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科目】:棉筋條, 山絡(luò)麻, 狗糜子, 扁擔(dān)格子.椴樹科, 田麻科.
【植物形態(tài)】:落葉灌木, 幼枝具黃色星狀毛.葉互生, 卵形或菱狀卵圓形至卵狀橢圓形, 長4~12cm(厘米), 寬2~6.5cm(厘米), 基部楔形或?qū)捫ㄐ沃翀A形, 先端漸尖或急尖, 邊緣具不規(guī)則的鋸齒或重鋸齒, 基部3出脈, 表面粗糙; 背面沿葉脈疏生星狀毛, 脈腋有叢生毛, 葉柄長約6~15mm(毫米), 具星狀毛, 托葉線形.花小, 乳黃色, 傘形花序與葉對生, 花萼、花瓣均5片, 雄蕊多數(shù), 分離, 子房上位, 4室.核果, 橙黃色或紅色, 頂端2~4瓣裂.
【生態(tài)分布】:產(chǎn)我國南北各地; 多生于山坡稀疏的雜木林內(nèi)和林緣, 或郊野、溪邊灌叢中.
【藥用部分】:枝、葉入藥, 夏秋采集.
【作用功效】:性味甘、苦溫, 無毒.健脾養(yǎng)血.治小兒疳積及婦女崩帶.
【用量用法】:3~5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