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營養與飲食
重要知識點:
1.人體營養的需要
2.醫院飲食
3.飲食護理
4.管飼飲食
第一節 人體的營養需要
一、熱 能
熱能是一切生物體包括人類維持生命和一切活動所必需的能量。
。ㄒ唬崮軉挝
國際通用熱能單位焦耳,即“Joule”或“J”。營養學使用最多的是千焦,即“kJ”;兆焦,即“MJ”。有些國家仍然使用卡,即“calorie”或“cal”;千卡,即“kilocalories”、“kcal”。焦耳和卡之間的換算關系是:1J=O.239cal;1cal=4.184J。
。ǘ崮軄碓
能量來源于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糖類,它們在體內經過酶的催化作用和進行生物氧化將熱能釋放出來。因此稱蛋白質、脂肪、糖類是產熱營養素。它們在體內氧化時,實際供給熱能分別是:蛋白質16.7kJ/g、脂肪37.6 kJ/g、糖類16.7kJ/g。
。ㄈ崮芄┙o量
人體能量的需求受勞動強度、性別、年齡、生理特點等因素影響。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標準是我國成年男性的熱能供給量是10.O~17.5MJ/d,成年女性的熱能供給量是9.2~14.2MJ/d。熱能攝入過多會導致肥胖。
蛋白質、脂肪、糖類三大營養素之間熱能的適當比例是,所供熱能占總熱能的百分比是蛋白質1O%~14%、脂肪20%~25%、糖類60%~70%。
二、營養素
。ㄒ唬┑鞍踪|
蛋白質是由多種氨基酸組成,是一切生命的物質基礎,正常人體內約16%~19%是蛋白質。
1.生理功能
。1)構成和修補人體細胞組織:蛋白質是構成和修補人體細胞組織的建筑材料,體內所有組織都含有蛋白質。機體蛋白質攝入量大于排出量,稱為正氮平衡;機體排出氮數量超過攝入量,稱為負氮平衡。氮平衡狀態可用公式表示。即:
氮平衡=攝入氮-(尿氮+糞氮+皮膚等氮損失)
。2)構成酶和激素的成分。
。3)維持血漿膠體滲透壓。
。4)構成抗體。
。5)供給熱能。
2.營養價值 構成蛋白質的20余種氨基酸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必需氨基酸,它在人體中不能合成或合成不足,必須從食物中獲得,共8種,即亮氨酸、異亮氨酸、色氨酸、賴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纈氨酸;另一類是非必需氨基酸,它能在人體內合成,食物也可以供給一部分。蛋白質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與它們相互間的比例決定營養價值。必需氨基酸品種齊全,其比例接近人體組織蛋白,則利用率高,營養價值高。
3.來源與供給量
。1)蛋白質的食物來源:肉、水產品、蛋、奶及奶制品等來源于動物,它含有所有必需氨基酸故稱為完全蛋白質食物。豆類、種子植物及干果類多來源于植物,它只含有部分必需氨基酸稱為不完全蛋白質食物。其中黃豆的蛋白質營養價值較高,因此將動物蛋白質與大豆蛋白質稱為優質蛋白質。谷類蛋白質含量居中,根莖、蔬菜類蛋白質含量較低。
。2)供給量:一般成年男性為90g/d,女性為80g/d。生長發育期的兒童、青少年及孕婦、哺乳期婦女均需要較多蛋白質。
習題:
下列食物中的蛋白質為優質蛋白質的是
A.饅頭
B.豆腐
C.土豆
D.蘋果
E.南瓜
『正確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