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或稱腹瀉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數增多和大便性狀改變為特征的兒科常見病。發病年齡多在2歲以下。
(一)感染性腹瀉
病原體侵入消化道,可致腸黏膜發生充血、水腫、炎癥細胞浸潤、潰瘍和滲出等病變,使食物的消化、吸收發生障礙,未消化的食物被細菌分解(腐敗、發酵),其產物造成腸蠕動亢進及腸腔內滲透壓升高引起腹瀉。另外,病原體產生毒素,使小腸液分泌增加,超過結腸的吸收能力導致腹瀉。腹瀉后丟失大量的水和電解質,引起脫水、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
(二)非感染性腹瀉
當攝入食物的量過多或食物的質發生改變,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而堆積于小腸上部,使局部酸度減低,腸道下部細菌上移和繁殖,使未消化的食物發生腐敗和發酵造成消化功能紊亂、腸蠕動亢進,引起腹瀉、脫水、電解質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