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道系統分為肝內和肝外兩大部分。其生理功能是調節和輸送肝分泌的膽汁進入十二指腸。膽石癥是膽道系統包括膽囊和膽管內發生結石的疾病。它的臨床表現取決于結石的部位及是否造成梗阻或感染等因素,可出現上腹悶脹不適等癥狀。在膽道系統發生梗阻、感染或進油膩食物后則可產生右上腹陣發性絞痛,甚至出現典型的夏氏三聯癥:腹痛、寒顫和高熱、黃疸。常見的膽石癥有:膽囊結石、肝內或肝外膽管結石和肝內外膽管結石。常見的手術方式有:膽囊切除;膽總管切開取石;高位膽管切開取石加膽腸內引流術;肝葉、肝區段切除術。其護理要點是做好病人的心理護理;加強基礎護理,密切觀察病情,積極預防并發癥;指導病人掌握,T形管和自我保健的知識。
常見護理問題包括:
(1)預感性悲哀;
(2)營養失調:低于機逍枰
(3)清理呼吸道低效;
(4)疼痛;
(5)有皮膚受損的危險;
(6)有口腔潰瘍的危險;
(7)潛在并發癥——水、電解質平衡紊亂;
(8)潛在并發癥——膽道梗阻和感染;
(9)知識缺乏:引流管及飲食保健知識。
一、預感性悲哀
相關因素
疾病遷延不愈。
可能再次手術。
自理能力下降。
留置T管出院。
主要表現 情緒低落,對疾病預后缺乏信心。
護理目標
病人恢復對治療的信心,積極配合。
病人接受再次手術治療的現實。
病人出院時能掌握膽管護理知識和康復知識。
護理措施
向病人解釋悲觀情緒對疾病的不利影響。
經常與病人聯系,將治療上的進展及時反饋給病人,增強病人對疾病的了解,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介紹有相同疾病并再次手術后病人的良好預后信息。
對疾病反復不愈影響自理者:(1)應將呼吸器和日常用品放在病人易取之處,并經常巡視,及時發現病人所需;(2)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盡量讓病人自理日常生活;(3)隨時對病人的自理能力給予肯定。
指導病人護理膽道引流管,盡量幫助病人解決留管的缺陷和不便。
重點評價
病人對疾病的治愈有無信心。
病人是否冷靜地接受現實。
病人掌握自我護理和康復方法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