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節 胎兒宮內窘迫病人的護理
胎兒窘迫是指胎兒在宮內有缺氧征象,危及胎兒健康和生命者。
主要發生在臨產過程,也可發生在妊娠后期。
一、病因、病理
胎兒窘迫的病因主要是:
①母體因素:孕婦有內科疾病或煙酒嗜好,或者出現產前出血性疾病和創傷、急產或子宮不協調性收縮、縮宮素使用不當、產程延長、子宮過度膨脹、胎膜早破等;或者產婦長期仰臥位,鎮靜、麻醉劑使用不當等;
②胎兒因素:胎兒心血管系統功能障礙、胎兒畸形、胎兒溶血、胎兒貧血、胎兒宮內感染等;
③臍帶、胎盤因素:臍帶長度異常、纏繞、打結;胎盤因素有植入異常、形狀異常、發育障礙、循環障礙等。
胎兒窘迫的基本病生理變化是缺血、缺氧引起的一系列變化。
二、臨床表現
主要表現為胎心音改變、胎動異常及羊水胎糞污染或羊水過少,嚴重者胎動消失。
急性胎兒窘迫:多發生在分娩期,主要表現為胎心率加快或減慢,宮縮壓力試驗或縮宮素壓力試驗等出現頻繁的晚期減速或可變減速;羊水胎糞污染和胎兒頭皮血pH下降,出現酸中毒。
慢性胎兒窘迫:多發生在妊娠末期,往往延續至臨產并加重,主要表現為胎動減少或消失,胎心監護基線平直,胎兒生長受限,胎盤功能減退,羊水胎糞污染等。
羊水胎糞污染可分為3度:Ⅰ度為淺綠色,Ⅱ度為黃綠色并混濁,Ⅲ度為棕黃色,稠厚。
三、治療原則
◇急性胎兒窘迫者,第一產程,積極尋找原因并給予及時糾正,給予吸氧,囑產婦左側臥位,如胎心率變為正常,可繼續觀察;第二產程,胎先露部已達坐骨棘平面以下
◇慢性胎兒窘迫者,指導孕婦采取左側臥位,間斷吸氧,積極治療各種合并癥或并發癥,密切監護病情變化。如果無法改善,則應在促使胎兒成熟后迅速終止妊娠。
四、護理問題
1.氣體交換受損(胎兒) 與胎盤子宮的血液改變、血流中斷(臍帶受壓)或血流速度減慢有關
2.焦慮 與胎兒宮內窘迫狀態有關
五、護理措施
1.一般護理 孕婦左側臥位,間斷吸氧。嚴密監測胎心變化,每15分鐘聽1次胎心或進行胎心監護,注意胎心變化型態。
2.做好術前準備,如宮口開全、胎先露部已達坐骨棘平面以下
3.作好新生兒搶救和復蘇的準備。
4.心理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