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病人的護理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簡稱ITP)又稱自身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是小兒最常見的出血性疾病。是血小板免疫性破壞,外周血中血小板減少所致的出血性疾病。臨床主要表現為皮膚、黏膜、內臟出血,分急性及慢性兩型,急性型多見于1~5歲兒童,慢性型多見于成人,以40歲以下女性常見。
本病急性型大多數病人數周至4個月可恢復正常;慢性型常反復發作,多遷延不愈,可達數年或更長時間,很少自然緩解。
一、病因
病因未明,可能與感染因素(病毒如麻疹、水痘病毒等,細菌)、免疫因素、肝、脾因素、雌激素水平增高等有關。
二、臨床表現
本病分急性型和慢性型:
1.急性型 半數以上見于兒童,起病前1~2周常有病毒感染史,如上呼吸道感染、麻疹、風疹等,起病急驟,出現畏寒、發熱。以自發性全身皮膚、黏膜出血為突出表現,可有大片瘀斑,甚至血腫。鼻、齒齦、口腔黏膜及眼結膜出血常見,消化道及泌尿道出血也較常見。顱內出血可危及生命。急性型病程多在4~6周恢復。
2.慢性型 以青年女性多見。起病緩慢隱匿,一般無前驅癥狀。出血癥狀較輕,表現為反復發作的皮膚及黏膜瘀點、瘀斑,可伴輕度脾大,女性病人常以月經過多為主要表現。每次發作常持續數周或數月,可遷延多年。
三、輔助檢查
1.血象
血小板計數減少程度不一,急性型血小板<20×109/L時出血明顯,<10×109/L時出血嚴重。慢性型者血小板大小不等,失血多可出現貧血。
白細胞計數多正常,嗜酸性粒細胞可增多。
2.骨髓象 骨髓巨核細胞數量增多或正常,形成血小板的巨核細胞減少。
3.其他 出血時間延長,血塊回縮不良,束臂試驗陽性。血小板壽命明顯縮短,最短者僅幾小時,血小板相關免疫球蛋白(PAIgG)增高。
四、治療原則
1.一般療法 血小板明顯減少、出血嚴重者應臥床休息,防止創傷。避免使用降低血小板數量及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藥物。感染時應使用抗生素。
2.腎上腺糖皮質激素 為首選藥物,該類藥物可以抑制血小板與抗體結合,及阻止單核-巨噬細胞吞噬破壞血小板(主要是在脾、肝),并降低血管壁通透性。口服潑尼松每次10~20mg,每日3次,病情急重可靜脈點滴氫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一般用藥后數日即可改善出血癥狀,但不能根治,停藥后易復發。待血小板接近正常后,可逐漸減量,常用小劑量(每日5~10mg)維持3~6個月。
3.脾切除適應證 ①糖皮質激素治療6個月以上無效者;②糖皮質激素治療有效,但維持量必須大于30mg/d。脾切除的作用機制是減少血小板破壞及抗體的產生,切脾后約70%可獲療效。
4.免疫抑制劑 用以上治療方法無效、療效差或不能切脾者,可加用免疫抑制劑,或單獨使用免疫抑制劑。免疫抑制劑有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的副作用,使用時應慎重。
5.輸血和輸血小板 適用于危重出血者、血小板低于20×109/L者、脾切除術前準備或其他手術及嚴重并發癥,輸新鮮血或濃縮血小板懸液有較好的止血效果。
6.其他 中藥、大劑量丙種球蛋白等也有一定療效。
五、護理問題
1.組織完整性受損:皮膚、黏膜出血 與血小板減少有關
2.有皮膚完整性受損的危險 與血小板減少有關
3.焦慮 與反復發作血小板減少有關
4.自我形象紊亂 與長期服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有關
5.潛在并發癥:腦出血 與血小板過低<20×109/L有關
六、護理措施
1.病情觀察 注意出血部位、范圍、出血量及出血是否停止,有無內臟出血,血小板計數。
2.休息與活動 血小板計數在(30~40)×109/L以上者,出血不重,可適當活動。血小板在(30~40)×109/L以下者,要少活動,臥床休息,保持心情平靜。
3.飲食 富含高蛋白、高維生素、少渣飲食。
4.癥狀護理 皮膚出血者不可搔抓皮膚,鼻腔出血不止,要用油紗條填塞。便血、嘔血、陰道出血需臥床休息,對癥處理。
5.預防腦出血 血小板計數<20×109/L時應警惕顱內出血,便秘、劇烈咳嗽會誘發顱內出血,故便秘時要用瀉藥或開塞露,劇咳者可用鎮咳藥。
6.藥物護理 本病首選藥物為糖皮質激素,用藥期間向病人及家屬解釋藥物副作用,說明減藥、停藥后副作用可以逐漸消失,以避免病人憂慮。還應定期為病人檢查血壓、尿糖、白細胞計數,發現可疑副作用及時報告醫生。
7.護理要點
(1)密切觀察病情變化:若患兒煩躁、嗜睡、頭痛、嘔吐,甚至驚厥、昏迷等,提示可能有顱內出血。
(2)避免損傷:提供安全的環境,床頭、床欄及家具的尖角用軟墊子包扎,忌玩銳利玩具。
(3)消除恐懼心理:出血及止血技術操作均可使患兒產生恐懼心理,表現為不合作、煩躁、哭鬧等,而使出血加重。應關心、安慰患兒及家長,向其講明道理,以取得合作。
七、健康教育
1.慢性病人適當限制活動;血小板<50×109/L,勿做較強體力活動,可適當散步,預防各種外傷。
2.避免使用損傷血小板的藥物,如阿司匹林、雙嘧達莫、吲哚美辛、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3.指導病人預防損傷。不玩尖利的玩具和使用銳利工具,不做劇烈的、有對抗性的運動,常剪指甲,選用軟毛牙刷等。教會家長識別出血征象和學會壓迫止血的方法,一旦發現出血,立即到醫院復查或治療。
4.指導病人進行自我保護,服藥期間不與感染病人接觸,去公共場所時戴口罩,避免感冒以防加重病情或復發。
同步練習題
1.患者男性,50歲,以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收入院,最常見的出血部位為
A.皮膚黏膜
B.消化道
C.泌尿道
D.生殖道
E.顱內
『正確答案』A
2.患者女性,36歲,診斷為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瘢,入院后告知患者禁用的藥物是
A.潑尼松
B.阿司匹林
C.紅霉素
D.阿莫西林
E.地西泮
『正確答案』B
3.女性,28歲。下肢有紫癜,無其他部位出血。血常規血小板減少,應首選的檢查項目是
A.抗核抗體
B.出血時間
C.骨髓穿刺
D.凝血時間
E.血清肌酐
『正確答案』C
4.患者女性,30歲。診斷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常規顯示:紅細胞3.6×1012/L,血紅蛋白
A.貧血
B.繼發感染
C.顱內出血
D.心衰
E.牙齦出血
『正確答案』C
(5~6題共用題干)
女性,30歲。1年多來反復發生雙下肢瘀斑,月經量增多。血紅蛋白
5.治療時應首選
A.糖皮質激素
B.脾切除
C.血漿置換
D.大劑量丙球
E.靜脈輸注血小板懸液
『正確答案』A
6.與目前病情不符的護理診斷或合作性問題是
A.組織完整性受損
B.有受傷的危險
C.有感染的危險
D.知識缺乏
E.潛在并發癥:顱內出血
『正確答案』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