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
3. 腫瘤標志物
子宮內膜癌無特異敏感之標示物。但近年發現子宮內膜癌患者血清CA125水平可升高,升高的幅度明顯低于卵巢上皮細胞癌。不同子宮內膜癌各類型間腫瘤的分級不同,CA125的水平存在差異。子宮漿液乳頭狀癌,低分化者CA125陽性率較高。
五、治療與用藥
(一) 分期、組織學類型及分級
1971年國際婦產科聯盟(FIGO)頒布的子宮內膜癌分期系統是臨床分期,依據臨床檢查及輔助檢查的結果所定。見表1
表1 子宮內膜癌臨床分期
期別 |
腫瘤范圍 |
Ⅰ期 |
病變局限于宮體 |
Ⅰa |
子宮腔長度≤8cm |
Ⅰb |
子宮腔長度>8cm |
Ⅱ期 |
病變累及子宮頸 |
Ⅲ期 |
病變播散于子宮體以外,盆腔內(陰道、宮旁組織可能受累,但未累及膀胱、直腸) |
Ⅳ期 |
癌瘤累及膀胱或直腸,或有盆腔以外的播散 |
Ⅳa |
癌瘤累及鄰近器官 |
Ⅳb |
癌瘤累及遠處器官 |
1988年FIGO推薦使用子宮內膜癌的手術-病理分期系統見表2
表2 子宮內膜癌手術-病理分期
期別 |
腫瘤范圍 |
Ⅰ期 |
|
Ⅰa(G1,2,3) |
病變局限于子宮內膜 |
Ⅰb(G1,2,3) |
病變浸潤<1/2 |
Ⅰc(G1,2,3) |
病變浸潤>1/2 |
Ⅱ期 |
|
Ⅱa(G1,2,3) |
病變浸潤到宮頸腺體 |
Ⅱb(G1,2,3) |
病變侵及宮頸間質 |
Ⅲ期 |
|
Ⅲa(G1,2,3) |
病變侵犯子宮漿膜和/或附件和/或腹腔細胞學陽性 |
Ⅲb(G1,2,3) |
陰道轉移 |
Ⅲc(G1,2,3) |
轉移至盆腔和/或腹主動脈旁淋巴結 |
Ⅳ期 |
|
Ⅳa(G1,2,3) |
病變累及膀胱和/或腸粘膜 |
Ⅳb(G1,2,3) |
遠處轉移包括腹腔外和/或腹股溝淋巴結 |
目前臨床分期和手術-病理分期同時并存使用。對于不適合手術或需行術前放療的患者采用臨床分期原則分期,手術患者按手術術-病理分期原則分期,并需注明。手術-病理分期能全面準確地表達癌瘤的狀況,臨床分期有相當的誤判率。兩種分期不符者占40.3%,臨床Ⅰ期中25%的期別提高;Ⅱ期約26.8%期別上升,37.8%期別下降。其原因是分段取內膜來估價宮頸管是否受累來判斷分期非常不準確,加之臨床分期對腹盆腔及淋巴結的情況無法判斷,導致分期準確性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