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外科的手術中創面滲血是棘手的問題,但自應用立止血以來,起到了明顯的效果,F將4年來我科手術中應用立止血的情況總結如下。
資料與方法
1 一般資料
隨機將患者分為2組,治療組96例,其中男68例,女28例;年齡3~71歲;腦瘤24例,顱腦損傷60例,高血壓腦出血12例。對照組88例,其中男68例,女20例;年齡6~68歲;腦瘤23例,顱腦損傷54例,高血壓腦出血11例。
2 用藥方法
治療組:手術前30 min iv立止血(瑞士巴塞爾素高大藥廠)1KU,術中局部應用2KU/200 ml生理鹽水浸泡腦棉,術后肌注1KU/d。其中高血壓腦出血12例和術前血壓高及老年患者26例,以生理鹽水配制成1KU/100 ml局部刀口內注射,以減少刀口滲血。對照組術中及術后常規給予止血敏、止血芳酸和維生素K。其他治療方法和手術操作兩組相同,術后均在手術野留置引流管,以備術后引流。
3 療效判斷標準
本組主要以觀察手術野創面滲血為標準,對術中活動性動靜脈出血用雙極電凝止血,對于療效的對比觀察,術中觀察分為3種情況(顯效:用藥后滲血停止;有效:用藥后滲血減少;無效:用藥后滲血情況無變化)。另外術后留置引流管24h,對引流液血紅蛋白(Hb)含量進行分析。
4 統計學處理
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結果經χ2檢驗,采用t檢驗。
結果
1 療效
治療組與對照組療效及引流Hb含量對比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及引流Hb含量對比
組別 | 總例數 | 顯效 | 有效 | 無效 | 總有效率(%) | Hb含量(mg/L) |
治療組 | 96 | 72 | 19 | 5 | 94.8a | 18.2±10.9a |
對照組 | 88 | 54 | 16 | 18 | 79.5 | 65.2±16.0 |
a:P<0.01;b:P<0.0012 不良反應
治療組僅見4例在手術前30 min(沒有用任何藥物之前)iv立止血后出現皮疹,未做特殊處理,自行緩解。
討論
立止血顯效快慢與用藥途徑有關,iv后5~10 min起效,20~30 min時作用達到高峰,本試驗用立止血鹽水浸泡腦棉,直接向滲血創面壓迫止血,更是直接而迅速,這是其他止血藥物不可及的,與莫偉楠等[1]報道相一致。
立止血的止血作用機制主要是通過裂解纖維蛋白原A2鏈的作用,生成纖維蛋白Ⅰ單體和纖維肽A,然后在凝血酶作用下,迅速在出血部位形成纖維蛋白凝血塊而止血,同時在血管內纖溶酶作用下迅速將纖維蛋白Ⅰ降解,因此不會引起血栓和血管內凝血的嚴重不良反應,我們觀察96例中除4例出現皮疹外,均未見其他不良反應[2]。
立止血可靜滴或肌注,亦可經皮下浸潤注射用藥。特別對神經外科來說因頭皮血管豐富,為了減少頭皮出血,一般情況下習慣于頭皮切口用生理鹽水+副腎素局部浸潤注射,但對于老年人和術前血壓偏高及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我們改用切口內局部浸潤注射立止血溶液,亦起到了明顯效果。術中應用立止血溶液浸潤腦棉直接在手術滲血創面壓迫5~10 min,止血更迅速、更有效、更方便。
1、2011年外科主治醫師考試成績查詢
【外科學主治醫師考試網】 【外科主治醫師模擬試題】 【外科主治醫師考試報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