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早產病人的護理
早產是指妊娠滿28周至不滿37足周之間分娩者。此時娩出的新生兒稱早產兒,出生體重多小于
一、病因
1.孕婦因素:如合并有感染性疾病、子宮畸形或肌瘤,急、慢性疾病及妊娠并發癥時易誘發早產。
2.胎兒、胎盤因素:如前置胎盤、胎盤早剝、胎兒窘迫、胎兒畸形、胎膜早破、胎兒生長受限、羊水過多、多胎等,亦可致早產。
二、臨床表現
☆先兆早產:不規則宮縮,伴有少許陰道血性分泌物或出血,可發生胎膜早破。
☆早產臨產:妊娠晚期者子宮收縮規律(20分鐘≥4次),伴以宮頸管消退≥75%以及進行性宮口擴張
三、治療原則
若胎兒存活,胎膜未破,無胎兒窘迫,通過休息和藥物治療控制宮縮,盡量維持妊娠至足月;若胎膜已破,則盡可能提高早產兒的存活率。
例題:對于先兆早產的孕婦,首要的治療是:
A.控制感染
B.做好接生準備
C.促胎肺成熟
D.抑制官縮
E.左側臥位休息
『正確答案』D
四、護理問題
1.有新生兒受傷的危險:與早產兒發育不成熟有關
2.焦慮:與擔心早產兒預后有關
五、護理措施
1.預防早產:做保持心情平靜、避免作誘發宮縮的活動。
2.藥物治療:
①β-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不良反應為心跳加快、血壓下降、血糖增高、血鉀降低、惡心、出汗、頭痛等;②硫酸鎂:關于硫酸鎂的使用注意事項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
3.預防新生兒合并癥:在保胎過程中,應行胎心監護,教會病人自己數胎動。在分娩前按醫囑給孕婦糖皮質激素等促胎肺成熟。
4.為分娩作準備:如早產已不可避免,應盡早決定合理分娩的方式.
5.心理支持
六、健康教育
1.加強孕期監護和保健指導。
2.指導孕婦識別早產征象,若出現臨產征兆應及時就診。
3.向產婦及家屬傳授早產兒的喂養和護理知識。
4.無子女者至少半年后方可再次受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