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急性腎衰竭病人的護理
概述:急性腎衰竭是指由各種病因引起的腎功能在短期內(數小時或數日)急劇下降的臨床綜合征。
主要表現:少尿或無尿、血尿素氮和肌酐迅速升高、水、電解質、酸堿失衡、尿毒癥癥狀。
一、病因
(一)腎前性急性腎衰竭
1.急性血容量不足
(1)消化道失液:
(2)各種原因引起的大出血:
(3)皮膚大量失液:
(4)第三間隙失液:
(5)過度利尿:利尿可引起失水失鹽。
2.心血管疾病:由于心排血量嚴重不足導致腎灌注不足見于:
(1)充血性心力衰竭。
(2)急性心肌梗死:
(3)心包填塞:
(4)腎動脈栓塞或血栓形成
(5)大面積肺梗死
(6)嚴重心律失常
3.末梢血管擴張或感染中毒:血壓降低過快過猛或感染中毒性休克
4.腎血管阻力增加:大手術后及麻醉時;
肝腎綜合征;
前列腺素抑制劑引起前列腺素分泌減少
(二)腎性急性腎衰竭
1.急性腎小管壞死
2.急性腎毒性物質
(1)抗生素:
(2)造影劑:
(3)重金屬鹽類
(4)工業毒物:
(5)生物毒:
(6)其他:環孢素、大劑量靜點甘露醇等
3.腎小球疾病:腎小球腎炎
腎病綜合征
急進性腎炎
肺出血腎炎綜合征
血清病
4.急性間質性腎炎:
5.腎血管性疾患:腎動脈栓塞
血栓形成腹主動脈瘤
腎靜脈血栓形成
(三)腎后性急性腎衰竭
1.輸尿管結石
2.尿道梗阻
3.膀胱頸梗阻
4.前列腺增生肥大和癌變
5.膀胱腫瘤或膀胱內有較大的積血塊
6.婦科疾患
7.神經源性膀胱炎:
二、臨床表現:分為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復期三個階段
1.少尿期
(1)少尿或無尿期:一般持續1~2周
尿量:每日尿量持續少于400ml為少尿
少于100ml為無尿
尿色:尿色深而混濁
尿檢:尿內有蛋白、紅細胞、白細胞、上皮細胞、顆粒管型
尿比重:1.010~1.015(早期則可達1.018)
(2)進行性氮質血癥:
血肌酐:絕對值每日升高44.2μmol/L
或在24~72小時內血肌酐相對值增加25%~100%
在創傷、高熱等情況時,血尿素氮、肌酐、鉀和有機酸的濃度增長較迅速
(3)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失調:
表現:水過多、嚴重者可導致急性心衰、肺水腫或腦水腫
高鉀血癥可誘發各種心律失常
代謝性酸中毒
高磷、低鈣、低鈉、低氯血癥等;
心力衰竭是本病的主要死因之一。
(4)其他表現:
心血管表現:高血壓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心包炎等
消化系統癥狀:惡心、嘔吐、腹瀉、食欲減退等;甚至消化道出血
其他:肺部、尿路感染
重要臟器的衰竭
高血鉀癥是急性腎衰竭最嚴重的并發癥,是起病第一周死亡最常見的原因。
2.多尿期:此期持續1~3周
1)每日尿量可達3000~5000ml或更多,是腎功能開始恢復的標志。
2)血尿素氮、肌酐等逐漸下降
3)多尿期早期仍可有高鉀血癥,后期則易發生低鉀血癥
4)易發生感染、心血管并發癥和上消化道出血等
3.恢復期:尿量正常,病情穩定,各項化驗指標平穩。
三、輔助檢查
1.血液檢查
①輕至中度貧血,白細胞增多,血小板減少
②血尿素氮和肌酐:每日血尿素氮約上升3.6~7.1mmol/L
③電解質:血清鉀升高>5.5mmol/L
血清鈉正常或偏低
血清鈣降低
血清磷升高
④血pH:低于7.35
2.尿液檢查
①尿量:少尿型,每日尿量在400ml以下
非少尿型尿量正常或增多
②尿常規:外觀渾濁,尿色深、有時呈醬油色
尿比重低且固定,在1.015以下;
尿呈酸性
尿蛋白定性+~+++
尿沉渣鏡檢:腎小管上皮細胞、上皮細胞管型
顆粒管型
少許紅細胞、白細胞等
③尿滲透濃度與血滲透濃度之比:低于1:1
④尿肌酐與血肌酐之比:常低于10
⑤尿鈉:增高,多在40~60mmol/L
⑥鈉濾過排泄分數:大于1
⑦腎衰指數:常大于2
四、治療原則
1.積極治療原發病、去除病因
2.少尿期:保持液體平衡,一般采用“量出為入”的原則
每日進水量為前一天液體總排出量加500ml
要供給基礎熱量,125~167kJ/(kg·d);
高糖、適量脂肪及限制蛋白飲食
注重鉀平衡、糾正酸中毒、積極控制感染
3.多尿期:最初1~2天仍按少尿期的治療原則處理
尿量明顯增多后注重水及電解質的監測
尤其是鉀的平衡
4.恢復期的治療:除繼續病因治療外,一般無需特殊治療
注重營養,避免使用損害腎臟的藥物
五、護理問題
1.體液過多:與急性腎衰竭致腎小球濾過功能受損、水分控制不嚴有關
2.營養失調:低于機體需要量 與營養的攝入不足及透析等原因有關
3.有感染的危險:與飲食限制限制蛋白質攝入、機體抵抗力低下及透析有關
4.潛在并發癥:高鉀血癥、代謝性酸中毒、高血壓腦病、急性左心衰竭、心律失常、DIC、多臟器功能衰竭
六、護理措施
1.一般護理
①休息:安置病人絕對臥床休息以減輕腎臟負擔
注意活動下肢,防止靜脈血栓形成
床鋪、衣褲干燥平整、柔軟,防止皮膚破損
操作盡量集中進行,避免影響病人的休息
②心理護理
2.飲食護理
(1)限制蛋白質攝入,降低血尿素氮,減輕尿毒癥癥狀
給予高生物效價優質蛋白質飲食,每日每千克體重
接受透析的病人給予高蛋白飲食
(2)保證熱量供給:
目的:以減少體內蛋白質的消耗
熱量供給:一般為每日每千克體重135~145KJ。主要由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供給。
給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族和葉酸的食物
必要時靜脈補充營養物質
(3)維持水平衡:
少尿期:嚴格計算24小時的出入液量 按照“量出為入”的原則補充入液量
方法:24小時的補液量應為顯性失液量及不顯性失液量之和減去內生水量
顯性失液:前一日的尿量、糞、嘔吐、出汗、引流液、透析超濾量等
不顯性失液:皮膚蒸發丟失的水分、 呼氣中丟失的水分
(4)減少鉀的攝入:
盡量避免食用含鉀多的食物:如白菜、蘿卜、榨菜、橘子、香蕉、梨、桃、葡萄、西瓜等。
3.病情觀察
①嚴格記錄病人24小時的液體。
②定期測量病人的生命征、意識變化
③觀察水腫的情況
④觀察病人有無感染的征象:呼吸道、泌尿道、皮膚、膽道、血液等部位
⑤配合醫生做好腎功能各項指標的檢測
⑥監測重要器官的功能情況
4.用藥護理:高血鉀時配合醫生進行緊急處理:
①立即建立血管輸液通道
②靜脈滴注5%碳酸氫鈉100~200ml,
③緩慢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10ml,以拮抗鉀離子對心肌及其他組織的毒性作用
④靜滴25%葡萄糖300ml+胰島素15IU,以促進糖原合成,使鉀離子轉入細胞內
⑤鈉型離子交換樹脂20~30g加入25%山梨醇100~200ml作高位保留灌腸。
5.防治感染
①盡量將病人安置在單人房間,做好病室的清潔消毒,減少探視人員和時間
②注意無菌操作
③做好皮膚和口腔護理
七、健康教育
1.心理護理:
2.告知病人與家屬有關的家庭護理知識
①恢復期病人應加強營養
②注意個人清潔衛生
③不使用對腎功能有害的藥物
④避免妊娠、手術、外傷等;
⑤定期門診隨訪,監測腎功能、尿量等。
例題:
1.急性腎功能衰竭少尿期病人的前一天出液量為300ml,今日補液量應為
A.500~600ml
B.600~700ml
C.700~800ml
D.800~900ml
E.900~1000ml
『正確答案』D
2.下列哪種疾病應嚴格限制植物蛋白的攝入
A.肝性腦病
B.糖尿病
C.再生障礙性貧血
D.尿毒癥
E.甲亢
『正確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