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存最早的一部論述診治雜病的專書
――原著黃二十五篇,載方205首,用藥約155味
――明代趙以德是注釋原著第一人《金匱方衍義》
一、痙。阂蜻^汗,誤下,導致營血津液不足,筋脈失養而致。
1、剛痙:太陽病,發熱,惡寒,無汗,小便少,氣上沖胸,口噤不得語
-風寒表實、筋脈失養
-溫散表邪、通達經隧
-葛根湯
2、柔痙:太陽病,發熱,不惡寒,汗出,身體強,幾幾然,脈沉遲
―風寒表虛、津液不足
―調和營衛、兼以生津
-栝蔞桂枝湯
二、濕病:感受外濕并兼風夾寒,侵犯肌表,流注關節所致;局畏ǎ喊l汗(微微發汗);利小便。
1、頭中寒濕:證見身疼發熱,面黃而喘,頭痛,鼻塞而煩,其脈大,自能飲食,腹中無病。
-宣泄寒濕
-瓜蒂散塞鼻
2、寒濕在表:除身體煩疼外,還有發熱,惡寒,無汗等表證。
-辛溫散寒,微汗祛濕
-麻黃加術湯
3、風濕在表:證見一身盡疼,發熱日晡所劇。
-風濕有化熱傾向
-解表祛濕,輕清宣化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4、風濕兼氣虛:本證除風濕身重等癥狀外,脈浮,汗出,惡風與太陽中風表虛證完全相同。
-益氣固表化濕
-防已黃芪湯
5、風濕兼表陽虛:證見身體煩疼,不能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
-助解表以散風濕
-桂枝附子湯
-服藥后倘若患者大便堅,小便自利,說明濕仍在表而不在里,可用白術附子湯通陽利水化濕
6、風濕表里陽虛:證見骨節煩疼掣痛,不可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
-溫陽補中,散風除濕
-甘草附子湯
三、暍。喊l熱惡寒,身重疼痛,小便已灑灑然毛聳,手足逆冷,小有勞身即熱,口開前板齒燥,脈弦細芤遲。
1、傷暑熱盛:汗出惡寒,身熱而渴
-清暑益氣生津
-白虎加人參湯。
2、傷暑濕盛:身熱疼重,脈微弱
-行散暑濕
-一物瓜蒂湯
四、百合。海ㄐ姆侮幪搩葻幔┒喟l于熱病之后,為心肺陰液被熱耗損,或余熱不盡所致;有些因情志不遂,日久郁結化火消爍陰液而成。
1、病初(意欲飲食復不食,欲臥不得臥,欲行不能行,如寒無寒,如熱無熱,口苦,小便赤,脈微數)
-心肺陰虛內熱
-養心潤肺,益陰清熱
-百合地黃湯
2、誤汗后
-補虛清熱,養陰潤燥
-百合知母湯
3、誤下后
-養陰清熱,利水降逆
-滑石代赭石湯
4、誤吐后
-養陰和中
-百合雞子湯
5、變渴:
-清熱生津補液
-百合地黃湯內服配合百合浸湯外洗
口渴仍不解
-清熱生津,滋陰潛陽
-栝蔞牡蠣散
6、變發熱:
-養陰潤肺,清熱利水
-百合滑石散
五、狐惑:濕熱化生蟲毒,腐蝕人體各部所致
1、侵蝕咽喉為惑
-清熱燥濕
-甘草瀉心湯
2、侵蝕下部二陰為狐
-燥濕解毒
-病在前陰用苦參湯外洗
病在肛門用雄黃熏洗
狐惑釀膿者
-清熱行血解毒
-赤小豆當歸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