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節 產褥感染病人的護理
本節考點:
(1)概念
(2)病因
(3)臨床表現
(4)治療要點
(5)護理措施
產褥感染是指分娩時及產褥期生殖道受病原體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變化。發病率約為6%,是產婦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
一、病因
(一)誘因因素
1.女性生殖系統的自然防御能力在妊娠期及分娩期降低,受病原體感染后易致病。
2.產婦伴有貧血、產程延長、胎膜早破、產道損傷、產后出血、胎盤殘留、手術分娩或器械助產等情況,使其抵抗力下降或為細菌入侵繁殖創造條件。
(二)病原體
產褥感染以混合感染多見。以厭氧菌為主。許多非致病菌在特定環境下可以致病。
(三)感染途徑
1.外源性感染 病人被污染的衣物、用具、各種手術器械、物品等接觸過。臨近預產期性交、陰道異物等將病原體帶入陰道并繁殖;產褥期不注意衛生,如不潔的外陰墊、內褲、床單、便盆等都可能是感染的來源。
2.內源性感染 正常孕產婦生殖道或其他部位寄生的病原體,當出現感染誘因時可致病。
二、臨床表現
1.急性外陰、陰道、宮頸炎
2.急性子宮內膜炎、子宮肌炎 輕者可有下腹疼痛及壓痛、低熱、惡露增多伴臭味及子宮復舊不良,重者有頭痛、高熱、寒戰、心率快、白細胞增多,下腹部壓痛輕重不一,惡露多少不一,宮腔分泌物細菌培養陽性。.
3.急性盆腔結締組織炎、急性輸卵管炎
4.急性盆腔腹膜炎及彌漫性腹膜炎
5.血栓性靜脈炎 病人多于產后1~2周繼子宮內膜炎后出現反復發作寒戰、弛張熱,持續數周。血液回流受阻引起下肢水腫、皮膚發白稱“股白腫”。
6.膿毒血癥及敗血癥
三、輔助檢查
1.B超、彩色多普勒超聲、CT、磁共振成像等檢測。
2.血清C-反應蛋白大于8mg/L,有助于早期診斷感染。
四、治療原則
1.支持療法 糾正貧血和水、電解質紊亂,加強營養和休息,增強機體抵抗力。
2.抗生素的應用 抗生素的選擇要依據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結果,首選廣譜、高效抗生素等綜合治療,必要時短期加用腎上腺糖皮質激素。
3.清除宮腔殘留物 對盆腔膿腫要切開排膿或穿刺引流。
4.對血栓性靜脈炎病人,在應用大劑量抗生素的同時,可加用肝素,并口服雙香豆素,也可用活血化瘀中藥治療。
五、護理問題
1.體溫過高 與感染因素的存在以及產后機體抵抗力下降有關
2.急性疼痛 與產褥感染有關
3.體液不足 與發熱消耗,攝入降低有關
4.營養失調:低于機體需要量與發熱消耗增多,攝入量降低有關
5.焦慮 與擔心疾病預后有關
6.知識缺乏:缺乏預防和治療產褥感染的相關知識
六、護理措施
1.采取半臥位或抬高床頭,促進惡露引流,炎癥局限,防止感染擴散。
2.作好病情觀察與記錄。
3.保證產婦獲得充足休息和睡眠;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保證足夠的液體攝入。
4.做好會陰部護理,及時更換會陰墊,保持床單及衣物清潔。
5.注意抗生素使用間隔時間,維持血藥有效濃度。配合做好膿腫引流術、清宮術、后穹隆穿刺術的準備及護理。
6.對病人出現高熱、疼痛、嘔吐時按癥狀進行護理。
7.嚴格執行消毒隔離措施及無菌技術原則,避免院內感染。
8.認真講解相關知識,以解除緊張情緒。
七、健康教育
例題:
產后4天,體溫
1.首先考慮的疾病為
A.子宮內膜炎
B.產后宮縮痛
C.乳房炎
D.急性盆腔結締組織
E.慢性盆腔炎
『正確答案』A
2.在護理中,告知產婦取哪種臥位最為恰當
A.俯臥位
B.平臥位
C.半臥位
D.頭低足高位
E側臥位
『正確答案』C
3.在護理中,應采取哪種隔離
A.保護
B.床旁
C.呼吸道
D.嚴密
E.消化道
『正確答案』B
4.女士,足月自然產后3天,出現下腹痛,體溫正常,惡露多,有臭味,子宮底臍上1指,子宮 體軟,應考慮為
A.子宮內膜炎
B.子宮肌炎
C.盆腔結締組織炎
D.急性輸卵管炎
E.腹膜炎
『正確答案』A
5.導致產褥病率最主要的原因是:
A.上呼吸道感染
B.乳腺感染
C.泌尿系統感染
D.手術切口感染
E.產褥感染
『正確答案』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