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在线观看视频_欧美激情综合五月色丁香_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婷婷月色_日韩欧美精品在线不卡

免費注冊 找回密碼

2012年護士資格證重點輔導第一章 第10節 排泄護理

時間:2012-04-23 15:46來源:護士資格考試 作者:lengke 點擊:
  

第十節 排泄護理

  一、排尿的護理
  (一)尿液的評估
  1.正常尿液的觀察 正常情況下,排尿受意識支配,無痛苦,無障礙,可自主隨意進行。
  (1
次數和尿量:成人一般白天排尿35次,夜間01次;每次尿量約200400ml,每24小時排出尿量約10002000ml
  (2)顏色和透明度:
正常新鮮尿液呈淡黃色、澄清、透明,放置后可出現微量絮狀沉淀物。
  (3)比重:成人正常情況下,尿比重為1.0151.025
  (4)酸堿度:正常人尿液呈弱酸性,pH 4.57.5,平均值為6
  (5)氣味:新鮮尿液有特殊氣味,來源于尿內的揮發性酸;當尿液靜置一段時間后,會因尿素分解產生氨,而有氨臭味。
  2.異常尿液的觀察
  (1)尿量異常
  1
多尿:指24小時尿量超過2500ml,稱為多尿。常見于糖尿病、尿崩癥等病人。
  2
少尿:指24小時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時尿量少于17ml,稱為少尿。常見于心臟、腎臟疾病和發熱、休克等病人。
  3
無尿或尿閉:指24小時尿量少于1OOml12小時內無尿,稱為無尿或尿閉。見于嚴重的心臟、腎臟疾病和休克等病人。
  (2
顏色異常:紅色或棕色為肉眼血尿;黃褐色為膽紅素尿;乳白色為乳糜尿;醬油色或濃茶色為血紅蛋白尿;白色混濁為膿尿。
  (3透明度異常:尿中含有膿細胞、紅細胞、大量上皮細胞、黏液、管型等,新鮮尿液即可出現混濁。
  (4)比重異常:通過尿比重的測量,可了解腎臟的濃縮功能。
如果尿比重固定在1.010左右,提示腎功能嚴重受損。
  (5)氣味異常:新鮮尿液即有氨臭味,提示泌尿道感染;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時,因尿中含有丙酮,尿液呈爛蘋果氣味。
  (6膀胱刺激征:主要表現為每次尿量少,且伴有尿頻、尿急、尿痛癥狀。尿頻指單位時間內排尿次數增多。常見于膀胱及尿道感染的病人。
  (二)影響排尿的因素
  1.年齡和性別 嬰兒排尿因反射作用進行,不受意識控制,3歲以后才能自我控制。老年人因膀胱張力降低,常有尿頻現象;老年男性因前列腺增生而壓迫尿道。常引起滴尿及排尿困難。女性在月經期、妊娠期時,排尿形態也有改變。
  2.飲食與氣候
食物中含水量多或大量飲水,可使尿量增加。咖啡、荼、酒等飲料有利尿作用。食物中含鈉鹽多可導致機體水鈉潴留,使尿量減少。氣溫較高時,呼吸增快,大量出汗,尿量減少。
  3.排尿習慣 排尿的時間常與日常作息有關,如晨起、睡前排尿等。排尿的姿勢、排尿的環境如不適宜,也會影響排尿活動。
  4.治療因素 如
利尿劑可使尿量增加;手術中使用麻醉劑、術后疼痛可導致術后尿潴留。
  5.疾病因素 神經系統受損可使排尿反射的神經傳導、控制排尿意識障礙,導致尿失禁。腎臟疾病可使尿液生成障礙,導致尿少或無尿;泌尿系統的結石、腫瘤、狹窄等可造成排尿功能障礙,出現尿潴留。
  6.心理因素 緊張、焦慮、恐懼等情緒變化,可引起尿頻、尿急或因抑制排尿而出現尿潴留;暗示也會影響排尿,如聽覺、視覺及身體其他部位的感覺刺激可誘導排尿。
  (三)排尿異常的護理
  1.尿潴留
  (1)概念:
大量尿液存留在膀胱內不能排出,稱為尿潴留。病人膀胱高度膨脹至臍部,膀胱容積可增至30004000ml。病人主訴下腹部脹痛。排尿困難。體檢見恥骨上膨隆、可捫及囊性包塊,叩診呈實音,有壓痛。原因包括機械性梗阻和非機械性梗阻。
  (2)護理措施:尿潴留原因如屬機械性梗阻,應給予對癥處理;如屬非機械性梗阻,可采用以下護理措施。以解除病人的痛苦。
  1)心理護理:針對病人心態,給予解釋和安慰,消除焦慮和緊張情緒。
  2)提供排尿的環境:關閉門窗,屏風遮擋,使視覺隱蔽,以保護病人自尊;適當調整治療、護理時間,使病人安心排尿。
  3)調整體位和姿勢:
協助病人取適當體位,病情允許應盡量以習慣姿勢排尿,如扶助病人坐起或抬高上身。對需絕對臥床休息或某些手術的病人,事先應有計劃地訓練其床上排尿,以避免術后不適應排尿姿勢的改變而造成尿潴留,增加病人痛苦。
  4)誘導排尿:利用條件反射,
如聽流水聲,或用溫水沖洗會陰,以誘導排尿。
  5)按摩、熱敷:按摩、熱敷病人下腹部,可解除肌肉緊張,促進排尿。
  6)藥物或針灸:根據醫囑肌內注射卡巴膽堿。利用針灸治療,如針刺中極、曲骨、三陰交穴等刺激排尿。
  7)健康教育:指導病人養成及時、定時排尿的習慣,教會病人自我放松的正確方法。
  8)經
上述措施處理無效時,可根據醫囑采用導尿術
  2.尿失禁
  (1)概念:
排尿失去控制,尿液不自主流出,稱為尿失禁。因膀胱括約肌損傷或神經功能障礙.而使膀胱括約肌失去作用引起。根據原因,尿失禁可分為:真性尿失禁(完全性尿失禁)、假性尿失禁(充溢性尿失禁)、壓力性尿失禁(不完全性尿失禁)。
  1)心理護理:任何原因造成的尿失禁,病人都會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護士應理解、尊重病人,熱情地提供必要的幫助,以消除病人緊張、羞澀、焦慮、自卑等情緒。
  2)皮膚護理:保持病人會陰部清潔干燥。床上加鋪橡膠單和中單或使用尿墊;勤更換床單、尿墊、衣褲等;會陰部經常用溫水沖洗;定時按摩受壓部位.預防壓瘡發生。
  3)設法接尿:應用接尿裝置,女病人可用女式尿壺緊貼外陰接取尿液,男病人可將尿壺放在合適部位接尿,或用陰莖套連接集尿袋,接取尿液,但此法不宜長期使用。
  4)留置導尿管引流:
長期尿失禁病人,必要時用留置導尿管引流,可持續導尿或定時放尿。
  5)室內環境:定時打開門窗通風換氣,以除去不良氣味,保持空氣清新。
  6)健康教育
  
攝入適當液體: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指導病人每日白天攝入20003000ml液體,以促進排尿反射.預防泌尿系統感染。入睡前可適當限制飲水量,以減少夜間尿量,以免影響病人休息。
  訓練膀胱功能:向病人及家屬作好解釋工作,以取得其合作。定時使用便器,開始白天每隔12小時送一次便器,以訓練有意識的排尿。排尿時指導病人用手輕按膀胱,并向尿道方向壓迫,使尿液被動排空。以后,逐漸延長送便器時間,促進排尿功能的恢復。
  訓練肌肉力量:
指導病人進行收縮和放松盆底肌肉的鍛煉,以增強控制排尿的能力。方法是:病人取坐位、立位或臥位,試作排尿(排便)動作,先慢慢收緊盆底肌肉,再緩緩放松,每次10秒左右,連續10遍,每日510次,以病人不感到疲乏為宜。
  (四)導尿術
  1.概念是在嚴格無菌操作下,用無菌導尿管經尿道插入膀胱引出尿液的方法。
  2.目的
  (1)為尿潴留病人放出尿液,以解除痛苦;使尿失禁病人保持會陰清潔干燥。
  (2)協助臨床診斷,如留取無菌尿標本,作細菌培養;測量膀胱容量、壓力及殘余尿量;進行膀胱和尿道的造影等。
  (3)治療膀胱和尿道的疾病,對膀胱腫瘤病人進行化療等。
  3.操作方法
  (1)女病人導尿術:女性尿道短,長約35cm,富于擴張性,尿道外口在陰蒂下方,呈矢狀裂,插導尿管時應正確辨認。
  1)備好用物攜至病床旁邊,核對后,向病人說明目的,以取得合作。
  2)關閉門窗,必要時用屏風遮擋病人。
  3)能自理的病人,囑其清洗外陰,不能起床的病人,協助其清洗外陰。
  4)協助病人脫對側褲腿,蓋于近側腿上,并用大毛巾遮蓋,對側用蓋被遮蓋。病人取仰臥屈膝位,兩腿自然分開,暴露外陰。鋪橡膠單和治療巾(或一次性尿墊)于臀下。
  5)彎盤放于近會陰處,左手戴無菌手套,將已備好的消毒用物置于病人兩腿之間,右手持止血鉗夾消毒液棉球,
進行初步消毒,其原則由上至下、由外向內。順序是:陰阜、兩側大陰唇、兩側小陰唇、尿道口,最后一個棉球消毒尿道口至肛門,每個棉球只用一次。消毒完畢,脫去手套,將彎盤及治療碗移至床尾。
  6)在兩腿間打開導尿包,按無菌操作將內層治療巾打開,戴無菌手套,鋪好洞巾,與治療巾形成無菌區,按操作順序擺放用物,潤滑導尿管前端放好備用
  7)以左手拇、食指分開并固定小陰唇,右手持止疵鉗夾消毒棉球再次消毒,原則是由上向下、由內向外。順序是:尿道口、兩側小陰唇、尿道口,每個棉球只用一次。污染物放于床尾彎盤內。
  8)囑病人張口呼吸,左手固定小陰唇不放,右手另換一止血鉗持
導尿管輕輕插入尿道46cm,見尿流出后再插入12cm左手松開小陰唇,固定導尿管。
  9)引流尿液,治療碗內尿液盛滿后,用止血鉗及時夾住導尿管末端,將尿液倒入便盆內。
  10)如需留尿培養標本,用無菌標本瓶或試管接取中段尿5ml,妥善放置。
  11)導尿畢,用紗布包裹導尿管,輕輕拔出,脫去手套,撤去洞巾,清理用物。
  12)協助病人穿褲,整理床單位。
  13)測量尿量,送驗標本。
  14)洗手,記錄。
  (2)男病人導尿術:成年男性尿道全長約1820cm,有兩個彎曲:活動的恥骨前彎、固定的恥骨下彎;三個狹窄:尿道內口、膜部和尿道外口。
  1)同女性導尿術1)~4)。
  2)彎盤放于近會陰處,左手戴無菌手套,將已備好的消毒用物置于病人兩腿之間,右手持止血鉗夾消毒液棉球,進行初步消毒,順序為:陰阜、陰莖背側、陰莖腹側、陰囊。左手持無菌紗布包住陰莖,后推包皮,自尿道口螺旋向外,嚴格消毒尿道口、陰莖頭、冠狀溝,每個棉球限用一次。在陰莖與陰囊之間墊一塊無菌紗布。消毒完畢,脫去手套,將彎盤及治療碗移至床尾。
  3)在兩腿間打開導尿包,按無菌操作將內層治療巾打開,戴無菌手套,鋪好洞巾,與治療巾形成無菌區,按操作順序擺放用物,潤滑導尿管前端放好備用。
  4)左手持無菌紗布包住陰莖,后推包皮,暴露尿道口,右手持止血鉗夾消毒液棉球,再次自尿道口螺旋向外消毒尿道口、陰莖頭、冠狀溝,污染物放于床尾彎盤內。
  5
左手持無菌紗布包住并提起陰莖,使之與腹壁成60°(使恥骨前彎消失,以利插管)。囑病人張口呼吸,用另一止血鉗持導尿管輕輕插入尿道2022cm左右,見尿液流出后再插入2cm。若插導尿管遇到阻力,可稍待片刻,囑病人做深呼吸,再緩緩插入,切忌用力過大增加病人痛苦,甚至造成損傷。
  6)余同女病人導尿術。
  4.注意事項
  (1)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預防泌尿系統感染。
  (2)操作前要作好解釋和溝通,以保護病人自尊;操作時要遮擋環境,以維護病人隱私。
  (3)導尿管選擇應粗細適宜,在插入、拔出導尿管時,動作要輕柔,勿用力過大,以免損傷尿道黏膜。
  (4)為女病人導尿時,如導尿管誤插入陰道,應立即拔出,重新更換無菌導尿管后再插入。
  (5
對膀胱高度膨脹且極度虛弱的病人,第一次放尿量不可超過1000ml。因為大量放尿,可使腹腔內壓急劇降低,大量血液滯留于腹腔血管內,導致血壓下降,出現虛脫,亦可因膀胱內壓突然降低,導致膀胱黏膜急劇充血而引起血尿。
  (五)導尿管留置術
  1.概念 指在導尿后,將導尿管保留在膀胱內以引流尿液的方法。
  2.
目的
  (1)用于搶救危重、休克病人時能準確記錄尿量、測量尿比重,以觀察病情變化。
  (2)盆腔內器官手術前留置導尿管,引流出尿液,以保持膀胱空虛,可避免術中誤傷。
  (3)某些患泌尿系統疾病的病人,手術后留置導尿管,可便于引流及沖洗,還可減輕手術切口的張力,促進傷口的愈合。
  (4
對于截癱、昏迷、會陰部有傷口的病人,留置導尿管可引流尿液,以保持會陰部清潔、干燥,預防壓瘡,對尿失禁病人還可進行膀胱功能的訓練。
  3.操作方法
  (1)同導尿術。
  (2)膠布固定法:導尿前剃去陰毛,以便用膠布固定導尿管。導尿后脫下手套,移去洞巾,用膠布固定導尿管。
  1)女性:用寬4cm、長12cm的膠布,將完整的上1/3部分貼于陰阜上,將下2/3部分剪成三條,中間一條螺旋貼于導尿管上,其余兩條分別交叉貼在對側大陰唇和大腿根部。
  2)男性:準備單翼蝶形膠布2塊,粘貼于陰莖兩側,再用細長膠布作半環形固定蝶形膠布,開口處向上。在距離尿道1cm處用膠布將折疊的兩條蝶形膠布環形固定于導尿管上。
  (3)氣囊固定法:使用雙腔氣囊導尿管時,插入導尿管后,見尿再插入57cm。再根據導尿管上注明的氣囊容積,
向氣囊內注入0.9%無菌氯化鈉注射液510ml輕拉導尿管有阻力感,可證實導尿管已經固定。
  (4)固定后,將導尿管末端與無菌集尿袋相連。將引流管留出足夠翻身的長度后,用別針固定在床單上,以防因翻身牽拉不慎將導尿管拉出。
  (5)將集尿袋妥善固定于低于膀胱的高度,開放導尿管引流尿液。
  (6)安置病人,整理床單位,清理用物。
  (7)洗手,記錄。
  4.護理措施
  (1)向病人及家屬解釋留置導尿術的目的、重要性及護理方法,使其能主動配合護理,預防泌尿系統感染。
  (2)保持引流通暢:引流管應妥善放置,
避免受壓、扭曲、堵塞等導致引流不暢。
  (3)防止逆行感染
  1)保持尿道口清潔:
女病人用消毒液棉球擦拭外陰及尿道口,男病人用消毒液棉球擦拭尿道口、陰莖頭及包皮,每日12次。
  2)每日定時更換集尿袋,及時排空,并記錄尿量。
  3)一般導尿管每周更換一次,硅膠導尿管可酌情適當延長更換時問。
  4)病人離床活動時,引流管和集尿袋應安置妥當,不可高于恥骨聯合.以防尿液逆流。
  5)如病情允許,應鼓勵病人多飲水,勤更換臥位,通過增加尿量,達到自然沖洗尿道的目的。
  (4)注意傾聽病人的訴說,并經常觀察尿液,
每周查一次尿常規。若發現尿液混濁、沉淀或出現結晶,應及時進行膀胱沖洗。
  (5)訓練膀胱功能:常采用間歇性夾管方式來阻斷引流,使膀胱定時充盈、排空,以促進膀胱功能的恢復。一般每34小時開放一次。

  二、排便的護理
  (一)糞便的評估
  1.正常糞便的觀察
  (1
量與次數:正常成人每日排便13次,平均每次的量為150200g
  (2)性狀:正常人糞便為成形軟便。
  (3)顏色:正常成人的糞便呈黃褐色或棕黃色,嬰兒的糞便呈黃色或金黃色。
  (4)氣味:糞便的氣味是由于蛋白質食物被細菌分解發酵而產生的,與食物種類有關。
  (5)混合物:正常糞便主要為食物殘渣,并含有極少量混勻的黏液。
  2.異常糞便的觀察
  (1)次數:
成人排便超過每日3次,或每周少于3次,應視為排便異常。
  (2)性狀:當消化不良或急性腸炎時,排便次數可增多,且糞便呈糊狀或水樣。便秘時,糞便干結、堅硬,呈栗子樣。直腸、肛門狹窄時,糞便呈扁條形或帶狀。
  (3)顏色:當上消化道出血時,糞便呈漆黑光亮的柏油樣便;下消化道出血時呈暗紅色便;膽道完全阻塞時呈陶土色便;阿米巴痢疾或腸套疊時,可呈果醬樣便;糞便表面有鮮血或排便后有鮮血滴出,多見于肛裂或痔瘡出血的病人。
  (4)氣味:消化不良的病人,糞便呈酸臭味;上消化道出血的柏油樣便呈腥臭味;直腸潰瘍或腸癌者,糞便呈腐臭味。
  (5)混合物:糞便中混有大量的黏液常見于腸道炎癥;伴有膿血者常見于痢疾和直腸癌等;腸道寄生蟲感染時,糞便內可見蛔蟲、絳蟲等。
  
(二)影響排便的因素
  1.年齡 23歲以下的嬰幼兒,由于神經肌肉系統發育不全,不能控制排便。老年人因腹部肌肉張力下降,胃腸蠕動減弱,肛門括約肌松弛,使腸道控制能力降低,易發生排便異常。
  2.飲食 合理飲食可以建立規則的排便反射。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能促進腸蠕動,減少水分的重吸收,使糞便柔軟利于排出;進食量少、缺乏膳食纖維或食用高蛋白、高糖類的食物,可使排便反射減弱;液體攝入不足或丟失過多,可導致糞便于硬不易排出。
  3.排便習慣 通常個體在排便時間、環境、姿勢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習慣,如發生改變,則可影響正常排便。如一般排便的姿勢是坐位或蹲位,當病人臥床時.會因不適應用便盆導致排便困難。排便為個人隱私,當病人因排使問題需要護士協助時,會因缺乏隱蔽的環境,導致排便功能異常。另外,每日定時排便有助于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
  4.活動 適當的活動可維持肌肉的張力,刺激腸蠕動,以維持正常的排便功能。如病人長期臥床,可因缺乏活動導致排便困難。
  5.心理因素 情緒緊張、焦慮可增加腸蠕動,易發生腹瀉;精神抑郁可因活動減少,導致便秘。
  6.治療因素 長期應用抗生素可干擾腸道內正常菌群的功能,導致腹瀉;緩瀉劑可刺激腸蠕動,促進排便;麻醉劑、止痛藥物可使病人胃腸蠕動減弱導致便秘。
  7.
疾病因素 腹部和會陰部傷口疼痛可抑制便意;結腸炎可使腸蠕動增加而導致腹瀉;神經系統受損可導致大便失禁。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發表評論
請自覺遵守互聯網相關的政策法規,嚴禁發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表情:
驗證碼:點擊我更換圖片
 
招生方案 | 免費試聽 | 報名演示
課件更新 | 網校介紹 | 答疑周刊
網校學員——快速注冊通道
衛生資格考試培訓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荆门市| 磐安县| 迁安市| 晋宁县| 密山市| 太原市| 郑州市| 太谷县| 沙雅县| 长岭县| 阳山县| 南涧| 霍林郭勒市| 阿图什市| 商城县| 筠连县| 保亭| 鄂尔多斯市| 泗阳县| 进贤县| 嘉善县| 望都县| 广西| 黔南| 华坪县| 漳浦县| 温州市| 永德县| 沾化县| 徐水县| 钟祥市| 昌黎县| 江西省| 石泉县| 苏尼特右旗| 阿图什市| 漳浦县| 江永县| 广元市| 鄂温| 太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