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節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病人的護理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是指原心肺功能正常,由于嚴重的感染、休克、創傷、DIC等肺內外嚴重疾病而引起肺毛細血管炎癥性損傷和(或)通透性增加,繼發急性高通透性肺水腫和進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臨床表現為呼吸窘迫、頑固性低氧血癥。其主要病理特征為由于肺微血管通透性增高,而導致的肺泡滲出液中富含蛋白質進而肺水腫及透明膜形成,可伴有肺間質纖維化。病理過程可分滲出期、增生期和纖維化期3個階段,常重疊存在。病理生理改變以肺容積減少、肺順應性降低和嚴重通氣/血流比例失調為主。
一、病因
ARDS的病因尚不清楚,可以分為肺內因素(直接因素)和肺外因素(間接因素)。
1.肺內因素 是指對肺的直接損傷,包括:①化學性因素,如吸入毒氣、煙塵、胃內容物、氧中毒等;②物理性因素,如肺挫傷、放射性損傷等;③生物性因素,如重癥肺炎。
2.肺外因素 包括嚴重休克、膿毒癥、神經系統病變、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尿毒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嚴重非胸部創傷、大面積燒傷、大量輸血、急性胰腺炎、藥物或麻醉品中毒等。
二、臨床表現
除原發病的臨床表現外,主要表現為嚴重低氧血癥和急性進行性呼吸窘迫。ARDS多于原發病起病后5天內發生,約半數發生于24小時內。
1.除原發病的相應癥狀和體征外,最早出現的癥狀是呼吸加快,并呈進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難、發紺,常伴有煩躁、焦慮、出汗等。其呼吸困難的特點是呼吸深快、費力,病人常感到胸廓緊束、嚴重憋氣,即呼吸窘迫,不能用通常的吸氧療法改善,亦不能用其他原發心肺疾病(如氣胸、肺氣腫、肺不張、肺炎、心力衰竭)解釋。常伴有煩躁、焦慮、出汗。
2.早期體征可無異常,或僅在雙肺聞及少量細濕啰音;后期多可聞及水泡音,可有管狀呼吸音。
三、輔助檢查
1.動脈血氣分析動脈血氧分壓(PaO2)≤60mmHg;氧合指數[Pa O2/FiO2 (吸入氧的分數值)]<200mmHg。(正常值400~500mmHg)氧合指數降低是ARDS診斷的必備條件。
2.X線胸片 早期可無異常,或呈輕度問質改變,表現為邊緣模糊的肺紋理增多。繼之出現斑片狀以至融合成大片狀的浸潤陰影,大片陰影中可見支氣管充氣征。其演變過程符合肺水腫的特點,快速多變;后期可出現肺間質纖維化的改變。
3.床邊肺功能監測 ARDS時肺順應性降低,無效腔通氣量比例(VD/VT)增加,但無呼氣流速受限。順應性的改變,對嚴重性評價和療效判斷有一定的意義。
四、治療原則
改善肺氧合功能,糾正缺氧,生命支持,保護器官功能,防治并發癥和治療基礎病。
1.糾正缺氧 迅速糾正缺氧是搶救最重要的措施。采取有效措施,盡快提高PaO2。一般需高濃度(>50%)給氧,使PaO2≥60mmHg或SaO2≥90%。輕癥者可使用面罩給氧,但多數病人需使用機械通氣。
2.機械通氣 需要盡早應用。目的是維持適當的氣體交換,減少呼吸做功,使呼吸窘迫改善,從而避免嚴重并發癥。ARDS的機械通氣治療采用肺保護性通氣策略,主要措施如下:呼氣末正壓(PEEP)、小潮氣量。
3.維持適當的體液平衡 在血壓穩定的前提下,出入液體量宜輕度負平衡(-500ml左右),可使用強效利尿劑促進水腫消退。ARDS的早期除非有低蛋白血癥,否則不宜輸膠體液。對于創傷出血多者,最好輸新鮮血;用庫存1周以上的血時,應加用微過濾器,以免發生微栓塞而加重ARDS。
4.積極治療原發病。
5.營養支持與監護 ARDS時機體處于高代謝狀態,應補充足夠的營養。靜脈營養可引起感染和血栓形成等并發癥,應提倡全胃腸營養,不僅可避免靜脈營養的不足,而且能夠保護胃腸黏膜,防止腸道菌群移位。ARDS病人應在ICU中,動態監測呼吸、循環、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等,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五、護理問題
1.氣體交換受損 與肺毛細血管損傷、肺水腫、肺泡內透明膜形成致換氣功能障礙有關
2.潛在并發癥:多臟器功能衰竭
六、護理措施
1.一般護理 ①安置病人于呼吸監護病室實施特別監護。保持病室空氣清新,定時進行通風換氣和空氣、地面消毒,通風換氣時應做好病人的保暖工作,防止受涼。②對神志清醒的使用機械通氣的病人,應通過語言或非語言的方式與其加強溝通,給予心理支持。③通過鼻飼或靜脈高營養及時補充熱量和高蛋白、高脂肪。④遵醫囑輸液,維持適當的體液平衡,嚴格控制輸液速度,防止因輸液不當而誘發或加重肺水腫。⑤加強皮膚和口腔護理,防止繼發感染。
2.給氧護理 迅速糾正低氧血癥是搶救ARDS最重要的措施。遵醫囑給予高濃度(>50%)、高流量(4~
3.病情觀察觀察生命征和意識狀態,尤其是呼吸困難和發紺的病情變化;注意每小時尿量變化,準確記錄24小時出入液量。遵醫囑及時送檢血氣分析和生化檢測標本。
4.做好人工氣道和機械通氣的常規護理。
5.加強心理護理,緩解病人的緊張和焦慮。
七、健康教育
1.向病人和家屬闡明積極治療原發基礎疾病的重要性。
2.指導病人加強營養和體格鍛煉,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注意勞逸結合,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吸煙者應戒煙。預防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