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第二節 麻疹
一、病因及發病機制
麻疹病毒屬副黏液病毒科,為RNA病毒。僅有一個血清型。麻疹病毒在體外生活能力不強,對寒冷及干燥耐受力較強。麻疹疫苗須低溫保存。
麻疹病毒侵入易感兒后出現兩次病毒血癥。引起全身廣泛性損害而出現高熱、皮疹等一系列臨床表現。
二、流行病學
1.傳染源 病人是惟一的傳染源。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傳染性,如合并肺炎傳染性可延長至出疹后10天。
2.傳播途徑 空氣飛沫傳播、接觸傳播
3.易感人群和免疫力 普遍易感,病后可獲持久免疫力。
4.流行特點 全年均可發病,以冬、春兩季為主,自麻疹疫苗普遍接種以來,發病的周期性消失,發病年齡明顯后移,青少年及成人發病率相對上升。
例:麻疹的流行病學正確的是
A.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
B.以消化道傳播為主
C.病后可獲暫時性免疫力
D.恢復期病人存在攜帶病毒現象
E.發病以夏季為主
參考答案解析:A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轉染病,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傳染性,主要通過噴嚏、咳嗽和說話等空氣飛沫傳播。密切接觸者可經污染病毒的手傳播,全年均可發病,以冬春兩季為主。人群對本病普遍易感,病后能獲得持久免疫力。
三、臨床表現
1.潛伏期 平均10天(6—18天),接受過免疫者可延長至3—4周。
2.前驅期(出疹前期) 從發熱至出疹,常持續3—4天,以發熱、上呼吸道炎和麻疹黏膜斑為主要特征。結膜充血、畏光流淚及眼瞼水腫是本病主要特點。
3.出疹期
多在發熱后3~4天出現皮疹,皮疹初見于耳后發際,為淡紅色充血性斑丘疹,大小不等,壓之褪色,可融合呈暗紅色,疹間皮膚正常。此期全身中毒癥狀及咳嗽加劇,肺部可聞少量濕噦音,全身淋巴結及肝脾腫大。
4.恢復期 全身癥狀明顯減輕。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順序消退,可有麥麩樣脫屑及淺褐色素斑,7—10天消退。
5.以下內容可助確診:
(1)麻疹流行期間有密切接觸史。
(2)發熱、上呼吸道卡他癥狀、結膜充血、畏光、口腔黏膜疹即可早期診斷。
(3)典型皮疹,疹退留有色素沉著。
(4)輔助診斷:白細胞總數不高,淋巴細胞相對增高。難以確診者可分離病毒或檢測麻疹特異性抗原及抗體。
6.并發癥
1)支氣管肺炎 為主要死因
2)喉炎
3)心肌炎 是少見的嚴重并發癥。
4)麻疹腦炎 與麻疹的輕重無關。
5)結核病惡化
四、輔助檢查
鼻咽分泌物、痰、尿沉渣涂片可見多核巨細胞;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血清中麻疹IgM抗體,均有早期診斷價值。
五、治療原則
應以加強護理、對癥治療、中藥透疹治療、預防感染為治療原則。有并發癥的采取綜合性治療措施。可適當補充維生素A。
六、護理措施
1.高熱的護理
⑴絕對臥床休息。
⑵出疹期不宜用藥物或物理方法強行降溫,尤其是乙醇擦浴、冷敷等物理降溫,以免影響透疹。
⑶體溫超過40℃以上時可用小量的退熱劑,以免發生驚厥。
2.皮膚黏膜的護理
3.飲食護理
4.預防感染
5.觀察病情變化
6.預防疾病的傳播
1)隔離患兒:
2)切斷傳播途徑:
3)保護易感人群:對8個月以上未患過麻疹的小兒可接種麻疹疫苗。接種后12日血中出現抗體,1個月達高峰,故易感兒接觸病人后2日內接種有預防效果。接觸后5日內注射人血丙種球蛋白或胎盤球蛋白,可免于發病,6日后注射可減輕癥狀,有效免疫期1—8周。
報名信息:護士資格考試報名入口 www.21wecan.com
2011年護士資格考試報名條件
護士資格證與執業證的問題
2011年護士資格考試政策
初級護師考試報名網站
2011年護士資格證考試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