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支氣管擴張癥病人的護理
支氣管擴張癥(簡稱:支擴)是由支氣管及其周圍肺組織的慢性炎癥損壞管壁,引起支氣管組織結構較嚴重的病理性破壞,導致支氣管管腔擴張和變形。
臨床上以慢性咳嗽、大量膿痰和反復咯血為特征。 多于兒童或青年期起病。
一、病因:先天性和繼發性
1.支氣管-肺組織感染:最主要的原因。
嬰幼兒麻疹、支氣管肺炎、百日咳等感染是支氣管-肺組織感染和阻塞所致的支氣管擴張最常見的病因。
2.肺結核和重癥肺炎、COPD等也可引起。
3.先天性支氣管發育缺損和遺傳因素。
4.其他全身性疾病。
* 二、臨床表現
多數患者在12歲前發病,呈慢性過程,
典型表現如下:
1.慢性咳嗽、大量膿痰:咳嗽、咳痰常在晨起和夜間臥床時加重,痰量每日可達數百毫升。
陣發性咳嗽,與體位有關。
痰液靜置后可分三層:上層為泡沫、中層為黏液、下層為膿性物和壞死組織,伴有厭氧菌感染時痰液惡臭。
2. 反復咯血:為本病的特點,從痰中帶血到大量咯血。
臨床上咯血量分為:痰中帶血
少量咯血<100ml/d
中等量咯血100~500ml/d
大量咯血>500ml/d,或一次大于300ml
3.反復肺部感染:
特點:同一肺段反復發生并遷延不愈。
4.慢性感染中毒癥狀:
如反復感染,可出現發熱、乏力、食欲減退、消瘦、貧血等,兒童可影響發育。
5.典型體征:為在病變部位聽到局限性、固定性濕啰音。
部分病人有杵狀指(趾)。
長期反復感染多伴有營養不良和肺功能障礙
三、 輔助檢查
1.X線檢查
2.纖維支氣管鏡檢查:
有助于鑒別管腔內異物、腫瘤或其他阻塞性因素引起的支氣管擴張;
還可進行活檢、局部灌洗等,進而作細菌學和細胞學檢查。
四、治療原則
(一)控制感染
常用阿莫西林、環丙沙星或頭孢類抗生素口服,或青霉素肌內注射
如有厭氧菌混合感染者加用甲硝唑或替硝唑等
(二)痰液引流 與抗生素治療同樣重要
方法: 祛痰劑:常用復方甘草合劑、溴己新等
痰液黏稠時加用霧化吸入治療
體位引流——保持氣道通暢,減少繼發感染和減輕全身中毒癥狀
纖維支氣管鏡吸痰
(三)咳血處理
(四)手術治療
五、 護理問題
1.清理呼吸道無效 與大量膿痰滯留呼吸道有關
2.焦慮/恐懼 與反復咯血有關;恐懼與大咯血有關
3.有窒息的危險 與大咯血有關
4.營養失調 于機體需要量 與消耗增多、攝入不足有關。
5.活動無耐力 與營養不良、貧血等有關
6.執行治療方案無效(個人) 與不會做體位引流有關。
六、護理措施
(一)清除痰液
遵醫囑給予祛痰藥物。
生理鹽水超生霧化和蒸汽吸人使痰變稀,并輔以叩背,指導做有效咳嗽;
*(二)體位引流
注意:1.引流宜在飯前進行;
2.依病變部位不同而采取不同的體位
3.引流時間可從每次5~10分鐘加到每次15~30分鐘
4.引流完畢予漱口并記錄引流出痰液的量及性質
5.引流過程中注意觀察病情
(1)若病人出現咯血、發紺、頭暈、出汗、疲勞等情況,應及時終止引流
(2)痰量較多的病人引流時,應注意將痰液逐漸咳出,以防發生痰量同時涌出過多而窒息;
(3)患有高血壓、心力衰竭及高齡病人禁止體位引流。
(三)休息與臥位:有大咯血者應絕對臥床。
(四) 飲食:宜高熱量、高蛋白質、富含維生素,以補充消耗。
保持口腔清潔,要勤漱口,以減少感染并增進食欲。
鼓勵病人多飲水,每天1500ml以上,幫助痰液稀釋,有利于排痰。
5.加強病情觀察,防止并發癥發生
6.加強用藥護理
七、健康教育
1.向病人及家屬介紹病因
2.積極預防呼吸道感染,及時治療上呼吸道慢性感染病灶(如齲齒、扁桃體炎、鼻竇炎)
3.培養病人自我保健的意識和能力
4.指導病人學會自我監測病情
5.說明營養的補充對機體康復的重要意義
6.對并發肺氣腫者
例題:
胡先生,30歲,患支氣管擴張癥已10余年。1周來因受涼咳嗽、咯痰加重,痰呈膿性,
每日約500ml,體溫
1)此病人基本病因最可能是
A.支氣管先天發育不良
B.支氣管防御功能退化
C.支氣管平滑肌痙攣
D.支氣管感染及阻塞
E.支氣管變態反應性炎癥
『正確答案』D
2)清除此病人痰液最有效的措施為
A.指導有效咳嗽
B.體位引流
C.濕化呼吸道
D.幫助翻身,拍背
E.鼻導管吸痰
『正確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