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在线观看视频_欧美激情综合五月色丁香_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婷婷月色_日韩欧美精品在线不卡

免費注冊 找回密碼

外科學教學精品課程 第十六章 燒傷、冷傷、咬蜇傷

時間:2009-12-01 15:53來源:外科主治醫師考試 作者:lengke 點擊:
  

第一節 熱力燒傷
燒傷(burn)是由熱力(火焰、熱液、蒸汽、熱金屬)造成的組織損傷。化學物質、電能和射線造成損傷的病理變化和病程經過與熱力燒傷類似。本節闡述有關熱力燒傷的問題。
一、局部病理改變和傷情判定
(一) 病理特點
熱源與皮膚接觸時,傳遞熱能超過皮膚溫度閾(45℃)就可能引起皮膚結構損傷。溫度越高,接觸時間越長,損傷越重。燒傷皮膚創面自受熱中心向外可分為三個區帶,即凝固區、淤血區和充血區。凝固區局限于熱源接觸下,緊鄰凝固區為淤血區,屬于可逆損傷,有明顯的血液淤滯和血栓形成。如果改善該區血液循環,抑制炎細胞粘附和拮抗炎癥因子的作用,可減輕損傷。充血區則位于最外層,主要病變為血管擴張、充血、小部分組織變性。
(二) 燒傷面積的估算
中國新九分法系根據我國人體體表面積而獲得的估計方法,將全身體表面積劃分為11個9%的等分,另加1%構成100%的體表面積。成人頭頸部占體表面積9%; 雙上肢各占9%;軀干前后(各占13%)及會陰部(占1%)占3×9%(27%);臀部及雙下肢占5×9%十1%(46%)(圖16-1,表16-1)。
兒童頭大下肢小,隨著年齡的增長,各部位的體表面積所占比例也不同,可按下列簡易公式計算:
頭頸部面積=[9+(12-年齡)]%
雙下肢面積=[46-(12-年齡)]%
手掌法 即無論成人或小孩五指并攏,一掌面積等于體表面積的1%(圖1-3)。此法用于小片燒傷的估計或輔助九分法的不足。
(三) 燒傷深度
依照熱力損傷的組織層次,燒傷深度分為I0、淺Ⅱ0、深Ⅱ0、Ⅲ0(圖16-3),即三度四分法。一般稱I0、淺Ⅱ0燒傷為淺度燒傷,深Ⅱ0、Ⅲ0燒傷為深度燒傷。
1、I0燒傷 僅傷及表皮,表面紅斑狀、干燥、有疼痛感或燒灼感,3 ~5日痊愈,脫屑。
2、淺Ⅱ0 傷及表皮生發層、真皮乳頭層,疼痛明顯,燒傷局部紅腫、皮溫增高,有大小不一的水皰,皰液淡黃澄清,去水皰皮創面紅潤。若無感染,1 ~2周可愈合,愈合創面不留瘢痕。
3、深Ⅱ0 傷及表層、全層和部分真皮網狀層,皮膚附件深部結構殘留,表皮和真皮膠原纖維凝固壞死后形成干痂,可有或無水泡形成。去水皰皮后創面微濕,呈淺紅和紅白相間,疼痛感遲鈍。如不感染愈合需時3~4周,常有瘢痕增生。
4、Ⅲ0 皮膚全層損傷,甚至可達皮下、肌肉或骨骼。創面無水皰,皮膚凝固脫水后形成焦痂,呈蠟白和焦黃炭化,觸之皮革樣,無痛覺,局部皮溫低。痂下可見樹枝狀栓塞血管。3 ~4周焦痂脫落遺留肉芽面,因創面已無再生上皮來源,需植皮或上皮從周圍健康皮膚長入。愈合后遺留瘢痕或畸形。
(四) 燒傷嚴重性分度
我國常用下列分度法估計燒傷嚴重程度:
1、輕度燒傷:Ⅱ0燒傷面積9%以下。
2、中度燒傷:Ⅱ0燒傷面積10%~29%或Ⅲ0燒傷面積不足10%
3、重度燒傷:燒傷總面積30%~49%;或Ⅲ0燒傷面積10%~19%;或Ⅱ0、Ⅲ0燒傷面積雖不到上述百分比,但已發生休克等并發癥、吸入性損傷或有較重的復合傷。
二、燒傷的病理生理和臨床分期
依據燒傷的病理生理和臨床特點,可將燒傷的臨床過程分為三期,以突出臨床處理的重點。
(一) 急性體液滲出期(休克期)
燒傷后創面立即發生體液滲出,局部水腫,通常在傷后2~3h已非常明顯,6~8h小時達峰值,隨后逐漸減緩,一般持續36~48h。30%體表面積以上燒傷,遠離燒傷部位的組織器官也有不同程度的組織水腫。大面積燒傷后的急性體液滲出造成循環血量下降,加之其它血液動力學的變化,燒傷病人可迅速發生休克,故臨床又稱該期為“休克期”。對處于該期的燒傷傷員應采取有效的容量復蘇措施,以平穩渡過休克期,防止暴發全身性感染和臟器并發癥發生。由于燒傷組織、炎癥細胞釋放的大量炎癥介質對傷后體液滲出有重要介導作用,采用抗組織胺的H2受體拮抗劑、抗-5羥色胺的二甲麥角新堿、大劑量維生素C都有減輕組織水腫,改變血液動力學的作用。48小時后滲出于組織間隙的水腫液開始回收,臨床表現為動脈血壓趨向穩定,尿液增多,如仍繼續大量輸液,有發生循環超載和腦、肺水腫的危險。
(二) 感染期
由于燒傷破壞了皮膚的屏障結構,嚴重燒傷時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T細胞、B細胞的激活和活力均明顯抑制,機體免疫能力下降,因而燒傷病人常有不同程度不等的局部和全身感染。傷后6~8小時,創面細菌可迅速繁殖,表現為急性蜂窩組織炎、急性淋巴管炎等局部感染。隨著水腫液回收,大量細菌也隨之入血,出現以G+球菌為主的早期膿毒癥。傷后2~3周,創面焦痂脫落,創面裸露,肉芽屏障尚未完全建立,痂下細菌可侵入未受傷組織并擴散到全身,出現G-桿菌為主的特別是綠膿桿菌的膿毒癥,即燒傷創面膿毒癥(burn wound sepsis)。燒傷面積超過30%,其發生率逐漸升高,多見于兒童、老人。
全身感染的致病菌除主要來源于創面外,大面積燒傷后由于早期缺氧性損害,腸道粘膜屏障功能損害,腸道菌群微生態平衡紊亂,定居于腸道的細菌侵入體內,可發生腸源性感染。此外,呼吸道、泌尿道等處的感染、燒傷或長時間血管內插管引起的化膿性血栓性靜脈炎、氣管插管、導尿管所致的醫源性感染均是細菌入侵的重要途徑。
(三) 修復期
在燒傷創面出現炎癥改變的同時即進入修復期。I0燒傷3 ~5d痊愈,脫屑,無瘢痕。淺Ⅱ0燒傷,由于生發層僅部分被毀,如無感染,2周左右痊愈或“痂下愈合”,也不遺留瘢痕。深Ⅱ0燒傷,如無嚴重感染,經3 ~4周后,仍可依靠殘存皮膚附件的上皮再生將創面覆蓋愈合,有時亦可“痂下愈合”。但由于創面末被增殖的上皮小島覆蓋以前,已有一定量的肉芽組織形成,故愈合后可產生瘢痕。Ⅲ0燒傷或嚴重感染的Ⅱ0燒傷,由于皮膚附件完全被毀,創面只能由創緣的上皮向內生長覆蓋,如不經植皮,多難自愈。
嚴重燒傷后可遺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和(或)畸形,需要鍛煉或矯治,尚需有數月至數年的功能恢復階段。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發表評論
請自覺遵守互聯網相關的政策法規,嚴禁發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表情:
驗證碼:點擊我更換圖片
 
招生方案 | 免費試聽 | 報名演示
課件更新 | 網校介紹 | 答疑周刊
網校學員——快速注冊通道
衛生資格考試培訓

外科主治醫師考試視頻課程

--------------------------------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黎川县| 嘉荫县| 泸西县| 绥芬河市| 曲水县| 迁西县| 小金县| 朔州市| 黄龙县| 房山区| 尼木县| 鸡泽县| 塔河县| 朝阳县| 济阳县| 巩义市| 巨野县| 高密市| 广德县| 石狮市| 吴川市| 若尔盖县| 米易县| 潮州市| 习水县| 基隆市| 南木林县| 利川市| 霍州市| 安图县| 丰宁| 灯塔市| 宜昌市| 大丰市| 隆化县| 虎林市| 大荔县| 永城市| 陇川县| 平定县| 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