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排便異常病人的護理
(一)便秘病人的護理
1.健康教育 向病人及家屬宣教維持正常排便習慣的意義、方法及常識性知識;鼓勵病人適當活動,按個人習慣制定活動計劃,如:散步、打太極拳、做廣播操等;臥床病人進行床上活動;指導病人進行增強腹肌和盆底部肌肉的運動,以增強肌張力和增加腸蠕動,促進排便。
2.幫助病人重新建立排便習慣 選擇病人自身適合的排便時間后,每天按此時間排便,不要急躁,不隨意使用緩瀉劑等方法。
3.合理膳食 病情允許時,多攝入能促進排便的食物和飲料,如:蔬菜、水果、粗糧等高纖維食物;餐前提供檸檬汁、開水等熱飲料,以促進腸蠕動,刺激排便反射;每天液體攝入不少于2000ml;適當供給輕瀉食物,如:梅子汁等促進排便;適當食用油脂食物等。
4.選擇適宜的排便環境和姿勢 給病人提供單獨隱蔽的環境,避開查房、治療、護理、吃飯等時間,以消除緊張情緒利于排便;病情允許時,最好采取坐姿或抬高床頭,借重力作用增加腹內壓促進排便或入廁排便;對手術病人,要在手術前完成床上使用便器的訓練。
5.腹部環行按摩 排便時用手在腹部由右向左環行按摩,可增加腹內壓,促使結腸內容物下移,促進排便。
6.口服緩瀉藥物 遵照醫囑,根據病人病情及特點選擇緩瀉藥。緩瀉藥可以使糞便中水分含量增加,刺激腸蠕動,加速腸內容物運行,促進排便。老人和嬰幼兒應選擇藥理作用緩和的瀉藥。慢性便秘病人可選擇蓖麻油、番瀉葉、酚酞、大黃等接觸性瀉藥。長期使用或濫用瀉藥易造成個體對緩瀉藥的依賴。
7.使用簡易通便劑常用開塞露、甘油栓等。
8.以上方法均無效時,遵照醫囑行灌腸法。
習題:
男,59歲。心肌梗死,經搶救病情穩定,平時飲食精細,時常便秘,為其講解預防便秘的知識,病人復述的內容應予糾正的是
A.每日定時排便一次
B.適當翻身或下床活動
C.多食蔬菜,水果和粗糧
D.攝入足夠的水分
E.每晚睡前使用開塞露
『正確答案』E
(二)糞便嵌塞病人的護理
1.糞便嵌塞早期病人可口服緩瀉藥或使用簡易通便劑潤腸通便。
2.必要時用油劑保留灌腸,2~3小時后再行清潔灌腸。
3.進行人工取便,通常在清潔灌腸無效時遵照醫囑執行。操作時動作要輕柔,避免損傷直腸黏膜。人工取便法易刺激其迷走神經,所以心臟病、脊髓損傷者慎用。操作中,病人出現心悸、頭昏時立即停止操作。
4.健康教育向 病人及家屬宣教有關排便的知識,養成合理膳食結構。建立并維持正常排便習慣,防止便秘發生。
(三)腹瀉病人的護理
1.去除原因 如停食被污染的食物和飲料;遵醫囑為腸道感染者應用抗生素。
2.臥床休息 目的是減少腸蠕動。對不能自理的病人及時送給便器。
3.調理膳食 鼓勵病人多飲水,給予清淡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避免油膩、高纖維等食物。嚴重腹瀉病人要暫時禁食。
4.及時補充水、電解質 遵醫囑應用止瀉劑、口服補鹽液或靜脈輸液,以防治水、電解質紊亂。
5.維持皮膚完整性及保持床上用物清潔。
(1)每次排便后,用軟紙擦拭肛門后用溫水清洗,并在肛門周圍涂油膏以保護局部皮膚。嬰幼兒、老人、身體衰弱病人由護士協助。
(2)協助病人沐浴,及時更換糞便污染的衣褲及床單、被套等。使用過的便器清洗干凈后,置于易取處,方便病人使用。
6.密切觀察病情 觀察并記錄糞便性質、次數,嚴重腹瀉病人注意有無水、電解質紊亂。病情危重病人注意生命體征變化。疑為傳染病者按消化道隔離原則護理。
7.健康教育 向病人宣教飲食衛生常識,腹瀉的原因及如何防治,切斷病從口入的途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四)排便失禁病人的護理
1.心理護理 便失禁病人的心情處于緊張、焦慮、窘迫狀態,常感到自卑、憂郁、痛苦,期望得到理解和幫助。護士應尊重、理解病人,給予心理安慰和精神上的支持。
2.保持床上用物清潔及維持皮膚完整性 床上鋪橡膠單和中單或一次性尿布,糞便污染后及時更換,以保持床上用物清潔。及時用溫水清洗肛門周圍,并涂油膏以保護局部皮膚,避免皮膚破損感染。注意骶尾部皮膚變化,防止褥瘡發生。
3.重新建立控制排便能力 掌握病人排便時間和規律后,在與病人進行溝通的基礎上,定時給予便器,促使病人按時排便;與醫生協調使用導瀉栓劑或灌腸,以刺激定時排便;教會病人進行肛門括約肌及盆底部肌肉收縮鍛煉,其方法是:病人取站立、坐或臥位,試作排便動作,慢慢收縮、然后再慢慢放松肛門括約肌及盆底部肌肉,每個動作10秒左右,連續10次,每次鍛煉20~30分鐘,每日數次。以病人不感到疲乏為宜。
4.供給液體 如無禁忌,保證病人每天攝入足量液體。
5.開窗通風 為保持室內空氣新鮮,要定時或必要時開窗通風,去除不良氣味。
習題:
患者女性,55歲。因外傷入院。病人不能控制排便,多次將大便排在床上,護理的重點是
A.定時開窗通風,消除不良氣味
B.保護肛周皮膚,防止壓瘡
C.尊重病人,消除心理壓力
D.觀察糞便性質、顏色與量
E.保證每天攝入足量的液體
『正確答案』B
(五)腸脹氣病人的護理
1.向病人宣教要養成細嚼慢咽的飲食習慣。
2.鼓勵病人適當活動。病情允許時可下床活動,如:散步、做操等;臥床病人護士協助在床上做翻身、轉體活動,以促進腸蠕動。
3.尋找并去除引起腸脹氣原因。勿食易產氣的食物和飲料。治療腸道疾病等。
4.輕度腹脹時,可行腹部按摩、熱敷,針灸療法;嚴重腹脹時,遵醫囑應用藥物治療或行肛管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