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病理性黃疸的常見疾病
1.新生兒溶血病 免疫抗體IgG引起,ABO系統和Rh系統血型不合引起者最多見。以未結合膽紅素增高為主。
(1)ABO血型不合:母親多為O型,新生兒A型或B型多見。有50%第一胎發生。
(2)Rh血型不合:具有D抗原者為陽性,漢族人99.66%Rh陽性。主要發生在Rh陰性孕婦,Rh陽性胎兒,一般不會發生在母親未輸過血的第一胎,癥狀隨胎次增重。
Rh溶血病癥狀較重,ABO溶血病病情較輕。主要表現有:
①胎兒水腫:
②黃疸:常于生后24小時內出現黃疸,并進行性加重,血清膽紅素濃度迅速增加;
③貧血:ABO血型不合者血紅蛋白多正常。嚴重貧血見于Rh血型不合;
④膽紅素腦病。
2.母乳性黃疸
3.先天性膽道閉鎖 生后1~3周黃疸逐漸加重,皮膚呈黃綠色,肝臟進行性增大,質硬、光滑,糞便呈灰白色(陶土色)。以結合性膽紅素增加為主
4.新生兒肝炎 一般黃疸于生后2—3周出現,并逐漸加重,伴畏食、體重不增、大便色淺、尿色深黃、肝(脾)腫大。以結合膽紅素增高為主,伴肝功能異常。
5.新生兒敗血癥及其他感染
黃疸于1周內出現,或黃疸退而復現并進行性加重,并伴全身中毒癥狀,有感染病灶,以臍炎、皮膚膿皰瘡引起最多見。早期以未結合膽紅素增高為主,或兩者均高;晚期則以結合膽紅素增高為主。
五、輔助檢查
1.血清總膽紅素濃度>205umol/L(12mg/d1),血清結合膽紅素濃度>3426umol/L(2mg/d1)。
2.血紅蛋白、血細胞比容、網織紅細胞及抗人球蛋白試驗可鑒別病理性黃疸的原因。
3.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測定。
4.溶血的檢查
5.血清特異性抗體檢測,紅細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陽性可確診Rh溶血病;抗體釋放試驗也為診斷溶血病的可靠方法。
6.肝功能檢查,可診斷新生兒肝炎。
7.腹部B超檢查,對確診先天性膽道閉鎖有意義。
六、治療原則
1.找出原因,采取相應的治療。
2.降低血清膽紅素 盡早喂養,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應用藍光療法。
3.保護肝臟 預防和控制病毒、細菌感染,避免使用對肝細胞有損害作用的藥物。
4.降低游離膽紅素
5.糾正缺氧和水、電解質紊亂,維持酸堿平衡。
七、護理措施
1.密切觀察病情
(1)觀察皮膚顏色:根據皮膚黃染的部位、范圍和深度,估計血清膽紅素增高的程度,判斷其轉歸。
(2)觀察生命體征:體溫、脈搏、呼吸及有無出血傾向,觀察患兒哭聲、吸吮力、肌張力的變化,判斷有無核黃疸發生。
(3)觀察排泄情況:大小便次數、量及性質,如有胎糞延遲排出,應給予灌腸處理。
2.保暖 體溫維持在36~37℃,低體溫影響膽紅素與白蛋白的結合。
3.盡早喂養 刺激腸道蠕動,促進胎便排出。
4.處理感染灶 觀察皮膚有無破損及感染灶,臍部如有膿性分泌物,可用3%過氧化氫清洗局部后,涂以2%碘酊,保持臍部清潔、干燥。
5.光照療法 按光照療法護理。
6.遵醫囑給予補液和白蛋白治療,調整液體速度,糾正酸中毒和防止膽紅素腦病的發生。
7.健康教育
例:在病理性黃疸的特點中,不包括:
A.黃疸發生時間早
B.程度較重
C.持續時間長
D.結合膽紅素不增高
E.退而復現
參考答案解析:D
病理性黃疸的特點有:黃疸發生時間過早,程度較重,持續時間過長或黃疸退而復現,血清結合膽紅素>34umol/L(2mg/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