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粉塵與職業性肺部疾患
[目的要求]
1.掌握生產性粉塵與塵肺的基本概念,粉塵的理化特性與衛生學意義,塵肺的X線診斷標準、預防措施。
2.熟悉粉塵對健康的危害,矽肺概念、并發癥,矽肺和石棉肺的病理變化、發病機制、X線表現。
3.了解粉塵的來源與分類、煤工塵肺、棉塵病。
[學時分配] 6h
[學習要點]
一、生產性粉塵的概念、來源、分類
(一)生產性粉塵的概念
生產性粉塵(productive dust)是指在生產中形成的,并能長時間漂浮在空氣中的固體微粒。
(二)生產性粉塵的來源
生產性粉塵的來源很多,幾乎所有的工農業生產過程均可產生粉塵,有些工藝產生的粉塵濃度還很高,嚴重影響著職業人群的身體健康。其主要來源可歸納為:
1.固體物質的破碎和加工
常見于礦石開采和冶煉;鑄造工藝;耐火材料、玻璃等工業原料的加工;糧谷脫粒等過程。
2.物質的不完全燃燒
煤炭不完全燃燒的煙塵、烴類熱分解產生的碳黑。
3.蒸氣的冷凝或氧化
如鉛熔煉時產生的氧化鉛煙塵。
(三)分類
生產性粉塵按性質可分為三類。
1.無機粉塵
(1)金屬礦物粉塵 如鉛、鋅、鋁、鐵、錫等金屬及其化合物等。
(2)非金屬礦物粉塵 如石英、石棉、滑石、煤等。
(3)人工無機粉塵 如水泥、玻璃纖維、金剛砂等。
2.有機粉塵
(1)植物性粉塵 棉、麻、谷物、亞麻、甘蔗、木、茶等粉塵等。
(2)動物性粉塵 皮、毛、骨、絲等。
(3)人工有機粉塵 如樹脂、有機染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等粉塵。
3.混合性粉塵 (mixed dust)
指上述各類粉塵的兩種或多種混合存在,稱為混合性粉塵。此種粉塵在生產中最常見。如清砂車間的粉塵含有金屬和型砂塵。
在防塵工作中,常根據粉塵的性質初步判定其對人體的危害程度。對混合性粉塵,查明其中所含成分,尤其游離二氧化硅所占比例,對進一步確定其致病作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生產性粉塵的理化特性及衛生學意義
(一)粉塵的化學組成
這是直接決定其對人體危害性質和嚴重程度的重要因素,據其化學成分不同可分別致纖維化、刺激、中毒和致敏作用。如含有游離二氧化硅的粉塵,可引起矽肺,而且含矽量越高,病變發展越快,危害性就越大;石棉塵可引起石棉肺;如果粉塵含鉛、錳等有毒物質,吸收后可引起相應的全身鉛、錳中毒;如果是棉、麻、牧草、谷物、茶等塵,不但可阻塞呼吸道,而且可以引起呼吸道炎癥和變態反應等肺部疾患。
(二)濃度和暴露時間
濃度高和暴露時間也是決定其對人體危害嚴重程度的重要因素。生產環境中的粉塵濃度越高,暴露時間越長,進入人體內的粉塵劑量越大,對人體的危害就越大。為保護粉塵作業工人的身體健康,對車間空氣中生產性粉塵的最高容許濃度作了具體的規定。
(三)分散度
分散度越高,對人體的危害越大。因為分散度越高,粉塵的顆粒越細小,在空氣中飄浮的時間越長,進入體內的機會就大,危害越大;分散度越高,進入呼吸道深部的機會越多,直徑<5μm的粉塵可以進入呼吸道深部及肺泡區,稱為呼吸性粉塵(respairable dust),衛生學意義特別大。
(四)硬度
硬度越大的粉塵,對呼吸道粘膜和肺泡的物理損傷越大。
(五)溶解度
有毒粉塵如鉛等,溶解度越高度毒作用強;相對無毒塵如面粉,溶解度越高作用低;石英塵很難溶解,在體內持續產生危害作用。
(六)荷電性
固體物質在被粉碎和流動的過程中,相互摩擦或吸附空氣中的離子帶電,漂浮在空氣中的粉塵約90%~95%的粉塵帶正電或帶負電,同性電荷相排斥,異性電荷相吸引,帶電塵粒易在肺內阻留,危害大。
(七)爆炸性
有些粉塵達到一定的濃度,遇到明火、電火花和放電時會爆炸,導致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加重危害。煤塵的爆炸極限是35g/m3,面粉、鋁、硫磺為7 g/m3,糖為10.3 g/m3。
三、生產性粉塵的危害
生產性粉塵由于種類和理化性質的不同,對機體的損害也不同。按其作用部位和病理性質,可將危害歸納為塵肺、局部作用、全身中毒、變態反應和其它5部分。
(一)塵肺
塵肺(pneumoconiosis) 是指在工農業生產過程中,長期吸入粉塵而發生的以肺組織纖維化為主的全身性疾病。按其病因不同又分為5類:
1.矽肺(silicosis) 在生產過程中長期吸入含有游離二氧化硅粉塵而引起的以肺纖維化為主的疾病。
2.硅酸鹽肺(silicatosis) 長期吸入含有結合狀態的二氧化硅的粉塵所引起的塵肺,如石棉肺、滑石肺、云母肺等。
3.炭塵肺(carbon pneumoconiosis) 長期吸入煤、石墨、碳黑、活性炭等粉塵引起的塵肺。
4.混合性塵肺(mixed dust pneumoconiosis ) 長期吸入含有游離二氧化硅和其它物質的混合性粉塵(如煤矽肺、鐵矽肺等)所致的塵肺,。
5.其它塵肺 長期吸入鋁及其氧化物引起的鋁塵肺,或長期吸入電焊煙塵所引起的電焊工塵肺等。
上述各類塵肺中,以矽肺、石棉肺、煤矽肺較常見,危害性則以矽肺最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