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護士資格證重點輔導第一章 第14節 病情觀察和危重病人的搶救(4)
時間:2012-04-23 15:50
來源:護士資格考試 作者:lengke
點擊:次
四、吸痰法
(一)目的
將呼吸道分泌物或誤吸的嘔吐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暢,預防吸入性肺炎、呼吸困難、發紺,甚至窒息。適用于危重、年老、昏迷、麻醉后未清醒者。病人因咳嗽無力、咳嗽反射遲鈍或會厭功能不全,導致不能將痰液咳出,或將嘔吐物誤吸。
(二)方法
1.電動吸引器吸痰法
(1)構造及原理
1)構造:電動吸引器主要由馬達、偏心輪、氣體過濾器、壓力表、安全瓶、儲液瓶組成。安全瓶和儲液瓶的容量均為1O00ml,瓶上有2根玻璃管,用橡膠管相互連接。
2)原理:利用負壓原理,將痰吸出。
(2)用物:電動吸引器l臺,電插板1個,治療盤,蓋罐2只,一只盛有無菌0.9%氯化鈉溶液,另一只裝12~14號無菌吸痰管數根,彎盤,無菌紗布,無菌止血鉗,無菌持物鑷,必要時備壓舌板、開口器、舌鉗,床欄上系一盛有消毒液的試管。
(3)操作方法
1)備齊用物,攜至床旁,核對病人,作好解釋,以取得合作。
2)連接并檢查吸引器各部件,接通電源,打開開關,檢查吸引器性能,調節負壓。一般成人吸痰負壓為40.0~53.3kPa,小兒應小于40kPa。
3)協助病人將頭部轉向護士,檢查口、鼻,如有活動義齒,應取下,頜下鋪治療巾。
4)連接吸痰管,用生理鹽水試吸,以檢查負壓大小、吸痰管是否通暢,同時可潤滑導管前端。
5)護士一手反折吸痰管末端,另一手用無菌鑷或止血鉗夾住其前端,將吸痰管插入至口咽部,放松吸痰管末端,進行吸痰,先吸凈口腔咽喉的分泌物后,再吸氣管內分泌物。
6)吸痰方法:動作應輕柔,左右旋轉,向上提拉,吸凈痰液;每次吸痰時間應小于15秒,以防缺氧。
7)吸痰導管退出后,應用生理鹽水抽吸沖洗,以免被分泌物堵塞。
8)吸痰完畢,關閉吸引器開關,安置病人,整理床單位,清理用物。
9)觀察并記錄病人吸痰后的情況,以及吸出液的量、顏色、性質等。
2.注射器吸痰法 在緊急、無吸引器的情況下,可用50~1OOml注射器,連接吸痰導管,抽吸出痰液或嘔吐物。
3.中心吸引裝置 吸痰法該裝置將吸引管道連接到各病床單位,使用時插上吸痰裝置,連接吸痰導管,打開吸引開關,調節合適大小的負壓,試吸通暢后即可進行抽吸,使用非常方便。
(三)注意事項
1.密切觀察病情,觀察病人呼吸道是否通暢,以及面色、生命體征的變化等,如發現病人排痰不暢或喉頭有痰鳴音,應及時吸痰。
2.如為昏迷病人,可用壓舌板或開口器先將口啟開,再進行吸痰;如為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病人,需經氣管插管或套管內吸痰,應嚴格無菌操作;如經口腔吸痰有困難,可由鼻腔插入吸痰。
3.吸痰管的選擇應粗細適宜,不可過粗,特別是為小兒吸痰。
4.吸痰時負壓調節應適宜,插管過程中,不可打開負壓,且動作應輕柔,以免損傷呼吸道黏膜。
5.吸痰前后,應增加氧氣的吸入,且每次吸痰時間應小于15秒,以免因吸痰造成病人缺氧。
6.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吸痰所用物品應每天更換1~2次,吸痰導管應每次更換,并作好口腔護理。
7.如病人痰液黏稠,可協助病人變換體位,配合叩擊、霧化吸入等方法,通過振動、稀釋痰液,使之易于吸出。
8.儲液瓶內的吸出液應及時傾倒,一般不應超過瓶的2/3,以免痰液吸入損壞機器。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