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型題(答案見尾頁)
1、內源性凝血系統始動反應首先是( )。
A、Ⅻ因子被激活
B、組織因子(Ⅲ因子)激活
C、Ⅷ因子被激活
D、Ⅹ因子被激活
E、Ⅶ因子被激活
2、血管壁的止血功能,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 )。
A、收縮反應增強
B、血小板被激活
C、促止血物質釋放增多
D、局部血黏度降低
E、凝血系統激活
3、下列哪項是外源凝血途徑( )。
A、因子Ⅻ被激活到因子Ⅹa形成過程
B、因子Ⅻ活化到纖維蛋白形成過程
C、因子Ⅶ活化到纖維蛋白形成過程
D、因子Ⅲ的釋放到因子Ⅹ被激活的過程
E、因子Ⅱ被激活到Ⅹa形成過程
試題來源:[2017臨床醫學檢驗技術(士)考試寶典[免費下載]
查看其他試題,請掃描二維碼,立即獲得本題庫手機版
詳情咨詢
4、導致血小板聚集的因素中作用最強的是( )。
A、凝血酶
B、花生四烯酸
C、膠原
D、腎上腺素
E、ADP
5、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與下列哪種血小板功能有關( )。
A、黏附功能
B、聚集功能
C、分泌功能
D、凝血功能
E、維護血管內皮的完整性
6、全血的黏滯性主要取決于( )。
A、血漿蛋白含量
B、紅細胞數量
C、白細胞數量
D、紅細胞的疊連
E、NaCl的濃度
7、下列哪些不是存在于血漿的凝血因子( )。
A、因子Ⅰ
B、因子Ⅲ
C、因子Ⅴ
D、因子Ⅶ
E、因子Ⅸ
8、血管壁的止血功能,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 )。
A、收縮反應增強
B、血小板被激活
C、促止血物質釋放增多
D、局部血黏度降低
E、局部血黏度增加
9、血小板聚集功能與下列哪項無關( )。
A、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復合物
B、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
C、血漿纖維蛋白原
D、血漿鈣離子
E、TXA2
10、下列哪種情況使血液黏度增高( )。
A、血細胞比容明顯降低
B、切變率降低
C、纖維蛋白原減低
D、溫度增高
E、中度貧血
11、做PAgT時,試驗前1周內病人禁服阿司匹林類藥物其原因是( )。
A、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的釋放反應,抑制其聚集
B、阿司匹林促使血小板釋放反應,抑制其聚集
C、阿司匹林根本不影響血小板的釋放反應及其聚集
D、阿司匹林可減弱血小板的釋放反應及聚集
E、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的釋放,促進其聚集
12、蛋白C在下列哪一種物質的作用下,能轉變為有活性的蛋白C( )。
A、凝血酶
B、膜蛋白酶
C、糜蛋白酶
D、纖溶酶
E、α1抗胰蛋白酶
13、外源性凝血系統的起動因子( )。
A、Ⅺ因子
B、Ⅴ因子
C、Ⅲ因子
D、Ⅱ因子
E、Ⅻ因子
14、正常共同凝血途徑中,以下哪項是正確的( )。
A、因子Ⅸa,Ⅷa,PF3,Ca2+離子形成復合物
B、因子Ⅲ,Ⅶa,Ca2+離子形成復合物
C、因子Ⅹa,Ⅴa,PF3,Ca2+離子形成復合物
D、因子Ⅸ,Ⅷ,Ⅱ,磷脂,Ca2+離子形成復合物
E、因子Ⅻa,Ⅸa,PF3,Ca2+離子形成復合物
試題來源:[2017臨床醫學檢驗技術(士)考試寶典[免費下載]
查看其他試題,請掃描二維碼,立即獲得本題庫手機版
詳情咨詢
15、血小板黏附功能與下列哪一項無關( )。
A、血管內皮損傷暴露內皮下膠原蛋白
B、需有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
C、需有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
D、需有血漿纖維蛋白原
E、需要有血小板膜糖蛋白(GPIa/Ⅱa)
16、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 )。
A、血管壁參與內源凝血途徑
B、血小板不參與凝血過程
C、因子Ⅳ參與內源和外源凝血系統
D、血管壁參與外源凝血途徑
E、共同凝血途徑始于因子Ⅹ的激活
17、維生素K依賴性凝血因子不包括( )。
A、FⅡ
B、FⅦ
C、FⅨ
D、FⅩ
E、FⅪ
18、內源凝血途徑的始動因子是
A、FⅠ
B、FⅢ
C、FⅩ
D、FⅫ
E、FⅪ
19、完成血小板黏附功能所需條件是( )。
A、血小板數量增多
B、微血管壁的結構正常
C、GPⅠb和vWF含量正常以及內皮下層組織成分的存在
D、血漿總蛋白、血液電解質濃度及pH均正常
E、誘導劑的參與,GPⅡb/Ⅲa復合物與纖維蛋白原結合
20、因子Ⅳ在凝血過程中主要起的作用是( )。
A、參與凝血內源凝血途徑
B、參與凝血外源凝血途徑
C、參與凝血共同凝血途
D、參與凝血全過程
E、參與內源凝血途徑和共同途徑
21、正常情況下血漿中的多種凝血因子處于( )。
A、動態平衡
B、無活性狀態
C、活性狀態
D、激化狀態
E、部分活化,部分無活性狀態
22、纖維蛋白溶解過程可分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 )。
A、前活化素轉變為活化素
B、血漿素原轉變為血漿素
C、纖維蛋白形成纖維蛋白降解產物
D、α2巨球蛋白對凝血酶滅活
E、抗活化素抑制血漿活化素
23、內源凝血途徑的始動因子是下列哪一個( )。
A、Ⅷ
B、Ⅹ
C、Ⅻ
D、ⅩⅢ
E、Ⅺ
24、血管損傷后止血栓能正確定位于損傷部位有賴于血小板的哪項特性( )。
A、黏附
B、聚集
C、收縮
D、吸附
E、釋放
試題來源:[2017臨床醫學檢驗技術(士)考試寶典[免費下載]
查看其他試題,請掃描二維碼,立即獲得本題庫手機版
詳情咨詢
25、下列哪一項是反映血小板收縮功能的物質( )。
A、肌動蛋白和肌球蛋白
B、血小板第4因子
C、血小板促生長因子
D、血小板膜磷脂和膜糖蛋白
E、鈉泵和鈣泵
26、蛋白S(PS)在肝臟合成時,需依賴下列哪一物質( )。
A、蛋白C
B、維生素K
C、血栓調節蛋白
D、蛋白Z
E、肝素輔助因子
27、對凝血酶敏感的凝血因子包括( )。
A、FⅠ、FⅤ、FⅧ、FⅩⅢ
B、FⅢ、FⅣ
C、FⅡ、FⅦ、FⅨ、FⅩ
D、FⅡ、FⅢ、FⅣ、FⅦ
E、FⅠ、FⅢ、FⅤ、FⅩⅢ
28、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的生理功能是( )。
A、促進血液凝固
B、抑制血液凝固
C、促進纖維蛋白溶解
D、抑制纖維蛋白溶解
E、以上都不是
29、不是血小板誘導劑有( )。
A、ADP
B、腎上腺素
C、凝血酶
D、膠原
E、魚精蛋白
30、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形成微血栓的機制,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 )。
A、血漿中缺乏血小板聚集因子的抑制物
B、機體產生血小板表面相關IgG
C、機體產生免疫復合物
D、血小板聚集活性減低致血管擴張
E、免疫復合物損傷微血管壁,同時致敏血小板,使血小板被網狀內皮細胞清除
參考答案:
1、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內源凝血途徑(intrinsicpathway)是指由FⅫ被激活到FⅨa-Ⅷa-Ca2+-PF3復合物形成的過程。首先反應的是Ⅻ因子被激活。
2、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血管壁的止血功能表現:①收縮反應增強;②血小板的激活;③凝血系統的激活;④局部血黏度增高。
3、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外源凝血途徑是指從TF釋放到TF-FⅦa-Ca2+復合物形成的過程。
4、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理論上任何途徑的血小板聚集過程都涉及血小板活化,最終歸之于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復合物。凝血酶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凝血酶是最強的血小板活化劑。
5、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在黏附過程中,起vWF的受體作用。
6、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影響血液黏度的因素:①血細胞因素:紅細胞數量與血液黏度成正比;紅細胞體積越大,血液黏度越高;紅細胞變形能力減低,血液黏度增高;紅細胞聚集性越大使血液黏度增高。血小板數量增加、黏附及聚集性增高均可使血液黏度增高。白細胞。②血漿因素:血漿是牛頓液體。血漿中纖維蛋白原、球蛋白以及血脂增高均可使血液黏度增高。③其他因素:溫度、性別、pH及滲透壓均影響血液黏度。
7、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凝血因子目前包括14個,除因子Ⅲ存在于全身組織中,其余均存在血漿中。
8、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血管壁止血功能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收縮反應增強、血小板的激活、凝血系統激活(小血管損傷后,內皮下組分暴露,激活因子Ⅻ,啟動內源凝血系統;釋放組織因子,啟動外源凝血系統)和局部血黏度增高。
9、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血小板聚集是指血小板與血小板之間相互黏附形成血小板團的功能。參與的主要因素有誘導劑、GPⅡb/Ⅲa復合物、纖維蛋白原、Ca2+。誘導劑主要有ADP、膠原、凝血酶、腎上腺素、AA等。
10、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血液黏度隨其切變率的改變而改變。在低切變速率下,全血黏度高;在高切變率下,全血黏度低。
11、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阿司匹林因其可抑制環氧化酶,從而抑制TXA2的生成,發揮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12、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凝血酶與TM以1:1比例結合形成復合物,后者使PC釋放出小肽,生成活化蛋白C(APC)。
13、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組織損傷后所釋放的組織因子,即因子Ⅲ,進入血液后,其磷脂部分與鈣離子及Ⅶa形成復合物,從而激活因子Ⅹ變為Ⅹa。啟動外源性凝血系統。
14、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內源凝血途徑是指由FⅫ被激活到FⅨa-Ⅷa-Ca2+-PF3復合物形成的過程。外源凝血途徑是指從TF釋放到TF-FⅦa-Ca2+復合物形成的過程。共同凝血途徑是指由FⅩ的激活到纖維蛋白形成的過程,它是內外源系統的共同凝血階段。
15、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血小板粘附是指血小板粘著于血管內皮下組分或其他異物表面的功能。參與的主要因素有膠原、vWF、GPIb/Ⅸ復合物、GPIa/Ⅱa復合物。
16、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血小板的止血功能主要是通過粘附功能、聚集功能、釋放反應、促凝功能、血塊收縮功能和維護血管內皮的完整性等來完成的。
17、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依賴維生素K凝血因子包括FⅡ、FⅦ、FⅨ和FⅩ,其共同特點是在各自分子結構的氨基末端含有數量不等的γ羧基谷氨酸殘基,在肝合成中必須依賴維生素K。依賴維生素K凝血因子(依K因子)通過γ羧基谷氨酸與Ca2+結合,再與磷脂結合,這是依K因子參與凝血反應的基礎。
18、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內源凝血途徑:內源凝血途徑(intrinsic pathway)是指由FⅫ被激活到FⅨa-Ⅷa-Ca2+-PF3復合物形成的過程。外源凝血途徑:外源凝血途徑(extrinsic pathway)是指從TF釋放到TF-FⅦa-Ca2+復合物形成的過程。
19、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血小板粘附是指血小板粘著于血管內皮下組分或其他異物表面的功能。
20、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內源凝血途徑是指由FⅫ被激活到FIxa-Ⅷa-Ca2+-PF3復合物形成的過程。外源凝血途徑是指從TF釋放到TF-FⅦa-Ca2+復合物形成的過程。共同凝血途徑是指由FX的激活到纖維蛋白形成的過程因子Ⅳ。凝血的過程全都有Ca2+參與,Ca2+即是因子Ⅳ。
21、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凝血因子在正常的生理條件下,一般處于無活性狀態。
22、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纖維蛋白溶解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①前活化素轉變為活化素;②纖溶酶原轉變為纖溶酶;③形成纖維蛋白降解產物。
23、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內源凝血途徑(intrinsicpathway)是指由FⅫ被激活到FIXa-Ⅷa-Ca2+-PF3復合物形成的過程。
24、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血小板黏附是指血小板粘著于血管內皮下組分或其他異物表面的功能。能正確定位于損傷部位并形成血栓,堵住傷口,止血。
25、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血小板中的肌動蛋白和肌球蛋白,能反應血小板的收縮功能。
26、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PS和PC由肝臟合成,是依賴維生素K的抗凝物質。
27、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對凝血酶敏感的凝血因子:包括FⅠ、FⅤ、FⅧ、FⅩⅢ,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對凝血酶敏感。
28、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纖維蛋白(原)降解機制:PL不僅降解纖維蛋白,而且可以降解纖維蛋白原。PL降解纖維蛋白原產生X片段、Y片段及D、E片段。降解纖維蛋白則產生X’、Y’、D’、E’片段。上述所有的片段統稱為纖維蛋白降解產物(FDP),FDP有抑制血液凝固的作用。
29、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血小板的誘導劑主要有ADP、膠原、凝血酶、腎上腺素、AA等。
30、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血小板能充填受損血管內皮細胞脫落所造成的空隙,參與血管內皮細胞的再生和修復過程,故能增強血管壁的抗力,減低血管壁的通透性和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