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新生兒窒息的護理
新生兒窒息是指胎兒娩出后1分鐘,僅有心跳而無呼吸或未建立規律呼吸的缺氧狀態,為新生兒死亡及傷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病因病理
胎兒窘迫;胎兒吸入羊水、黏液致呼吸道阻塞,造成氣體交換受阻;缺氧、滯產、產鉗術使胎兒顱內出血及腦部長時間缺氧致呼吸中樞受到損害;產婦在分娩過程中接近胎兒娩出時使用麻醉劑、鎮靜劑,抑制了呼吸中樞;以及早產、肺發育不良、呼吸道畸形等都可引起新生兒窒息。
二、臨床表現
根據窒息程度分輕度窒息和重度窒息,以Apgar評分為其指標。
1.輕度(青紫)窒息 Apgar評分4~7分。新生兒面部與全身皮膚呈青紫色;呼吸表淺或不規律;心跳規則且有力,心率減慢(80~120次/分);對外界刺激有反應;喉反射存在;肌張力好;四肢稍屈。如果搶救治療不及時,可轉為重度窒息。
2.重度(蒼白)窒息 Apgar評分0~3分。新生兒皮膚蒼白;口唇暗紫;無呼吸或僅有喘息樣微弱呼吸;心跳不規則;心率<80次/分且弱;對外界刺激無反應;喉反射消失;肌張力松弛。如果不及時搶救可致死亡。
出生后5分鐘Apgar評分對估計預后很有意義。評分越低,酸中毒和低氧血癥越嚴重,如5分鐘的評分數<3分,則新生兒死亡率及日后發生腦部后遺癥的機會明顯增加。
三、治療原則
以預防為主,一旦發生及時搶救,動作迅速、準確、輕柔,避免發生損傷。估計胎兒娩出后有窒息的危險應做好復蘇準備,如人員、藥品、器械、氧氣等。如果發生了窒息,要及時按A(清理呼吸道)、B(建立呼吸,增加通氣)、C(維持正常循環)、D(藥物治療)、E(評價)步驟進行復蘇。
四、護理問題
(一)新生兒
1.氣體交換受損 與呼吸道內存在羊水、黏液有關
2.有受傷的危險 與搶救操作、腦缺氧有關
(二)母親
1.功能障礙性悲傷 與現實的或預感的失去孩子及孩子可能留有后遺癥有關
2.恐懼 與新生兒的生命受到威脅有關
五、護理措施
1.配合醫生按ABCDE程序進行復蘇
A(清理呼吸道):胎頭娩出后用擠壓法清除口、鼻、咽部黏液及羊水,胎兒娩出斷臍后,繼續用吸痰管吸出新生兒咽部黏液和羊水,必要時用氣管插管吸取,動作輕柔,避免負壓過大而損傷氣道黏膜。
B(建立呼吸):確認呼吸道通暢后對無呼吸或心率<100次/分的新生兒應進行正壓人工呼吸,一般采用自動充氣式氣囊進行。正壓人工呼吸的頻率是40~60次/分。正壓人工呼吸30秒后若心率<60次/分,應進入下一步胸外按壓。
C(維持正常循環):胸外按壓:使新生兒仰臥于硬墊上,墊上肩墊,頸部輕度仰伸,用拇指法或雙指法有節奏地按壓胸骨下1/3部位,每分鐘按壓100次,按壓深度為胸廓按下1~
D(藥物治療):建立有效靜脈通道,保證藥物應用:刺激心跳用腎上腺素臍靜脈注射;糾正酸中毒常用5%碳酸氫鈉臍靜脈緩慢注入;擴容用全血、生理鹽水、白蛋白等。
E(評價):復蘇過程中要每30秒評價新生兒情況,以確定進一步采取的搶救方法。
2.保暖 在整個搶救過程中必須注意保暖,應在30~
3.復蘇后護理 加強新生兒護理,保證呼吸道通暢,密切觀察面色、呼吸、心率、體溫,預防感染,做好重癥記錄。
4.對母親的護理 提供情感支持。刺激子宮收縮,預防產后出血。選擇適宜的時間告知新生兒情況,搶救時避免大聲喧嘩,以免加重產婦的思想負擔。
同步練習題
1.患兒女性,出生8小時,對嬰兒提供的護理措施,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入室后了解Apgar評分情況
B.觀察排尿、排胎便時間
C.持續仰臥位,頸部前屈
D.密切觀察呼吸和面色
E.選擇母乳喂養
『正確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