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一節 小兒消化系統解剖生理特點
四、腸及腸道菌群
嬰兒腸道為身長的5-7倍,或坐高的10倍。吸收面積較大,利于消化吸收。
腸系膜相對較長且活動度大,易患腸套疊及腸扭轉。新生兒哺乳后結腸和直腸有細菌繁殖,母乳喂養兒以雙歧桿菌為主,人工喂養兒則以大腸埃希菌為主。
五、肝
肝相對大。但肝細胞和肝功能不成熟,嬰幼兒可在右肋緣下1-2cm觸及。
六.消化酶 各種酶類及胃酸均比成人少,活性較低。
一、口腔
唾液腺發育不成熟,3~4個月時唾液分泌逐漸增多,5~6個月時更為顯著,常出現生理性流涎。
二、食管
常發生胃食管反流,一般在小兒8~10個月時癥狀消失。新生兒食管長約l0cm,1歲時11~12cm,5歲時16cm,學齡兒童20~25cm。
三、胃
易發生溢乳和嘔吐。新生兒胃容量約30~60ml,1~3個月90~150ml,1歲時250~300ml,胃排空時間:水為1.5~2小時,母乳為2~3小時,牛乳為3~4小時。
七.嬰兒糞便
1.正常糞便:
⑴胎糞:新生兒最初排出的大便為深墨綠色、粘稠、無臭味,生后12小時開始排出。持續2—3天
⑵人乳喂養兒糞便
⑶牛、羊乳喂養兒糞便
⑷混合喂養兒糞便
2.異常糞便
在食物量及種類沒有改變的情況下,大便次數突然增加、變稀,為異常。若大便干結,多因進食蛋白質偏多、淀粉或糖過少或腸蠕動弱、水分吸收過多所致;若大便呈黑色,系腸上部及胃出血或用鐵劑藥物或大量進食含鐵食物所致;若大便帶血絲,多系肛裂、直腸息肉所致;若大便呈灰白色,則表示膽道梗阻。
例:胃-食管反流消失的年齡多為
A.8-10個月
B.6-8個月
C.1個月以后
D.3-5個月
E.1歲以后
參考答案解析:A
新生兒食管似漏斗狀,彈力組織和肌層尚不發達,食管下端賁門肌發育不成熟,控制能力較差,常發生胃食管反流,一般在小兒8—10個月時癥狀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