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兒能量及營養素的需要
(一)能量的需要
三大營養素在體內實際產能:蛋白質4kcal/g、脂肪9kcal/g、糖類4kcal/g。
小兒對能量的需要分以下五個方面:
⑴基礎代謝:占總需能量的50%-60%
⑵食物的特殊動力作用:消化吸收食物所需的能量
⑶活動
⑷生長
⑸排泄
(二)營養素的需要
1.產能營養素
⑴蛋白質:小兒需要量相對較多,供能占總量的15%,肉、蛋、奶、魚和豆類中含量高。
⑵脂肪:
⑶糖類:其供給能量占總能量的50%-60%,嬰兒對糖類的需要量相對較多,每天需12g/kg。
2. 非產能營養素
(1)維生素:
(2)元素:
(3)水:嬰兒需150ml/kg/d,以后每增加3歲減少25ml/kg,9歲時歲時每日需水75ml/kg,至成人則每日需45-50ml/kg。
(4)膳食纖維:
二、嬰兒喂養:有母乳喂養、混合喂養及人工喂養3種
(一)母乳喂養
1.乳汁的成分:
(1)蛋白質:含較多的白蛋白和球蛋白,遇胃酸時凝塊小,而凝塊較大的酪蛋白含量較少,利于消化,含較多必需氨基酸,能促進嬰兒神經系統和視網膜的發育。
(2)脂肪:易于消化吸收。
(3)糖類:乙型乳糖占糖類總量的90%,可促進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的生長,抑制大腸桿菌的繁殖,使嬰兒很少發生腹瀉。
(4)礦物質:含量低,減輕嬰兒腎臟負擔,且吸收率遠高于牛乳。
(5)酶:
(6)免疫因子:母乳尤其是初乳中含有sIgA,能有效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襲;初乳中的乳鐵蛋白是重要的非特異性防御因子,可通過奪走大腸桿菌、多數厭氧菌及白色念珠菌賴以生存的鐵,抑制它們的生長。
另外,乳汁的成分受不同時間及每次哺乳時泌乳先后的影響。WHO規定,產后4天內的乳汁稱為初乳,量少內含脂肪較少而以免疫球蛋白為主的蛋白質多,故加熱后易發生凝固,維生素、;撬岷偷V物質含量較豐富,利于新生兒的生長及抗感染;5-14天的乳汁為過渡乳,它的總量較多,脂肪含量高,蛋白質和礦物質逐漸減少;14天-9個月的乳汁為成熟乳,總量達高峰,每天可達700-1000ml,但所含蛋白質更少;10個月以后的乳汁為晚乳,它在量和成分方面都不能滿足小兒需要;每次哺乳時,先分泌的乳汁蛋白質高于脂肪,以后則脂肪越來越高于蛋白質。
2.母乳喂養的優點:
1)滿足嬰兒的營養需求:
2)增強免疫
3)喂哺簡便
4)增加母嬰的情感交流
5)母親哺乳時可產生催乳激素,促進子宮收縮,加速子宮復原;可抑制排卵,有利于計劃生育;減少乳腺癌和卵巢癌的發病率。
3.母乳喂養的護理:
(1)鼓勵母乳喂養:從妊娠期開始直至整個哺乳期都應不斷地鼓勵母親,增加哺乳信心。
(2)增進乳母健康
(3)指導正確哺乳
1)正常新生兒生后即可哺乳
2)哺喂前做好清潔準備,哺乳時姿勢舒適,注意小兒吸吮及吞咽情況,喂后將嬰兒抱直,輕拍背部以排出胃內空氣,然后保持右側臥位,以防嘔吐。
3)嬰兒滿月前,提倡按需哺乳,隨嬰兒成長,逐漸改為定時喂養,小于2個月每3小時喂一次,3-4個月大約每日6次。
4)乳母患急慢性傳染病或重癥心肝腎疾病時不宜喂哺新生兒。
(4)指導斷奶:4-6個月小兒開始添加輔食,斷奶時間一般在生后10-12個月,如遇夏季炎熱或嬰兒疾病時宜延遲斷奶,但一般不超過1歲半。
(二)混合喂養:指母乳與牛乳或其他代乳品混合使用的一種喂養方法,分補授法和代授法兩種。
1.補授法:當母乳不足或其他原因不能完全由母乳喂養時,先喂母乳,將乳房吸空,再補充代乳品。
2.代授法:乳汁足夠,但不能完全承擔哺喂,不得不實行部分母乳喂養時,可用代乳品1次或數次代替母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