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第五節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在小兒出血性疾病中最常見。臨床上以自發性皮膚粘膜出血,血小板減少、出血時間延長、束臂試驗陽性為特征。
一、 病因及發病機制
目前認為本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患兒因自身免疫過程缺陷或外來抗原的作用,機體產生血小板抗體,抗原抗體結合導致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對血小板的吞噬、破壞,血小板壽命縮短,從而引起血小板減少。感染可加重血小板減少或使疾病復發。
二、臨床表現
按病程及發作形式可分為急性型和慢性型。
1.急性型
較多見,好發于2—8歲。多數發病前1~3周有急性病毒感染史。起病急,有發熱,以自發性皮膚、黏膜出血為突出表現,表現為皮膚瘀點、瘀斑大小不等,遍及全身,四肢較多。常有鼻衄、牙齦出血。85%~90%患兒在1~6個月內痊愈。
2.慢性型
病程超過6個月,多見于學齡兒童。起病緩慢,常以自發性皮膚粘膜出血起病。出血癥狀相對較輕,主要為皮膚、黏膜出血,可持續性或反復發作性出血,約1/3患兒發病數年后自然緩解。
三、輔助檢查
(一)血象
1.血小板計數常低于 50×109/L,甚至低于20×109/L。
2.有貧血,白細胞正常;
3.出血時間延長,血塊收縮不良;
4.血清凝血酶原消耗不良;
5.凝血時間正常。
(二)骨髓象 巨核細胞數正常或增多,以小型巨核細胞為主。
四、治療原則
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或大劑量丙種球蛋白靜脈輸注。輸血小板和紅細胞。慢性難治病例應用免疫抑制劑,或行脾切除。
五 護理措施
1.止血
2.避免損傷
①床頭床欄用軟塑料制品包扎,忌玩銳利玩具,限制劇烈活動、以免碰傷、刺傷、摔傷引起出血。
②盡量減少肌內注射,以免引起深部血腫。
③禁食堅硬和多刺的食物。
④保持大便通暢,以免排便致腹壓增高誘發顱內出血。
3.密切觀察病情,觀察皮膚瘀點(斑)變化。觀察血小板數量變化,當小于20×109/L時常有自發性出血,出血時,需定時測血壓、脈搏、呼吸,觀察面色,記錄失血量。觀察失血性休克、顱內出血和合并腦疝的征象。
4.預防感染
5.消除恐懼心理
6.健康教育 ①指導壓迫止血方法。②指導自我保護、預防外傷方法。③指導識別出血征象
報名信息:護士資格考試報名入口 www.21wecan.com
2011年護士資格考試報名條件
護士資格證與執業證的問題
2011年護士資格考試政策
2011年護士資格證考試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