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jié) 強迫癥病人的護理
強迫癥:以反復出現(xiàn)強迫觀念和強迫動作為基本特征的一類神經(jīng)癥性障礙。強迫觀念:是以刻板形式反復進入病人意識領域的思想、表象或意向。
這些思想、表象或意向?qū)Σ∪藖碚f,是沒有現(xiàn)實意義的。
一、病因
1.遺傳
2.生化證據(jù):提示5-羥色胺(5-HT)系統(tǒng)功能增高與強迫癥發(fā)病有關。
3.解剖:可能與選擇性基底節(jié)功能失調(diào)有關。
4.心理
1)弗洛伊德學派認為由于防御機制不能處理好強迫性格形成的焦慮,于是產(chǎn)生強迫癥狀。
2)強迫癥狀形成的心理機制包括:固執(zhí)、退行、孤立、解除、反應形成以及對不容許的性和攻擊沖動的置換。這種防御機制是無意識的,因此不為病人所覺察。
二、臨床表現(xiàn)
強迫障礙的基本癥狀是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
1.強迫思想一些字句、話語、觀念或信念,反復進入病人意識領域,干擾了正常思維過程,但又無法擺脫。
(1)強迫懷疑:對自己言行的正確性反復產(chǎn)生懷疑;
明知毫無必要,但又不能擺脫。
(2)強迫性窮思竭慮:
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或自然現(xiàn)象,尋根究底,反復思索,明知缺乏現(xiàn)實意義,沒有必要,但又不能自我控制。
(3)強迫聯(lián)想:
腦子里出現(xiàn)一個觀念或看到一句話,便不由自主地聯(lián)想起另一個觀念或語句。
(4)強迫表象:
頭腦里反復出現(xiàn)生動的視覺體驗(表象)、常具有令人厭惡的性質(zhì),無法擺脫。
(5)強迫回憶:
經(jīng)過的事件,不由自主地在意識中反復呈現(xiàn),無法擺脫,感到苦惱。
2.強迫情緒
對某些事物的擔心或厭惡,明知不必要或不合理,自己卻無法擺脫。
3.強迫意向
病人反復體驗到,想要做某種違背自己意愿的動作或行為的強烈內(nèi)心沖動。病人明知這樣做是荒謬的,不可能的,努力控制自己不去做,但卻無法擺脫這種內(nèi)心沖動。
4.強迫行為 指反復出現(xiàn)的、刻板的儀式動作;病人明知不合理,但又不得不做。以強迫檢查和強迫清洗最常見,常繼發(fā)于強迫懷疑。
(1)強迫檢查:
(2)強迫清洗:
(3)強迫詢問:是病人常常不相信自己,為了消除疑慮或窮思竭慮給病人帶來的焦慮
(4)強迫性儀式動作:一些重復出現(xiàn)的動作
他人看來是不合理的或荒謬可笑的
(5)強迫性遲緩:可因儀式動作而行動遲緩;這類病人往往并不感到焦慮。
三、治療原則
(一)藥物治療
1.氯米帕明:對強迫癥狀和伴隨的抑郁癥狀都有治療作用。
一般在達到治療劑量2~3周后開始顯現(xiàn)療效。
2.選擇性5-HT重攝取阻滯劑:
包括氟西汀、氟伏沙明、帕羅西汀、舍曲林;
氯米帕明均屬治療強迫障礙的一線藥物。
(二)心理治療
1.支持性心理治療 對強迫障礙病人進行耐心細致的解釋和心理教育
2.行為療法 采用暴露療法和反應防止法。
暴露療法:目的在于減輕強迫癥狀伴隨的焦慮;
反應防止技術:目的在于減少儀式動作和強迫思維出現(xiàn)的頻度。
四、護理問題
1.焦慮
2.睡眠障礙
3.社交障礙
4.有皮膚完整性受損的可能
5.有暴力行為的危險
6.部分自理能力缺陷
五、護理措施
1.心理護理:
2.在病人了解、接受癥狀和相互信任的基礎上,讓其共同參與護理計劃的制訂
3.行為治療:以預防法、自我控制法、陽性強化法等行為治療理論為指導,幫助病人減少和控制癥狀。
4.做好安全護理:密切觀察情緒變化,及時疏導和安慰,保護病人和他人不受傷害。
六、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