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在线观看视频_欧美激情综合五月色丁香_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婷婷月色_日韩欧美精品在线不卡

免費注冊 找回密碼

2012年護士資格證重點輔導第一章 第12節 靜脈輸液和輸血法(2)

時間:2012-04-23 15:49來源:護士資格考試 作者:lengke 點擊:
  
  二、靜脈輸血法
  將血液通過靜脈輸入體內的方法,稱為靜脈輸血法。
  (一)目的
  1.補充血容量,增加有效循環血量,增加心排出量,提高血壓,促進血液循環。常用于失血、失液導致的血容量減少或休克的病人。
  2.補充血紅蛋白,促進攜氧功能,糾正貧血。常用于嚴重貧血病人。
  3.補充抗體,增加機體免疫力。常用于嚴重感染的病人等。
  4.補充白蛋白,糾正低蛋白血癥,維持血漿膠體滲透壓,減少組織滲出和水腫。常用于低蛋白血癥的病人。
  5.補充各種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利于止血,可預防及控制出血。常用于凝血功能障礙的病人。
  (二)
血液制品的種類
  1.全血
  (1)新鮮血:基本保留了血液中原有的所有成分。主要適用于血液病病人,可補充各種血細胞、凝血因子和血小板。
  (2
庫存血:指保存在4℃冰箱內,有效期23周的血液。庫存血僅保留了血液中的血細胞及血漿蛋白,且時間越長,血液成分變化越大,即出現酸性增加,鉀離子濃度越高,因此大量輸注庫存血,可導致酸中毒和高鉀血癥。主要適用于各種原因引起的大出血。
  (3)自體輸血:自體輸血不需作血型鑒定及交叉配血試驗,還可節省血源、防止輸血反應。
  方法有:
  1
術中失血回輸:利用血液回收裝置,對手術過程中出血量較多的病人,如脾切除、宮外孕等手術,將腹腔內的血液經收集、抗凝、過濾、洗滌后,再經靜脈回輸給病人。
  2)術前預存自體血:對身體一般情況較好,符合自身輸血條件的病人,在手術前23周內,定期反復采集血液保存,待手術需要時再回輸。如進行體外循環的病人。
  2.
成分血 是指將血液中的各種成分加以分離提純,加工成各種高濃度的血液制品,再根據病人治療需要,有針對性地輸入有關血液成分。成分輸血是目前臨床常用的輸血方法。
  優點:純度高,體積小,可節約血源,一血多用,治療效果好,不良反應少,便于保存及運輸。常用的成分血有:
  (1
紅細胞
  1)濃縮紅細胞(比容紅細胞):指新鮮全血分離血漿后剩余的部分,仍含有少量血漿。適用于血容量正常而需補充紅細胞的貧血病人。
  2)洗滌紅細胞:指紅細胞經0.9%氯化鈉溶液三次洗滌后,再加入適量0.9%氯化鈉溶液而成。適用于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病人、臟器移植術后、需反復輸血的病人等。
  3)紅細胞懸液:指全血經離心提取血漿后的紅細胞加入等量紅細胞保養液制成。適用于戰地急救和中、小手術病人。
  (2
白細胞濃縮懸液:指新鮮全血經離心后所取的白膜層白細胞。要求保存于4℃環境,48小時內有效。適用于粒細胞缺乏合并嚴重感染的病人。
  (3
血小板濃縮懸液:指新鮮全血經離心后所得。要求保存于22℃環境,24小時內有效。適用于血小板減少或功能障礙所致的出血病人。
  (4
血漿:血漿是指全血經分離后的液體部分。主要成分為血漿蛋白,不含血細胞,也無凝集原,且保存期較長。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1)新鮮血漿:包含正常量的全部凝血因子。適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病人。
  2)保存血漿:適用于低血容量、低血漿蛋白的病人。
  3)冰凍血漿:普通冰凍血漿保存在-30℃低溫下,有效期為1年;應用時先放在37℃溫水中融化。
  4)干燥血漿:使用時可加適量0.9%氯化鈉溶液或0.1%枸櫞酸鈉溶液進行溶解。
  (5
其他血液制品
  1)白蛋白液:從血漿中提取制成,臨床上常用的是5%白蛋白液。可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增加血漿蛋白。適用于低蛋白血癥病人。
  2)纖維蛋白原:適用于纖維蛋白缺乏癥、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的病人。
  3)抗血友病球蛋白濃縮劑:適用于血友病病人。
  (三)靜脈輸血法
  1.
輸血前準備
  (1)備血:根據醫囑抽取血標本2ml,與已填寫的輸血申請單一并送交血庫,作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試驗。靜脈輸全血、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血制品必須作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試驗;輸入血漿前須作血型鑒定。
  (2
取血:根據醫囑憑取血單取血,同時應與血庫人員共同進行三查八對三查即查對血液制品的有效期、血液制品的質量、輸血裝置是否完好;八對即對病人床號、姓名、住院號、血袋(瓶)號、血型、交叉配血試驗結果、血制品的種類及劑量。查對準確無誤,護士在交叉配血單上簽全名,方可取回使用。
  (3)取血后:血制品從血庫取出后勿劇烈震蕩,以免紅細胞大量破壞而引起溶血;血制品不能加溫,以免血漿蛋白凝固變性而導致輸血反應;
取回的血制品在室溫下放置1520分鐘后再輸入,一般應在4小時內輸完。
  (4)輸血前:血制品取回病區后,在輸血前應與另一護士再次核對,無誤后方可輸入。
  2.直接輸血法
  (1)概念:將
供血者血液抽出后,立即輸給病人的方法稱為直接輸血法。適用于無血庫而病人又急需輸血時,以及嬰幼兒的少量輸血
  (2)用物:在靜脈注射的基礎上,加數支50ml注射器(根據輸血量準備),3.8%枸櫞酸鈉溶液(每50ml血液中加3.8%構櫞酸鈉溶液5ml)。
  (3)操作方法
  1)護士洗手,戴口罩,備齊用物攜至床前。
  2)根據醫囑,認真核對病人的床號、供血者及病人的姓名、血型、交叉配血試驗的結果,作好供血者及病人的解釋工作,以取得合作。
  3)協助供血者和病人分別取仰臥位,并露出一側手臂。選擇粗大靜脈(多選肘正中靜脈),將血壓計袖帶在供血者上臂纏好,充好氣并維持壓力在1 00mmHg左右,以阻斷靜脈血通過。
  4)常規消毒穿刺部位皮膚,按靜脈穿刺法抽取供血者的靜脈血,立即按靜脈注射法直接輸給病人。操作時需要三人合作,一人抽血,一人傳遞,另一人輸血,如此連續進行。在連續抽血時,不必拔出針頭,只需更換注射器,并在更換時放松血壓計袖帶,用手指壓住靜脈前端,以減少出血。
  5)輸血過程中,應注意從供血者靜脈內抽血不可過急過快,向病人靜脈內推注也不可過快,并隨時觀察供血者及病人的情況,傾聽其主訴。
  6)輸血結束,拔出針頭,用無菌紗布覆蓋針眼壓迫片刻至不出血為止。
  7)安置病人及供血者,整理床單位,清理用物,洗手并記錄。
  3.
間接輸血法將抽出的供血者的血液,按靜脈輸液法輸給病人的方法稱為間接輸血法。
  (1)用物:同密閉式靜脈輸液法,但以輸血器代替輸液器(輸血器的茂菲滴管內有濾網),按醫囑備血液制品,0.9%氯化鈉溶液。
  (2)操作方法
  1)護士洗手,戴口罩,根據醫囑備齊用物,做好準備,仔細查對。
  2)攜物至病人床旁,核對病人,作好解釋,以取得病人合作。
  3)協助病人取舒適體位,按密閉式輸液法進行靜脈穿刺,先輸入少量0.9%氯化鈉溶液。
  4)兩位護士再仔細進行三查八對,認真核對血液。
  5)打開貯血袋外封口,取出貯血袋,將血液輕輕搖勻,確定0.9%氯化鈉溶液滴人通暢后,將貯血袋掛于輸液架上。
  6)用止血鉗夾住塑料管根部,常規消毒套有橡膠管的部分,撥出輸血管插瓶針頭,插入已消毒的橡膠管處的中點,注意用力要適當,以防刺出管外,然后松開止血鉗。
  7)調節輸血速度,開始宜慢,
應少于20滴/分;然后觀察1015分鐘,如無不良反應,再根據病情需要調節滴速,成人一般4060滴/分,老人及兒童酌情減少。
  8)向病人交代注意事項,整理床單位,清理用物,洗手,記錄。
  9
血液輸完后,再繼續輸入少量0.9%氯化鈉溶液,使輸血管內的血液全部輸完,拔針,按壓時間應長于靜脈輸液,直至不出血。
  10)安置病人,整理床單位,清理用物。
  11)洗手,記錄輸血時間、種類、劑量、血型、血袋號、有無輸血反應等。
  4.
注意事項
  (1)采集血標本須根據醫囑及輸血申請單,且每次只能為一位病人采集,嚴禁同時采集兩位以上病人的血標本。
  (2)護士應以高度的責任心,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和無菌技術操作,輸血時必須經兩人查對方可輸入。
  (3)庫存血輸入前必須認真檢查其質量。正常庫存血分為兩層,上層為血漿呈淡黃色、半透明,下層為紅細胞呈均勻暗紅色,兩層界限清楚,無凝塊;如血細胞呈暗紫色,血漿變紅,血漿與血細胞的界限不清,有明顯血凝塊,提示血液可能溶血,不可再使用。
  (4)輸血前、后及輸兩袋血液之間,應輸入少量0.9%氯化鈉溶液,以免發生不良反應。
  (5)血制品中不能隨意加入其他藥物,如鈣劑、高滲或低滲溶液、酸性或堿性藥物,以防止血制品變質,出現血液凝集或溶解。
  (6)輸血過程中,應加強巡視,注意傾聽病人的主訴,觀察有無輸血反應。如發生嚴重反應,必須立即停止輸血,及時通知醫生,并保留余血以備檢查分析原因。
  (7)冷藏血制品不能加溫,以免血漿蛋白凝固變性而引起不良反應。
  (8)加壓輸血時,必須有專人看護,以防血液輸完后導致空氣栓塞。
  (四)常見輸血反應及護理
  1.發熱反應
  (1)臨床表現:多發生在輸血過程中或輸血后12小時內;開始病人有發冷、寒戰,繼而體溫升高,可達3841℃以上,持續時間由30分鐘至數小時不等;可伴有皮膚潮紅、頭痛、惡心、嘔吐等全身癥狀,嚴重的可出現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甚至昏迷。
  (2)原因
  1)主要與
致熱原有關,如血制品、保養液或輸血器等被致熱原污染,導致致熱原進入血液,輸血后即可發生發熱反應。
  2)輸血過程中,操作者違反無菌原則,造成污染而引起發熱反應。
  3)多次輸血后,病人血液中產生白細胞抗體和血小板抗體,當再次輸血可發生抗原抗體反應,從而引起發熱反應。
  (3
護理措施
  1)預防:去除致熱原,嚴格管理血液制品及輸血器;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以防污染。
  2)出現發熱反應時,癥狀輕的病人可減慢輸血速度或暫停輸血,一般癥狀可自行緩解;癥狀較嚴重的病人應立即停止輸血,維持靜脈通道,及時通知醫生,以便處理。
  3)對癥處理:病人如有寒戰,應注意保暖,給熱飲料,或加蓋被;如出現高熱,應給予物理降溫。
  4)嚴密觀察病情,監測生命體征的變化。
  5)遵醫囑給予解熱鎮痛藥、抗過敏藥物或腎上腺皮質激素等。
  6
保留余血及輸血器等,以便查明原因。
  2.過敏反應
  (1)臨床表現:大多數病人的過敏反應發生在輸血后期或即將結束時,其表現輕重不一,一般癥狀出現越早,反應越嚴重;輕者表現為皮膚瘙癢、蕁麻疹,可在局部或全身出現,也可出現血管神經性水腫,表現為眼瞼、口唇水腫;嚴重者可因喉頭水腫、支氣管痙攣而導致呼吸困難,兩肺可聞及哮鳴音,甚至發生過敏性休克。
  (2)原因
  1)病人為過敏體質,所輸入血液中的異體蛋白質與過敏機體的蛋白質結合,形成全抗原而導致過敏反應發生。
  2)所輸入的血液中含有致敏物質,如供血者在獻血前服用過可致敏的藥物或食物等。
  3)因多次輸血的病人,體內已產生過敏性抗體,當再次輸血時,此抗體和抗原發生相互作用而導致過敏反應發生。
  (3)護理措施
  1)預防:加強對供血者的選擇、管理及教育。如不選用有過敏史的供血者;
供血者在獻血前4小時內,不宜進食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可飲糖水或少量清淡飲食;且不宜服用易致敏的藥物,以免血中含有致敏物質。對有過敏史的病人,可在輸血前給予口服抗過敏藥物,以預防過敏反應的發生。
  2
發生過敏反應,輕者可減慢滴速,重者應立即停止輸血,及時通知醫生。
  3對癥處理:如有呼吸困難,應給予氧氣吸入;如有喉頭水腫并伴嚴重呼吸困難,應配合氣管插管或進行氣管切開;如出現循環衰竭,應立即進行抗休克治療。
  4)嚴密觀察病情及生命體征變化。
  5
遵醫囑給藥,可皮下注射0.1%鹽酸腎上腺素0.51ml,或給予異丙嗪、苯海拉明、地塞米松等抗過敏藥物。
  6)保留余血及輸血器等,以便查明原因。
  3.
溶血反應 溶血反應是輸血中最嚴重的一種反應。由于所輸入血的紅細胞和病人的紅細胞發生異常破壞,而使機體發生一系列臨床癥狀。
  (1)臨床表現及發生機制:通常輸入1015ml血后,病人即可出現癥狀。按其臨床表現可分為三個階段:
  1
開始階段:由于病人血漿中的凝集素和所輸血中紅細胞的凝集原發生凝集反應,導致紅細胞凝集成團,阻塞部分小血管,從而造成組織缺血缺氧;病人表現為頭脹痛、四肢麻木、胸悶、腰背部劇烈疼痛等。
  2
中間階段:由于凝集的紅細胞發生溶解,大量血紅蛋白散布到血漿中,病人出現黃疸和血紅蛋白尿(醬油色),并伴有寒戰、高熱、呼吸急促、血壓下降等。
  3
最后階段:由于大量的血紅蛋白從血漿進入腎小管,遇酸性物質而變成結晶體,從而阻塞腎小管;同時由于抗原抗體相互作用,使腎小管內皮細胞缺血、缺氧,致壞死脫落,進一步使腎小管阻塞。病人出現急性腎衰竭癥狀,表現為少尿、無尿,嚴重者可致死亡。
  (2)原因
  1)輸入異型血:即供血者與病人AB0血型不符而造成的溶血。一般反應迅速,癥狀發生快,后果也較嚴重。
  2)輸入變質血:輸血前紅細胞已被破壞,發生溶解變質,如血液貯存過久、血液保存時溫度過高或過低、血液受到劇烈震蕩、血液被污染等;另外,血液中加入高滲或低滲溶液、加入對pH有影響的藥物等,均可致血液中紅細胞被大量破壞。
  3Rh血型不合所致溶血:Rh陰性的病人首次接受Rh陽性的血液不會發生溶血反應,僅在血清中產生抗體,當再次輸入Rh陽性的血液時,才會發生溶血反應。因此,Rh血型不合所致的溶血反應,一般發生在輸血后幾小時至幾天,且反應較慢,癥狀較輕.也較少發生。
  (3
護理措施
  1)預防:加強責任心,認真作好血型鑒定、交叉配血試驗;嚴格執行三查八對,認真履行操作規程,做好輸血前的核對工作,以避免發生差錯;嚴格執行血液采集、保存的要求,以防血液變質。
  2)發現癥狀,立即停止輸血,并通知醫生,進行緊急處理;保留余血,并采集病人血標本,重新作血型鑒定及交叉配血試驗。
  3)維持靜脈通道,以備急救時靜脈給藥。
  4)保護腎臟:可行雙側腰部封閉,或用熱水袋在雙側腎區進行熱敷,以解除腎血管痙攣,保護腎臟。
  5)堿化尿液:遵醫囑口服或靜脈注射碳酸氫鈉溶液,使尿液堿化,增加血紅蛋白的溶解度,以減少結晶,防止阻塞腎小管。
  6)密切觀察并記錄病人生命體征及尿量的變化,一旦出現尿少、尿閉。應按急性腎衰竭處理;如出現休克癥狀,立即配合醫生進行抗休克搶救。
  7)做好心理護理,關心安慰病人,以緩解病人的焦慮及恐懼。
  4.
大量輸血后反應 大量輸血是指24小時內緊急輸血量大于或相當于病人的血液總量。常見的有肺水腫、出血傾向、枸櫞酸鈉中毒反應、酸中毒和高鉀血癥等。
  (1)肺水腫(心臟負荷過重):其臨床表現、原因及護理措施與靜脈輸液反應相同。
  (2
出血傾向
  1)臨床表現:在輸血過程中或輸血后,病人皮膚、黏膜出現瘀點、瘀斑,如靜脈穿刺部位的皮膚出現大塊瘀斑、手術傷口或切口處滲血、牙齦出血等。
  2)原因:
由于長期反復輸入庫存血或短時間大量輸入庫存血所引起。因為庫存血中的血小板基本已被破壞,凝血因子不足,使凝血功能障礙,導致出血。
  3)護理措施:預防:如大量輸庫存血,應間隔輸入新鮮血液、血小板濃縮懸液或凝血因子,以防發生出血;密切觀察病人出血傾向,注意皮膚、黏膜及傷口處有無出血,同時注意觀察病人生命體征、意識狀態的改變。
  (3
枸櫞酸鈉中毒反應
  1)臨床表現:病人出現手足抽搐、出血傾向、心率緩慢、血壓下降.甚至心臟驟停等。
  2
原因:庫存血中含有枸櫞酸鈉,隨病人靜脈輸血而進入體內,正常情況下枸櫞酸鈉在肝內很快代謝,因此血液輸入緩慢不引起中毒;當大量輸人庫存血時,進入體內的枸櫞酸鈉也過量,如病人肝功能不全,枸櫞酸鈉未完全氧化,即可與血中游離鈣結合,使血鈣下降,導致凝血功能障礙、毛細血管張力降低、血管收縮不良、心肌收縮無力等。
  3
護理措施:預防:每輸入庫存血超過1000ml時,可遵醫囑給予10%葡萄糖酸鈣或氯化鈣1Oml靜脈注射,以補充鈣離子,減少低血鈣的發生;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及病人輸血后的反應。
  (4)酸中毒和高鉀血癥:因庫存血隨保留時間的延長,會出現酸性增加,鉀離子濃度升高,故大量輸入庫存血,可導致酸中毒和高鉀血癥。
  5.
其他反應
  (1)空氣栓塞:其臨床癥狀、原因、護理措施與靜脈輸液反應相同。
  (2)輸血傳染的疾病:供血者的某些疾病通過靜脈輸血傳播給病人,如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瘧疾、梅毒等。對此類反應,積極采取防范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如通過凈化血源,加強供血者的管理,嚴格檢測血液,以確保血液質量,減少疾病的傳播。
  (3)細菌污染反應:任何環節不遵守無菌操作規程,均可導致血液被細菌污染。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發表評論
請自覺遵守互聯網相關的政策法規,嚴禁發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表情:
驗證碼:點擊我更換圖片
 
招生方案 | 免費試聽 | 報名演示
課件更新 | 網校介紹 | 答疑周刊
網校學員——快速注冊通道
衛生資格考試培訓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古浪县| 政和县| 惠安县| 嘉义市| 武穴市| 盐边县| 都昌县| 广昌县| 西乌珠穆沁旗| 弋阳县| 友谊县| 周至县| 长垣县| 大邑县| 崇明县| 景东| 资阳市| 玛沁县| 牙克石市| 武山县| 龙口市| 伊宁市| 长治县| 乐山市| 札达县| 潢川县| 延寿县| 那坡县| 仙桃市| 萨嘎县| 沙田区| 大城县| 谢通门县| 中阳县| 高唐县| 吉木萨尔县| 溆浦县| 庄河市| 长海县| 天门市| 阜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