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勞動過程的生理與心理
[基本要求]
1.掌握體力勞動時的能量代謝。
2.掌握作業時氧消耗動態。
3.掌握體力勞動時機體的調節與適應。
4.了解腦力勞動過程的生理變化與適應。
5.了解作業類型與勞動負荷評價,作業時心理變化與作業能力。
[學習要點]
一、體力勞動時的能量代謝
人類的勞動是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的生產活動過程,當社會發展到高級階段,腦力與體力勞動可能達到理想的分配比例,但現階段仍有所偏重。由于骨酪肌約占體重的40%,故以其活動為主的體力勞動消耗的能量較大。在一般營養條件下,一個人每天攝人約20000KJ的能量,除基礎代謝 (約8000KJ)及業余活動等所需能量外,供勞動消耗的能量約為10000KJ。
(一)肌肉活動時的能量來源
1.ATP—CP系列( 三磷酸腺甘— 磷酸肌酸)
供給肌肉收縮與松弛活動的能量,首先是由肌細胞中的三磷酸腺甘(ATP)迅速分解提供的(式2-1),并由磷酸肌酸 (CP)及時分解補充能量。
ATP +H2O ADP + Pi +29.3KJ/mol
CP +ADP Cr + ATP
注:ADP為二磷酸腺甘,Pi為磷酸根,Cr為肌酸。
肌肉中CP的濃度約為ATP的5倍,但其貯量甚微,只能供肌肉活動幾秒至1分鐘之用。故需從糖類、脂肪和蛋白質分解來提供再合成ATP的能量。正常情況,一般不動用蛋白質。
2.需氧系列
中等強度肌肉活動,ATP以中速分解,糖和脂肪通過氧化磷酸化過程提供能量來合成ATP,在開始階段利用的糖類較多,但隨著活動時間的延長,利用脂肪的比例增大,脂肪即成為主要的能源。該過程需要氧的參與才能進行,故稱需氧系列。
此時,一摩爾葡萄糖或脂肪能相應地形成38或130分子ATP,能使活動經濟持久地進行。一升氧在呼吸鏈氧化葡萄糖可產生6.5毫摩爾ATP,而氧化脂肪則產生5.6毫摩爾ATP,故糖類作為肌肉活動的能源比脂肪更經濟。但人體內糖類的貯存遠比脂肪少。
3.乳酸系列
大強度活動時,ATP分解非常迅速,需氧系列受到供氧能力的限制,形成ATP的速度不能滿足肌肉活動的需要。此時,需靠無氧糖酵解產生乳酸的方式來提供能量,稱乳酸系列。
1摩爾葡萄糖只能形成2分子ATP,但速度較需氧系列快32倍,故能迅速提供較多的ATP供肌肉活動之用。其缺點是需動用大量的葡萄糖,產生的乳酸有致疲勞作用,故不經濟,也不能持久。肌肉活動的能量來源及其特點見教材(表2 .1)。
(二)作業時氧消耗的動態
氧需 (oxygen demand):勞動lmin所需要的氧量。
氧上限 (maximum oxygen uptake) :血液在lmin內能供應的最大氧量。
氧債 (oxygen debt): 氧需和實際供氧不足的量。
勞動時人體所需要的氧量取決于勞動強度,強度愈大,需氧量也愈多。氧需能否得到滿足主要取決于循環系統的功能,其次為呼吸器官的功能。成年人的氧上限一般不超過3L,有鍛煉者可超過4L。在作業開始2一3min內,呼吸和循環系統的活動尚不能滿足氧需;肌肉活動所需的能量是在缺氧條件下產生的。其后,當呼吸和循環系統的活動逐漸加強,氧的供應得到滿足,即進人穩定狀態下工作,這樣作業一般能維持較長的時間。若勞動強度較大,氧需超過氧上限,機體處于供氧不足的狀態下工作,肌肉內的貯能物質 (主要指糖原)迅速消耗,作業就不能持久。作業停止后的一段時間內,機體需要繼續消耗較安靜時為多的氧以償清氧債: 非乳酸氧債即恢復ATP.血紅蛋白、肌紅蛋白籌所需的氧可在2一3min內得到補償; 而乳酸氧債則需較長時間才能得到完全補償。有時部分氧債也可在作業的穩定狀態期間得到補償;謴推谝话阈钄抵潦喾昼姡部砷L達lh以上 ,如教材圖2—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