻醉(local infiltration anesthesia) 是將局麻藥注入包括皮內、皮下、肌膜等各層次組織,以達到局部麻醉效果。本方法適用于身體許多部位的淺表腫瘤、異物取出術等。常用的局麻藥有普魯卡因和利多卡因。為延長麻醉時效和預防中毒反應,在局麻藥中加腎上腺素1:20~40萬。局部浸潤麻醉的操作方法,要遵循局麻一般原則,以防止不良反應,并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
3.周圍神經(jīng)和神經(jīng)叢阻滯(peripheral nerve and nerve plexus block) 是將局麻藥注入某一神經(jīng)或神經(jīng)叢的周圍組織,以達到這些神經(jīng)所支配區(qū)域的麻醉效果。局麻藥通過擴散、滲透從神經(jīng)外表至神經(jīng)中央,使混合神經(jīng)的植物神經(jīng)纖維、感覺和運動纖維的沖動傳導相繼受到阻斷。常用的局麻藥是利多卡因,為延長麻醉時效,除藥液中加腎上腺素外,常將利多卡因和丁卡因或布比卡因聯(lián)合使用,兩藥相互取長補短,使麻醉效果起效快、時效長,以滿足臨床需要。實施神經(jīng)阻滯需按局麻一般原則操作,并按不同手術和部位進行。例如手指擴創(chuàng)術,可選擇指間神經(jīng)阻滯。神經(jīng)叢阻滯的優(yōu)點是減少神經(jīng)阻滯多次穿刺的困擾。以臂叢神經(jīng)阻滯為例,可根據(jù)手術部位的要求和麻醉醫(yī)師個人的經(jīng)驗,選擇不同穿刺途徑,如肌間溝法、鎖骨上法和腋路法(圖8-4-1),能一次進針分別施行從肩部、上臂、前臂和手等各部位手術。為避免穿刺損傷神經(jīng)并提高成功率,可選用神經(jīng)刺激器。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