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病人的護理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簡稱慢性肺心病)是由于支氣管、肺、胸廓或肺動脈血管的慢性病變導致肺動脈高壓,右心負荷加重,進而造成右心室肥厚、擴大,甚至發生右心衰竭的心臟病。
原因:慢性肺心病主要由慢支并發阻塞性肺氣腫引起。
一、病因
1.支氣管、肺疾病以COPD最為多見。其次為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重癥肺結核、塵肺、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等
2.胸廓運動障礙性疾病:胸廓畸形如脊柱后側凸,較少見
3.肺血管疾病 肺小動脈栓塞等。
4.其他:原發性肺泡通氣不足及先天性口咽畸形、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等
病理改變:肺動脈高壓的形成
右心室肥大和右心功能不全
二、臨床表現:根據肺、心功能情況將肺心病分為代償期和失代償期
(一)肺、心功能代償期
癥狀——咳嗽、咳痰、氣急、喘息
活動 后感心悸、呼吸困難、乏力、運動耐受力下降
體征:有不同程度發紺和肺氣腫體征。
心音遙遠,肺動脈第二心音亢進
出現頸靜脈充盈
下肢可有輕微浮腫等
(二)肺、心功能失代償期
1.呼吸衰竭:常因急性呼吸道感染誘發,患者呼吸困難加重,發紺明顯,甚至出現嗜睡、昏迷、抽搐等肺性腦病的表現。
2.心力衰竭 (右心衰竭)
癥狀:心率增快、呼吸困難加重、乏力、上腹脹痛、尿少。
體征:頸靜脈怒張,肝頸靜脈回流征陽性、肝腫大,有壓痛,下肢乃至全身浮腫。
(三)并發癥:肺性腦病
酸堿失衡和電解質紊亂
心律失常
休克
消化道出血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等
其中肺性腦病是慢性肺心病死亡的首要原因
三、輔助檢查
(一)X線檢查:肺動脈高壓和右心室肥大的征象,為診斷肺心病的主要依據
(二)血液檢查:RBC、Hb ↑
(三)血氣分析:低氧血癥和(或)高碳酸血癥
如PaO2<60mmHg和(或)PaCO2>50mmHg時,表示有呼吸衰竭
(四) 心電圖:右心室肥大、肺型P波等。可為診斷肺心病的參考條件
(五)超聲心動圖檢查 :診斷肺心病。
(六)其他:肺功能檢查
痰細菌學檢查
四、治療:肺心病的治療以治肺為本、治心為輔為原則。
(一)急性加重期治療
1.控制感染:是最主要的治療原則
2.氧療:
原則:低濃度、低流量持續給氧,流量1~
呼吸道通暢:使用止喘、祛痰藥,翻身、背部叩擊、霧化吸入,是保持氣道通暢的重要措施。
3.控制心衰——強心、利尿、擴血管
使用利尿劑是以緩慢、小量、間歇為原則
使用洋地黃類藥時應以快速、小劑量為原則
4.控制心律失常
5.抗凝治療
(二)緩解期治療
(1)應用中西結合方法
(2)提高機體免疫力,如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
(3)家庭氧療
五、護理問題
1.氣體交換受損 與低氧血癥、CO2潴留、肺血管阻力增高有關。
重點 與呼吸道感染、痰粘稠有關。
3.體液過多 與心臟負荷增加、心肌收縮力下降、心排血量減少有關。
4.活動無耐力 與肺、心功能不全或缺氧有關。
5.睡眠型態紊亂 與呼吸困難、不能平臥、環境刺激有關。
6.潛在并發癥 肺性腦病、電解質紊亂。
六、護理措施
(一)及時清除痰液。改善肺泡通氣
(二)持續低流量吸氧
氧濃度一般在25%~30%,氧流量1~
(三)水腫病人——宜限制水、鹽攝入;準確記錄24小時出入液量
(四)改善營養狀態
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清淡飲食。少食多餐
(五)加強鍛煉
1.呼吸肌鍛煉如腹式呼吸和縮唇呼氣。
2.全身鍛煉如進行呼吸操和有氧活動。
3.耐寒鍛煉如用冷水洗臉、洗鼻等。
(六)慎用鎮靜劑
禁用麻醉劑及影響呼吸功能的鎮靜劑如嗎啡等,以免誘發或加重肺性腦病。
(七) 心理護理
七、健康教育
1. 介紹疾病發生、發展過程及去除病因和誘因的重要性。
2. 指導戒煙方法。
3.避免吸入塵埃、刺激性氣體。
4.指導病人適當休息,攝取足夠的熱量、營養、維生素和水分,保持口腔清潔。
5.指導病人堅持呼吸鍛煉和全身運動鍛煉。
6.指導病人合理使用藥物和注意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
例題:
1.男性,62歲,咳嗽30年,近日咯大量膿痰,氣憋,下肢水腫應考慮何故
A.肺心病右心衰
B.低蛋白血
C.攝鹽過多
D.下肢靜脈血栓
E.合并腎炎
『正確答案』A
2.關于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護理措施,下列哪項不正確
A.禁用麻醉劑
B.慎用鎮靜劑
C.給予每分鐘4~6L氧氣吸入
D.肺心功能失代償期應臥床休息
E.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
『正確答案』C
小結:抓住重點:
①肺心病最常見的病因是COPD;
②最主要的發病機制是肺動脈高壓導致右心衰竭;
③最主要的表現是呼吸衰竭和右衰竭的表現;
④診斷最主要依據是X線檢查有肺動脈高壓癥;
⑤急性加重期最主要的治療是控制感染;
⑥護理措施最重要的是給予持續低流量、低濃度吸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