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第五節 急性腎衰竭
一、病因和發病機制
1.腎前因素
2.腎性因素 最多見,包括腎小球、腎小管、腎間質疾患。
3.腎后因素
二、臨床表現
可分為非少尿型和少尿型兩種。
少尿型腎衰
(1)少尿期 一般持續1-2周,主要表現:
①水鈉潴留
②電解質紊亂 三高:鉀、磷、鎂;三低:鈉、鈣、氯
③代謝性酸中毒
④尿毒癥 出現全身各系統癥狀
⑤感染 是最常見的并發癥
(2) 多尿期 一般持續1~2周。主要表現為尿量增多,若補液不及時可引起脫水和電解質紊亂、免疫力降低易感染。
(3) 恢復期 多尿期后腎功能逐漸恢復,血尿素氮及肌酐逐漸恢復正常。一般腎小球濾過功能恢復較快,腎小管功能恢復較慢。
2.非少尿型腎衰 無少尿表現,血尿素氮、肌酐迅速增高,肌酐清除率下降
三、輔助檢查
1.尿液檢查 可鑒別腎前性、腎性腎衰
2.血生化檢查
3.腎影像學檢查
四、治療原則
1.少尿期治療
①嚴格控制水和鈉的入量,即應量出為入
②早期只給糖和一定量的必須氨基酸
③糾正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
④治療并發癥,如高血壓、心力衰竭和肺水腫
2.多尿期治療 ①低鉀血癥的矯治;②水和鈉的補充。
3.控制感染
4.透析治療
例:高血鉀時行腹膜透析治療,血鉀降至正常所需的時間為
A.1小時
B.2小時
C.3小時
D.5小時
E.7小時
參考答案解析:D
當血鉀高于6.5mmol/L時為危險界限,有條件時可即刻行透析治療。血液透析可在1-2小時內是血鉀降至正常范圍,腹膜透析則需4-6小時。
五、護理措施
1.維持體液平衡
①控制液體的入量,堅持“量出為入”的原則;
②準確記錄24小時出入量;
③每日定時測體重。
2.保證營養均衡
3.密切觀察病情 當血鉀>6.5mmol/L時為危險界限,應積極處理
⑴可用5%碳酸氫鈉每次2ml/kg靜脈注射;
⑵給l0%葡萄糖酸鈣l0ml靜滴;
⑶高滲葡萄糖和胰島素(每3—4g葡萄糖配1U胰島素);
⑷透析,血液透析在1—2小時內使血鉀降至正常范圍,腹膜透析則需4—6小時。
4.預防感染
5.心理支持及健康指導
報名信息:護士資格考試報名入口 www.21wecan.com
2011年護士資格考試報名條件
護士資格證與執業證的問題
2011年護士資格考試政策
初級護師考試報名網站
2011年護士資格證考試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