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由細胞學家PaPaniculaou在自己痰中發現而得名。是炎癥刺激所致。此細胞體積較小,圓形、卵圓形或梭形;胞質深紅色;胞核小圓形,致密深染,輕度核畸形。巴氏細胞來源可能是鱗狀化生細胞或者是喉部鱗狀上皮細胞因炎癥而變形所致。
12.又稱細針吸取活檢、細針吸取或針吸細胞病理學。是用細針穿刺病灶吸取少許細胞成分涂片,觀察病灶部位腫瘤或非腫瘤性組織細胞形態改變的一種診斷細胞學。目前已成為醫學上一個重要的診斷手段。近年來,在超聲、X線透視及CT等醫學影象診斷儀導向下進行穿刺吸取,可以準確地獲得局部病變器官的標本,但與一般自然脫落細胞學不同,細針吸取只能作為一般診斷手段,不能作為癌癥的偵察監測。對本法的評價,過去曾有一些分歧。現在認為應該被肯定并值得推廣,但也要看到其中存在的問題,應該積極而慎重地、有區別地開展,在工作中不斷總結、提高。
13.即重復性試驗。一般取幾個有臨床診斷意義(指高、中、低濃度)的標本進行多次重復測定。可分批內和批間重復性,其標準差的大小反映該法在這個均值(濃度)下的不精密度,常用隨機誤差(RE)表示。通常高濃度隨機誤差小,而低濃度反之。批內重復性變異系數要比批間小些。一個精密度較差的方法不可能獲得正確的結果。
14.指尿液外觀變化不明顯,而離心沉淀后進行鏡檢時能看到超過正常數量的紅細胞。
15.可因短時間攝入大量糖類而引起,因此為確診有無糖尿,必須檢查清晨空腹的尿液以排除飲食的影響。
16.指尿液中蛋白質在腎小管、集合管內凝固而形成的圓柱狀結構物,它的出現往往提示有腎實質性損害。
17.IgG指數等于(IgGcsf/ALBcsf)/(lgGs/ALBs),參考值<0.7.在90%的多發性硬化癥中增高,在非多發性硬化癥的其他感染或炎癥中有29%~57%病例也可異常。
18.紅細胞的生理性中心淡染區擴大,甚至成為環形紅細胞,提示其血紅蛋白含量明顯減少。常見于缺鐵性貧血。
19.當血管局部受損傷時,血小板發生粘附、聚集、釋放等一系列變化而形成的白色血栓。
20.是機體對外來抗原刺激所產生的一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即免疫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