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科目】:葛藤豆科
【植物形態】:落葉多年生草質藤本, 長達10米.塊根粗大, 肥厚, 莖堅韌富纖維, 有棕褐色長硬毛.葉互生, 有長柄, 具棕色毛, 托葉盾狀, 小葉3片, 有短柄, 基部有線狀披針小托葉2枚, 頂生小葉菱形或菱狀廣卵形, 長10~15cm(厘米), 寬8~12cm(厘米), 基部圓形或鈍, 先端漸尖或突尖, 表面綠色, 有棕褐色平貼長硬毛, 背面灰綠色, 有白粉, 密生灰白色平貼長硬毛, 側生小葉斜廣卵形, 兩邊不對稱, 一側或兩側有1~2淺裂.花藍紫或紫色, 蝶形, 腋生總狀花序, 萼4裂, 旗瓣一般圓形, 頂端微凹, 雄蕊10枚, 2體, 雌蕊1枚, 花柱彎曲.莢果扁平, 密生黃色粗硬長毛.
【生態分布】:產我國南北各地; 多生于山坡, 叢林邊, 公路邊, 溪谷邊, 梯田邊草叢或灌叢中.
【藥用部分】:塊根、花、葉及莖的髓部中寄生的"葛藤蟲", 或根搗取淀粉稱"葛粉"均入藥, 夏秋季采收.
【作用功效】:葛根性味辛、甘、平; 能解表退熱, 生津止渴, 止瀉痢, 透疹.葛花性味甘、平、無毒.能退熱, 解酒, 治大醉酒毒和慢性酒精中毒, 腸風下血.葛粉能止瀉止吐, 開胃下食, 解酒毒及巴豆毒.
【用量用法】:根1~2錢, 葛花8分~2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