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尿路感染病人的護理
一、病因
(一)致病菌
以大腸埃希菌最為多見(俗稱大腸桿菌)
其次為副大腸桿菌
(二)感染途徑
1.上行感染:是最常見的感染途徑
2.血行感染:較少見
3.淋巴管感染:更少見
4.直接感染:
(三)易感因素
1.尿路梗阻:如結石、腫瘤等。是最主要的易感因素。
2.機體抵抗力降低:如糖尿病或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的患者等。
3.女性:女性尿道短直而寬,括約肌收縮力弱;尿道口與肛門、陰道相近;
女性經期、妊娠期、絕經期因內分泌等因素改變而更易發病。
4.泌尿系統局部損傷與防御機制的破壞 如外傷、手術、導尿導致黏膜損傷,使細菌進入深部組織而發病。
5.尿道口周圍炎癥
二、臨床表現
(一)膀胱炎:約占尿路感染的60%
主要表現:尿頻、尿急、尿痛、伴有恥骨弓上不適。
一般無全身感染的表現
(二)急性腎盂腎炎
1.全身表現 起病急,常有寒戰、高熱(體溫可達到
2.腎臟和尿路局部表現 可有或無尿頻、尿急、尿痛---尿路刺激征,
常伴腰痛、腎區叩擊痛,肋脊角有壓痛
3.尿液變化 外觀渾濁,可見膿尿或血尿。
熟記急性腎盂腎炎的臨床表現:
高熱病急伴寒戰,惡心嘔吐力乏綿,尿路刺激伴腰痛,膿尿血尿及時檢。
(三)慢性腎盂腎炎
臨床表現多不典型,病程長,遷延不愈,反復發作。
部分患者僅有低熱乏力,
多次尿細菌培養陽性,稱為“無癥狀性菌尿”,
還有患者以高血壓、輕度水腫為首發表現。
慢性腎盂腎炎后期有腎功能減退癥狀。
(四)并發癥 可有腎周圍炎、腎膿腫、敗血癥等。
三、有關檢查
(一)尿常規
尿蛋白少量,尿沉渣白細胞、紅細胞增多,其中以白細胞最常見>5個/HP。
若見白細胞(或膿細胞)管型,對腎盂腎炎有診斷價值。
(二)血常規
血白細胞數升高,血培養可能陽性
(三)尿細菌定量培養
臨床常用清潔中段尿作細菌培養、菌落計數、尿細菌定量培養的臨床意義為:
菌落計數≥105/ml為有意義
104/ml~105/ml為可疑陽性
<104/ml則可能是污染
(四)腎功能檢查
四、治療要點
(一)膀胱刺激征明顯者:休息
多飲水,保持每日尿量在2500ml以上。
(二)應用抗菌藥物:首選對革蘭染色陰性桿菌有效的藥物。
1.急性腎盂腎炎:癥狀完全消失,尿檢查陰性后,繼續用藥3~5天
2.慢性腎盂腎炎:給小劑量抗菌藥物,每療程約2周,總療程2~4個月。
3.堿化尿液:碳酸氫鈉可以堿化尿液,減輕膀胱刺激征
五、護理問題
1.疼痛:與腎臟炎癥致腎被膜牽拉有關
2.體溫過高:與細菌感染有關
3.排尿異常:與膀胱炎癥刺激有關
4.知識缺乏:缺乏有關尿路感染防治知識
六、護理措施
(一)一般護理
1.休息
急性發作期的第1周應臥床休息,慢性腎盂腎炎患者一般也不宜從事重體力活動。
2.飲食及飲水指導
進食清淡并含豐富營養的食物,補充多種維生素。
多飲水,一般每天飲水量要在2500ml以上,督促患者2h排尿1次以沖洗細菌和炎癥物質,減少炎癥對膀胱和尿道的刺激。
3.高熱護理
(二)疼痛的護理
減輕疼痛的方法:為臥床休息,采用屈曲位,盡量不要站立或坐位,因為站立時腎臟受到牽拉,會加重疼痛。
(三)藥物護理
喹諾酮類--引起輕度消化道反應、皮膚瘙癢等
氨基糖苷類--對腎臟和聽神經均有毒性,使用期間注意詢問患者的聽力
(四)清潔中段尿培養標本的采集
1.留取標本前用肥皂水清洗外陰,不宜使用消毒劑。
2.宜在使用抗生素藥物前或停藥后5天收集標本,不宜多飲水,并保證尿液在膀胱內停留6~8h,以提高陽性率。
3.指導病人留取中間一段尿置于無菌容器內,于1h內送檢,以防雜菌生長。
七、健康教育
腎盂腎炎的誘因主要有勞累、感冒、會陰部不清潔及性生活等,教育患者每天清洗會陰部
避免過度勞累,多飲水、少憋尿是簡便而有效的預防措施。
如果與性生活有關,可在性生活后排尿,并口服抗生素藥物
例題:
1.中段尿培養有臨床意義的是細菌數大于
A.103/ml
B.104/ml
C.105/ml
D.106/ml
E.107/ml
『正確答案』C
2.對腎盂腎炎病人健康教育不正確的是
A.鼓勵多次水、少憋尿
B.防止勞累及便秘
C.保持會陰部清潔,禁止盆浴
D.治愈后仍需長期用小劑量抑菌藥物預防
E.保證休息和睡眠,注意補充營養
『正確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