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行病學
在我國膀胱癌是泌尿男生殖系系最常見腫瘤。
二、病理分類
尿路上皮癌:是最常見的膀胱惡性腫瘤;腺癌;粘液腺癌和印戒細胞癌;鱗癌;透明細胞癌或中腎癌;小細胞癌及神經內分泌腫瘤;肉瘤樣癌。
三、臨床表現
膀胱癌患者的首發癥狀有血尿、尿路刺激癥狀、血尿伴尿路刺激癥狀、排尿困難、其它癥狀如尿液混濁、下腹疼痛等;繼發癥狀有貧血及由于下尿路梗阻引起的排尿困難、尿潴留,臨床上可表現為下腹腫塊,長期尿液引流不暢可引起腎積水、腎能不全、腰痛等,很少見無泌尿系癥狀而以轉移部位癥狀就診者。
84%的病人因血尿而就診,特別是無痛性、間歇性、全程肉眼血尿為泌尿系腫瘤的特點,血尿的程度與腫瘤的大小、多少無關,部分患者尿中有“腐肉”樣物排出。
四、診斷
任何40歲以上無痛性血尿患者都應想到膀胱癌的可能。
膀胱癌的診斷可考慮下列檢查:尿細胞學檢查;尿中腫瘤標記物的檢查:包括核基質蛋白(Nuclear mitotic protein, NMP22)、膀胱腫瘤抗原 (bladder tumor antigen,BTA) 和流式細胞術等;靜脈或逆行尿路造影檢查:應為常規檢查,任何膀胱癌都應了解上尿路情況,10%的膀胱癌伴發上尿路癌,尤其對靜脈尿路造影一側尿路不顯影者,應考慮行逆行尿路造影檢查,以求治療前明確上尿路情況;B超;CT檢查;MRI;核素全身骨掃描;膀胱鏡檢查:膀胱鏡檢查是膀胱癌的診斷和分期的主要手段。
五、分期 按2002年AJCC癌癥分期手冊第6版標準進行分期。
2002年AJCC膀胱癌的分期
分期 |
標準 |
|
原發腫瘤(T) |
||
TX |
|
原發腫瘤無法評估 |
T0 |
|
未發現原發腫瘤 |
Ta |
非浸潤性乳頭狀癌 |
|
Tis |
原位癌(扁平癌) |
|
T1 |
腫瘤侵及上皮下結締組織 |
|
T2 |
腫瘤侵及肌層 |
|
|
T2a 腫瘤侵及淺肌層 (肌層的一半以內) |
|
|
T2b 腫瘤侵及深肌層 (超過肌層的一半) |
|
T3 |
腫瘤侵及膀胱周圍組織 |
|
|
T3a 顯微鏡發現腫瘤侵及膀胱周圍組織 |
|
|
T3b 肉眼見腫瘤侵及膀胱周圍組織 |
|
T4 |
腫瘤侵及鄰近器官如前列腺、子宮、陰道、骨盆壁或腹壁 |
|
|
T4a腫瘤侵及前列腺、子宮或陰道 |
|
|
T4b腫瘤侵及骨盆壁或腹壁 |
|
區域淋巴結(N) |
||
NX |
區域淋巴結轉移無法評估 |
|
N0 |
無區域淋巴結轉移 |
|
N1 |
單個區域淋巴結轉移,最大徑≤2cm |
|
N2 |
單個區域淋巴結轉移,2cm<最大徑≤5cm或多發區域淋巴結轉移,最大徑≤5cm |
|
N3 |
轉移淋巴結最大徑>5cm |
|
遠處轉移(M) |
||
MX |
遠處轉移無法評估 |
|
M0 |
無遠處轉移 |
|
M1 |
有遠處轉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