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節 宮頸炎和盆腔炎病人的護理
一、宮頸炎
宮頸炎癥包括宮頸陰道部及宮頸管黏膜炎癥,是婦科最常見的下生殖道炎癥,約有50%的已婚婦女患過此病。臨床有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子宮頸炎癥常與急性子宮內膜炎或急性陰道炎同時發生,臨床上以慢性宮頸炎為常見。子宮頸炎根據病理改變可分為:宮頸糜爛、宮頸肥大、宮頸息肉、宮頸腺囊腫、宮頸管炎五種,其中以宮頸糜爛最為常見。
(一)病因
1.急性宮頸炎病因 常見病因是由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體引起的感染。它們均感染宮頸柱狀上皮,可累及宮頸黏膜的腺體,并沿著黏膜表面擴散或致淺層感染,以宮頸管病變最為明顯。淋菌同時還會侵襲尿道上皮、尿道旁腺及前庭大腺。其他病原體如鏈球菌、葡萄球菌和腸球菌等可直接侵入宮頸間質深部通過宮頸淋巴管引起急性盆腔結締組織炎,常見于感染性流產和產褥感染。
2.慢性宮頸炎病因 此病的病原體主要為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及厭氧菌,近年來淋菌及沙眼衣原體也已成為常見的病原體。慢性宮頸炎是最常見的婦科疾病,多由急性宮頸炎治療不徹底轉變而來,多見于流產、分娩或手術損傷宮頸后,病原體侵入而引起的感染。此外局部衛生不良或雌激素缺乏以及局部抵抗力差,也會引起慢性宮頸炎。
(二)臨床表現及分型
1.急性宮頸炎臨床表現 大量膿性白帶;腰酸;下腹墜痛;尿頻;尿急;體溫升高;檢查見宮頸充血;腫大;有膿性白帶從宮口流出。
2.慢性宮頸炎臨床表現
(1)癥狀:白帶增多;腰骶部疼痛;性交后出血、盆腔部下墜痛或者不孕;尿路刺激癥狀。
(2)體征:婦科檢查可見宮頸糜爛;肥大;有時質較硬;有時可見息肉;裂傷;外翻及宮頸腺囊腫。
3.宮頸糜爛分度和分型
(1)根據糜爛面積大小分為3度。
1)輕度:糜爛面積小于整個宮頸面積的1/3。
2)中度:糜爛面積占整個宮頸面積的1/3~2/3。
3)重度:糜爛面積占整個宮頸面積2/3以上。
(2)根據宮頸糜爛的深淺程度分為單純型、顆粒型和乳突型。
(三)輔助檢查
1.陰道分泌物懸滴法 顯微鏡下找滴蟲,及多形核白細胞。
2.宮頸分泌物涂片檢查 行革蘭染色查找淋菌,此法女性病人的檢出率低。
3.培養法 陽性率較高,同時可做藥敏實驗。
4.聚合酶鏈反應(PCR) 此方法靈敏度高,特異性強,是檢測和確診淋病奈氏菌感染的主要方法。
5.宮頸脫落細胞學檢查
(1)已婚婦女每年一次宮頸癌篩查。
(2)宮頸及宮頸管炎癥需除外惡變者。
(四)治療原則
1.急性宮頸炎的治療針對病原給予全身抗生素治療,同時禁止性生活。
2.慢性宮頸炎的治療以局部治療為主。
(1)物理治療:激光、冷凍、微波。
(2)藥物治療:局部上藥。
(3)手術治療:息肉摘除或宮頸錐切術。
(五)護理問題
1.組織完整性受損 與宮頸糜爛有關
2.焦慮 與出現血性白帶及性交后出血,擔心癌變有關
3.疼痛 與局部炎癥刺激有關
4.知識缺乏:缺乏相關疾病知識
(六)護理措施
1.急性宮頸炎的護理措施
(1)一般護理
1)做好生活護理,保證病人充分休息。
2)及時更換衣物,保持外陰及陰道清潔。
3)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
4)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時給予心理上的關懷。
(2)疾病護理
1)積極治療急性宮頸炎、預防慢性宮頸炎。
2)遵醫囑針對病原給予全身抗生素治療。
3)注意觀察病情變化及用藥后反應。
4)對癥護理:體溫增高者給予物理降溫。
2.慢性宮頸炎的護理措施
(1)一般護理
1)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局部清潔、干燥。
2)指導育齡婦女如何采取避孕措施,減少人工流產的發生。
(2)疾病護理
1)藥物治療:指導病人注意局部用藥前、后手的衛生,減少感染發生;教會病人正確的放藥方法,使藥物送達位置準確。
2)手術及物理治療術前后護理:①術前:月經干凈3~7天,無同房史,無急性生殖器炎癥,宮頸防癌涂片正常者方可治療;做好心理疏導消除病人緊張情緒。手術前測血壓及體溫并指導術前排空膀胱。②術后:保持外陰清潔,每日清洗外陰2次;囑病人于手術后次日晨將陰道內尾紗取出;術后10天左右為局部脫痂期,應避免劇烈活動及搬運重物以免引起出血量過多;禁同房和盆浴2個月,并于術后2周、4周、2個月復查;宮頸息肉手術摘除術后做病理檢查。
(七)健康教育
1.教育病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避免不潔及無保護的性生活。
2.指導病人局部用藥,提高慢性宮頸炎的治療效果。
3.指導婦女定期體檢,及時發現宮頸病變并給予治療。
4.采取預防措施避免分娩時或器械損傷宮頸。
二、盆腔炎癥
盆腔炎是女性內生殖器及其周圍結締組織、盆腔腹膜發生的炎癥。盆腔炎多發生在性活躍期及有月經的婦女。炎癥可局限一個部位也可累及多個部位。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盆腔炎治療不及時可引起彌漫性腹膜炎、敗血癥、感染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慢性盆腔炎其病理可為:慢性子宮內膜炎、慢性輸卵管炎與輸卵管積水、輸卵管卵巢炎及輸卵管卵巢囊腫、慢性盆腔結締組織炎。其反復發作,久治不愈,導致不孕、異位妊娠、慢性盆腔痛,給病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一)病因
導致盆腔炎的病原體有兩個來源,一個是來自原寄生在陰道的菌群,另一個是來自外界的病原體。當機體抵抗力下降、內分泌失調或組織損傷、性交等外來因素,破壞了陰道正常的生態平衡時,寄生在陰道的菌群上行,成為致病菌引起感染。
急性盆腔炎常見于產后感染、宮腔內手術操作后感染、性生活不潔或過頻、經期不注意衛生、鄰近器官炎癥蔓延等。慢性盆腔炎常見于急性盆腔炎治療不徹底或機體抵抗力低下病程遷延不愈。以及慢性輸卵管、卵巢、盆腔組織的炎癥而形成的瘢痕粘連、盆腔充血。
(二)臨床表現
1.急性盆腔炎臨床表現
(1)癥狀:下腹痛伴發熱,嚴重者可出現高熱,寒戰等,消化系統癥狀(腹膜炎時),膀胱刺激癥狀或直腸刺激癥狀。
(2)體征:病人呈急性病容,體溫升高,心率加快,下腹有壓痛、反跳痛、宮頸充血有舉痛、子宮體增大,有壓痛,活動受限,雙側附件壓痛明顯。
2.慢性盆腔炎臨床表現
(1)癥狀:下腹墜痛、腰骶部酸痛、月經前、后加重;月經量增多,可伴有不孕。
(2)體征:子宮及雙側附件有輕度壓痛、子宮一側或雙側有增厚,壓痛,宮骶韌帶增粗、變硬、有觸痛。
(三)輔助檢查
1.宮頸或陰道分泌物檢查 有淋菌和(或)結核菌感染。
2.血液檢查 血沉增快,白細胞增高,C反應蛋白增高。
3.影像學檢查 有盆腔或輸卵管積液、輸卵管卵巢腫物。
4.后穹隆穿刺 懷疑盆腔膿腫時行此項檢查。
(四)治療原則
1.急性盆腔炎的治療
(1)支持療法:臥床休息、取半坐臥位以利于膿液積聚于直腸子宮陷凹,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流食,高熱者給予物理降溫。
(2)抗生素治療。
(3)腹腔鏡檢查及治療。
(4)手術治療。
2.慢性盆腔炎的治療
(1)一般治療:消除病人思想顧慮,增加營養,提高機體抵抗力。
(2)物理治療: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癥的吸收和消退。
(3)中藥治療:以清熱利濕,活血化瘀為主。
(4)手術治療:手術以徹底治愈為原則。
(五)護理問題
1.體溫過高 與盆腔急性感染有關
2.腹痛 與盆腔急性感染有關
3.知識缺乏:缺乏預防盆腔感染的知識
(六)護理措施
1.急性盆腔炎的護理措施
(1)一般護理
1)做好生活護理,保證病人獲得充分的休息和睡眠。
2)評估生命體征,尤其是體溫、觀察熱型及伴隨癥狀。
3)評估下腹疼痛的程度,有無壓痛及反跳痛。
4)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
5)注意保暖出汗后及時更換衣褲,保持內衣清潔、干燥,避免著涼。
6)注意病人病情變化,積極給予心理支持。
7)禁止經期性生活、熱敷、按摩腹部及陰道灌洗及不必要的婦科檢查,防止炎癥擴散。
8)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防止醫源性感染。
9)向病人講明連續徹底用藥的重要性,避免轉為慢性盆腔炎。
(2)疾病護理
1)協助病人保持半坐臥位,以促進膿液局限,減少炎癥擴散。
2)每4小時測量體溫、脈搏和呼吸。體溫突然升高或驟降時,要隨時測量并記錄。
3)遵醫囑靜脈給予足量抗生素,注意觀察輸液反應,及時發現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平衡失調狀況。
4)對高熱病人給予物理降溫,注意觀察體溫變化及不適。
5)觀察病人疼痛的改變,及早發現病情惡化給予積極處理。
6)對腹脹嚴重的病人給予胃腸減壓,注意保持減壓管通暢。
7)預防炎癥擴散,禁止陰道沖洗,盡量避免陰道檢查。
8)為需要手術的病人做好術前準備、術后護理。
2.慢性盆腔炎的護理措施
(1)一般護理
1)為病人提供心理支持,減輕病人心理壓力,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2)指導病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經期不要盆浴、游泳、性交、過度勞累等,注意性生活衛生。減少疾病的發生。
3)保持生活規律,鍛煉身體,增強機體抵抗力,預防慢性盆腔炎急性發作。
(2)疾病護理
1)指導病人遵醫囑用藥,不中途停藥,確保療效。
2)減輕病人不適,遵醫囑給予鎮靜止痛藥,注意觀察用藥后反應。
3)為需手術治療的病人提供手術前、后護理。
(七)健康教育
1.教育病人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注意勞逸結合,增強機體抵抗力,預防慢性盆腔炎急性發作。
2.做好經期、孕期、產褥期的衛生教育及性衛生指導,避免不潔的性生活,減少性傳播疾病,禁止經期性行為。
3.為病人講解盆腔炎發病原因及預防復發的相關知識。
4.做好心理疏導減輕病人心理壓力,并取得病人的配合。
5.指導病人連續徹底用藥,防止轉為慢性盆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