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科目】:紅藤, 活血藤, 血藤, 血灌腸, 大血藤.木通科, 大血藤科.
【植物形態】:常綠木質大藤本, 長達10米.莖圓柱形, 有縱條紋, 扭曲, 幼枝紅色.葉互生, 小葉3枚, 各不相等, 葉柄長3~15cm(厘米), 中間小葉倒卵形, 全緣, 兩側小葉偏或橢圓形, 全緣; 表面暗綠色, 背面灰白色, 兩面均無毛且稍為光澤.花黃綠色, 單性異株, 腋生總狀花序, 雄花萼片, 花瓣及雄蕊均6枚; 雌花萼片, 花瓣均6枚, 退化雄蕊6枚, 心皮多數, 分離.果為聚合漿果, 每一果近于球形, 經約7cm(厘米), 暗藍色而被有白粉, 具有肉質果柄.種子球狀卵形, 基部為楔形, 黑色有光澤.
【生態分布】:特產我國中、南部至東部; 多生于闊葉林中及灌叢中.
【藥用部分】:根、藤入藥, 夏秋季采收.
【作用功效】:性味苦、平.能通經補血, 強筋壯骨, 行血, 驅蟲.治跌打損傷, 風濕疼痛, 闌尾炎, 血絲蟲病, 血暈, 血淋, 瘡癤等.
【用量用法】:5錢~1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