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
|
目的要求 : 一、了解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誘因及病理生理特征。 二、掌握各類心衰(左、右心衰,急性與慢性心衰,收縮性與舒張性心衰)的臨床特征、診斷及鑒別診斷、治療原則和方法。 三、掌握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原則。 四、了解心力衰竭治療的新進展并熟悉頑固性心力衰竭的常見原因。 五、掌握急性左心衰竭的搶救措施。 教學時數 : 講課 :3 學時 教學內容 : 慢性 心力衰竭 病因 : 基本病因 : 包括心肌損害和心臟負荷 ( 心臟的前負荷和后負荷 ) 過重。 誘發因素 : 如感染 , 嚴重心律失常 , 過勞、情緒激動, 貧血、妊娠和分娩 , 或其他的伴發疾病等。 發病機理和病理生理 : 一、代償機制 : 1. Frank-Starling 機制 ; 2. 心肌肥厚 : 3.神經體液的代償機制: 二、心力衰竭時各種體液因子的改變 : 心鈉素、精氨酸加壓素、緩激肽、內皮素 三、舒張功能不全 : 四、心肌損害和心室重構 : 臨床類型 : 一、根據心衰發生部位可分 : 1. 左心衰竭 : 主要變化為肺循環淤血與心排量減少 。臨床表現為呼吸困難 , 咳嗽( 咯血)、肺部羅音 , 發紺和奔馬律等。 2. 右心衰竭: 主要變化為體循環淤血,臨床表現為上腹部脹滿不適感、食欲減退、肝腫大、頸靜脈怒張、皮下水腫、胸腔積液等。 3. 全心衰竭 : 左、右心衰竭的臨床表現同時存在 , 但可以一側為主。 二、收縮性或舒張性心力衰竭; 三、按癥狀有無分無癥狀性心衰和充血性心衰 , 并介紹 NYHA 分級。 輔助檢查 : 1.X 線檢查:提供心臟及肺部的信息。 2.超聲心動圖:可診斷心包、心肌、心瓣膜疾病。 3.心電圖。 4.六分鐘步行試驗。 診斷和鑒別診斷 : 一、診斷依據 : 主要根據 病因、病史、癥狀、體征、檢查。 二、鑒別診斷 : 左心衰竭主要與肺部疾病、肺功能不全相鑒別 : 右心衰竭主要與慢性心包填塞、肝硬化、腎炎互相鑒別。 預防和治療 : 一、原則 : 1、提高運動耐量,改善生活質量; 2、防止心肌損害進一步加重; 3、降低死亡率。 二、方法 : ※ 病因治療 1、基礎病因治療: 降壓、降糖、降脂、介入、瓣膜手術。 2、誘因治療: 抗感染、抗心律失常、糾正貧血、甲亢。 3、改善生活方式: 戒煙、戒酒、減肥,控制鈉鹽攝入,適當進行癥狀限制性有氧運動。 ※ 藥物治療 1、肯定為標準治療的藥物: 利尿劑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 ACEI) β受體阻滯劑 洋地黃制劑 其他藥物 醛固酮拮抗劑 血管緊張素 II受體阻滯劑(ARB) 鈣拮抗劑 cAMP依賴性正性肌力藥 血管擴張劑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