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題(答案見尾頁)
1、魏氏法血沉測定使用的抗凝劑是
A、雙草酸鹽
B、草酸鈉
C、乙二胺四乙酸鈉
D、草酸鉀
E、枸櫞酸鈉
2、用玻片法做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的缺點是
A、容易使血液中水分蒸發(fā)
B、染色時間較試管法長
C、重復性較好
D、有時結(jié)果偏高
E、以上都不對
3、不會造成血沉加快的因素是
A、血沉管傾斜
B、室溫高于25℃
C、標本有血凝塊
D、標本溶血
E、測定管的內(nèi)
試題來源:[2017臨床醫(yī)學檢驗技術(shù)(士)考試寶典[免費下載]
查看其他試題,請掃描二維碼,立即獲得本題庫手機版
詳情咨詢
4、用魏氏法測定血沉,抗凝劑與血液的比例為
A、1:1
B、1:2
C、1:3
D、1:4
E、1:9
5、血紅蛋白減少大于紅細胞減少見于
A、急性失血性貧血
B、缺鐵性貧血
C、惡性貧血
D、再生障礙性貧血
E、溶血性貧血
6、白細胞總數(shù)與中性粒細胞百分率均增高同時有明顯核左移時,常表示
A、造血功能衰退
B、預后良好
C、感染嚴重
D、輕度感染
E、感染已近恢復期
7、嗜酸性粒細胞乙醇-伊紅稀釋液中加入碳酸鉀的作用是
A、破壞白細胞、紅細胞,并促進嗜酸性顆粒著色
B、保護嗜酸性粒細胞
C、抗凝劑
D、為嗜酸性粒細胞保護劑
E、染料使嗜酸性粒細胞著色
8、嗜堿性粒細胞在整個生理功能中突出的特點是參與
A、過敏反應
B、趨化作用
C、胞飲作用
D、脫顆粒作用
E、以上都是
9、成人粒細胞缺乏癥是指外周血白細胞計數(shù)及中性粒細胞絕對值持續(xù)低于下列哪一項
A、中性粒細胞絕對值<1.8×109/L
B、中性粒細胞絕對值<0.5×109/L
C、中性粒細胞絕對值<1.5×109/L
D、中性粒細胞絕對值<0.8×109/L
E、中性粒細胞絕對值<0.6×109/L
10、關(guān)于中性粒細胞反應性增多的敘述,錯誤的是
A、機體對各種病因的應激反應
B、動員骨髓儲備池中的粒細胞釋放
C、動員邊緣池粒細胞進入循環(huán)池
D、增多的粒細胞主要是原始或幼稚粒細胞
E、急性溶血所致的中性粒細胞增高屬反應性增多
11、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在接觸抗原后繁殖的主要場所是
A、肝和淋巴結(jié)
B、脾和淋巴結(jié)
C、骨髓和淋巴結(jié)
D、淋巴結(jié)
E、胸腺和淋巴結(jié)
12、不會引起白細胞數(shù)量增多的疾病是
A、流行性出血熱
B、傷寒
C、狂犬病
D、百日咳
E、急性心肌梗死
13、中性粒細胞中的顆粒在生長過程中受阻或發(fā)生變性后可形成
A、中毒顆粒
B、空泡
C、杜勒小體
D、核棘突
E、核變性
14、引起中性粒細胞數(shù)量增加的疾病是
A、傷寒
B、瘧疾
C、心肌梗死
D、過敏性休克
E、副傷寒
試題來源:[2017臨床醫(yī)學檢驗技術(shù)(士)考試寶典[免費下載]
查看其他試題,請掃描二維碼,立即獲得本題庫手機版
詳情咨詢
15、白細胞稀釋液不能破壞哪一種紅細胞
A、正常紅細胞
B、畸形紅細胞
C、網(wǎng)織紅細胞
D、有核紅細胞
E、棘形紅細胞
16、與遺傳性疾病有關(guān)的粒細胞異常形態(tài)改變是
A、Alder-Reilly畸形
B、Dohle小體
C、棒狀小體
D、Mott細胞
E、棘形細胞
17、中性粒細胞空泡變性認為是
A、細胞脂肪性變
B、糖原顆粒變性
C、染色不佳
D、胞質(zhì)溶解
E、內(nèi)質(zhì)網(wǎng)變性
18、下列哪項與中性粒細胞的退行性變無關(guān)
A、胞體腫大
B、核固縮
C、核棘突
D、核溶解
E、結(jié)構(gòu)模糊
19、中性粒細胞的生理性變化不包括
A、新生兒白細胞數(shù)一般在(15~30)×109/L
B、女性妊娠期白細胞總數(shù)增高
C、安靜狀態(tài)下白細胞數(shù)較低
D、急性失血時白細胞數(shù)增高
E、冷水刺激后白細胞數(shù)增高
20、與白細胞形態(tài)異常無關(guān)的變化是
A、中毒顆粒
B、卵磷脂小體
C、Dohle小體
D、棒狀小體
E、Russell小體
21、血液檢驗中,下列哪項指標參考值無性別差異
A、白細胞計數(shù)
B、紅細胞計數(shù)
C、血紅蛋白測定
D、血細胞比容
E、血沉
22、關(guān)于中性粒細胞中毒顆粒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比正常中性顆粒粗大
B、染色呈黑色或紫黑色
C、可遍布于細胞核上
D、大小不等
E、分布不均勻
23、關(guān)于白細胞核左移,下列敘述哪項較為確切
A、外周血桿狀核粒細胞增多,甚至出現(xiàn)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原幼粒等更幼稚細胞為核左移
B、外周血涂片中出現(xiàn)幼稚細胞稱核左移
C、未成熟的粒細胞出現(xiàn)在外周血中稱核左移
D、分類中發(fā)現(xiàn)很多細胞核偏于左側(cè)的粒細胞稱核左移
E、中性粒細胞五葉核以上者超過3%
24、不屬于中性粒細胞毒性變化的是
A、Russell小體
B、中毒顆粒
C、空泡
D、Dohle小體
E、退行性變
25、在疾病過程中,出現(xiàn)中性粒細胞核象右移常提示
A、預后不良
B、預后良好
C、機體抵抗力好
D、骨髓造血功能旺盛
E、中性粒細胞成熟障礙
試題來源:[2017臨床醫(yī)學檢驗技術(shù)(士)考試寶典[免費下載]
查看其他試題,請掃描二維碼,立即獲得本題庫手機版
詳情咨詢
26、不會引起嗜堿性粒細胞數(shù)量增多的疾病是
A、蕁麻疹
B、潰瘍性結(jié)腸炎
C、真性紅細胞增多癥
D、急性淋巴結(jié)炎
E、嗜堿性粒細胞性白血病
27、特異性體液免疫應答的主要免疫活性細胞是
A、T淋巴細胞
B、B淋巴細胞
C、巨噬細胞
D、朗格漢斯細胞
E、Th1細胞
28、關(guān)于核左移定義的敘述,錯誤的是
A、再生性左移,其白細胞總數(shù)增高
B、退行性左移,其白細胞總數(shù)不增高或減低
C、指外周血涂片中中性桿狀核粒細胞計數(shù)<5%
D、指外周血涂片中中性桿狀核粒細胞增多,可出現(xiàn)幼稚細胞
E、根據(jù)病情嚴重程度,分為輕度左移、中度左移和重度左移
29、白細胞計數(shù)反映的白細胞數(shù)量是
A、循環(huán)池
B、成熟池
C、邊緣池
D、分裂池
E、儲存池
30、引起淋巴細胞數(shù)量減低的疾病是
A、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白血病性淋巴肉瘤
B、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接觸放射線
C、急性大葉性肺炎、結(jié)核
D、急性大葉性肺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
E、風疹、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
參考答案:
1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魏氏法血沉測定取109mmol/L枸櫞酸鈉作為抗凝劑。
2、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玻片法做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取血量少、染色時容易使混合血液中的水分蒸發(fā),染色時間偏短,造成結(jié)果偏低;試管法較易掌握,重復性較好,必要時可以從混合血液中再取標本,重新涂片復查。
3、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血沉管應完全直立,若血沉管傾斜3°,沉降率增加30%;室溫過高使血沉加快,室溫過低使血沉減慢;標本中有血凝塊時,血漿中纖維蛋白原減少,使血沉減慢;血沉管直徑越大血沉越快。
4、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魏氏法測定血沉,抗凝劑與血液比例為1:4。
5、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發(fā)生大細胞性貧血或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時,紅細胞計數(shù)與血紅蛋白濃度不成比例。大細胞性貧血的血紅蛋白濃度相對偏高,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的血紅蛋白濃度減低,但紅細胞計數(shù)可正常。缺鐵性貧血屬于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6、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中度左移指白細胞總數(shù)及中性粒細胞百分數(shù)均增高,桿狀核粒細胞>10%并有少數(shù)晚幼粒細胞和中毒性改變,表示有嚴重感染。
7、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嗜酸性粒細胞稀釋液種類繁多,有伊紅-丙酮稀釋液、Hinkelman稀釋液、乙醇-伊紅稀釋液、皂素-甘油稀釋液、溴甲酚紫稀釋液和固綠稀釋液等。雖配方不同,但作用大同小異,分為:嗜酸性粒細胞保護劑(如乙醇、丙酮、乙二醇)、嗜酸性粒細胞著色劑(如溴甲酚紫、伊紅、固綠等)、破壞其他細胞和增強嗜酸性粒細胞著色物質(zhì)(如碳酸鉀、草酸銨)、抗凝劑(如檸檬酸鈉、EDTA)、防止乙醇和液體揮發(fā)劑(如甘油)。
8、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嗜堿性粒細胞(B)是由骨髓干細胞所產(chǎn)生。嗜堿性粒細胞內(nèi)的顆粒含有組胺、肝素、過敏性慢反應物質(zhì)、嗜酸性粒細胞趨化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等,突出的作用是參與過敏反應,細胞表面有IgE和FC受體,與IgE結(jié)合即被致敏。
9、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當中性粒細胞絕對值低于1.5×109/L,稱為粒細胞減低癥,低于0.5×109/L時,稱為粒細胞缺乏癥。
10、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中性粒細胞反應性增多是機體的應激反應,動員骨髓儲備池中的粒細胞釋放或邊緣池粒細胞進入血循環(huán),增多白細胞大多為分葉核粒細胞或桿狀核粒細胞。因此D選項的說法錯誤。
11、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淋巴細胞(L)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細胞/祖細胞,分為兩種:在骨髓、脾、淋巴結(jié)、其他淋巴組織生發(fā)中心發(fā)育成熟者稱為B淋巴細胞;在胸腺、脾、淋巴結(jié)和其他淋巴組織,依賴胸腺素發(fā)育成熟者稱為T淋巴細胞。
12、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白細胞增多包括兩類:①反應性增多,主要見于急性感染或炎癥;廣泛組織損傷或壞死;急性溶血;急性失血;急性中毒等。②異常性增多主要見于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真性RBC增多癥,骨髓纖維化等)。
13、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中毒顆粒被認為是中性粒細胞特異性顆粒在生成過程中受阻或顆粒發(fā)生變性所致,見于嚴重的化膿菌感染及大面積燒傷等。
14、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中性粒細胞反應性增多常見于急性感染或炎癥(流行性出血熱、流行性乙型腦炎和狂犬病等)、廣泛組織損傷或壞死(大面積燒傷、凍傷、血管栓塞如心肌梗死和肺梗死等)、急性溶血、急性失血、急性中毒、惡性腫瘤、其他原因(如類風濕關(guān)節(jié)炎、痛風、應用皮質(zhì)激素、腎上腺素、氯化鋰等)。
15、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有核紅細胞不能被白細胞稀釋液破壞,計數(shù)時與白細胞一同被計數(shù),使白細胞計數(shù)值假性增高。
16、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Alder-Reilly畸形的細胞質(zhì)內(nèi)含有巨大、深染的嗜天青顆粒,染深紫色。見于脂肪軟骨營養(yǎng)不良、遺傳性黏多糖代謝障礙。Pelger-Huet畸形,Chediak-Higashi畸形也與遺傳性疾病有關(guān)。
17、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中性粒細胞空泡變性可為單個或多個。大小不等,也可在核中出現(xiàn),被認為是細胞脂肪變性的結(jié)果。
18、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中性粒細胞的退行性變表現(xiàn)為胞體腫大,結(jié)構(gòu)模糊,邊緣不清晰,核固縮,核腫脹,核溶解等。
19、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新生兒白細胞較高,可達(15~30)×109/L,3~4d后降至10×109/L,約保持3個月,逐漸減至成人水平;妊娠超過5個月白細胞可達15×109/L以上,妊娠最后1個月波動于(12~17)×109/L,分娩時白細胞可達34×109/L,分娩后2~5d內(nèi)恢復正常;安靜狀態(tài)下白細胞數(shù)較低,劇烈運動、劇痛、情緒激動使白細胞顯著增高;冷熱水浴、日光或紫外線照射等使白細胞輕度增高;急性失血屬于中性粒細胞病理性增多。
20、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卵磷脂小體為圓形或卵圓形,大小不等,多大于血小板,小于紅細胞,折光性強。正常前列腺液涂片中數(shù)量較多,分布均勻。前列腺炎時數(shù)量常減少或消失,分布不均,有成簇分布現(xiàn)象。
21、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白細胞計數(shù):參考值成人:(4~10)×109/L。新生兒:(15~20)×109/L。6個月~2歲:(11~12)×109/L。兒童:(5~12)×109/L。
22、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中性粒細胞中毒顆粒比正常中性顆粒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勻,染色較深,呈黑色或紫黑色。
23、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核左移:外周血中桿狀核粒細胞增多或(和)出現(xiàn)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細胞時稱為核左移,包括再生性左移和退行性左移。
24、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Russell小體屬于漿細胞形態(tài)異常。在漿細胞內(nèi)、數(shù)目不等、大小不一、直徑2~3μm紅色小圓球。
25、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中性粒細胞核分葉5葉以上者超過3%則稱為核右移,為造血物質(zhì)缺乏、脫氧核糖核酸減低、骨髓造血功能減退所致。常見于營養(yǎng)性巨幼細胞性貧血、惡性貧血、抗代謝藥物應用后。在疾病過程中突然出現(xiàn),常提示預后不良。
26、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嗜堿性粒細胞增多常見于:①過敏性或炎癥性疾病,如蕁麻疹、潰瘍性結(jié)腸炎;②骨髓增生性疾病,如真性紅細胞增多癥、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③嗜堿性粒細胞白血病。
27、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B淋巴細胞壽命較短,經(jīng)抗原激活后,分化為漿細胞,產(chǎn)生特異性抗體,參與體液免疫,是人體主要的免疫活性細胞。
28、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外周血中桿狀核粒細胞增多或(和)出現(xiàn)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細胞時稱為核左移。再生性左移是指核左移伴有白細胞總數(shù)增高者。退行性左移指核左移而白細胞總數(shù)不增高、甚至減低者。根據(jù)病情嚴重程度,分為輕度左移、中度左移和重度左移。①輕度左移:僅桿狀核粒細胞增多>5%,表示感染程度較輕。②中度左移:桿狀核粒細胞>10%并有少數(shù)晚幼粒細胞和中毒性改變,表示有嚴重感染。③重度左移:白細胞總數(shù)及中性粒細胞百分數(shù)明顯增高,桿狀核粒細胞>25%,并出現(xiàn)幼稚的粒細胞。
29、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循環(huán)池:進入外周血的成熟粒細胞有一半隨血液而循環(huán),白細胞計數(shù)值就是循環(huán)池的粒細胞數(shù)。
30、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淋巴細胞數(shù)量減低常見于接觸放射線、應用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嚴重化膿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