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腸外營養
本節考點:
(1)適應證
(2)營養素及制劑
(3)輸注方法
(4)輸注途徑
(5)并發癥
(6)護理措施
腸外營養(PN)是指經靜脈途徑供給營養。如病人禁食,全部營養都通過靜脈供給,稱為全胃腸外營養(TPN)。
(一)適應證
胃腸道消化吸收功能障礙;腹瀉嘔吐嚴重的;因疾病或治療需要胃腸道休息的;高代謝狀態,胃腸營養不能滿足的;腫瘤放、化療時期等。
(二)營養素及制劑
1.葡萄糖 是非蛋白質能源之一,成人對葡萄糖的代謝是4~5g/(kg·d),如供給過多過快,將有部分葡萄糖轉化為脂肪而沉積于肝臟,為促進合成及葡萄糖的利用可加胰島素。
2.脂肪 脂肪乳劑是由植物油、乳化劑和等滲劑組成,供給能量和必需脂肪酸,其供能量占總能量的20%~30%,成人1~2g/kg。
3.氨基酸 氨基酸作為氮源,合成人體的蛋白質,每日氨基酸用量為1~1.5g/kg,為總能量的15%~20%。復方結晶氨基酸溶液分為平衡型和非平衡型兩大類,平衡型氨基酸溶液適用于多數人需要,其所含必需氨基酸與非必需氨基酸的比例符合人體基本代謝需求;而非平衡型氨基酸溶液,根據病人的特殊需要設計特殊處方。過去認為異亮、亮、纈、色、苯丙、蛋、賴、蘇氨酸8種必需氨基酸,現在認為必需和非必需是相對的,對于某些氨基酸在代謝和多發性損傷、嚴重感染、手術等應激狀態下的作用引起重視,如谷氨酰胺在應激狀態下需要量大增,體內合成遠遠不能滿足,而嚴重不足將引起腸黏膜萎縮,導致細菌移位和腸道毒素入血等影響多臟器的功能,因此必須補充,所以稱為條件氨基酸。精氨酸有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
4.維生素和礦物質 維生素種類很多,可分為水溶性和脂溶性兩大類,水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B族、C和生物素,體內無儲備,一旦不能進食即要缺乏,脂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D、E和K,體內有一定的儲備,短期禁食不致缺乏。在感染、損傷、手術等應激狀態時,機體對部分水溶性維生素需要量增加,因此要增加維生素D、B6的供給。同時要根據病人情況補充鈉、鉀、鈣、磷、鎂、氯等電解質。鋅、銅、鐵、硒、鉻、錳等微量元素都參與酶的組成、三大營養物的代謝、組織生長和修復,注意適當補充。
(三)輸注方法
1.全營養混合液(TNA) 又稱全合一(AIO),其優點是合理的熱氮比和多種營養素同時進入體內,增加了節氮效果;減少了代謝性并發癥的發生;不必多次更換,簡化過程和減少感染機會。
2.單瓶輸注 由于各營養素非同時輸注,易造成營養素的浪費,引起并發癥及操作繁瑣。
(四)輸注途徑
(1)周圍靜脈:操作簡單、相對安全,但受到一定的限制,包括所給營養液的濃度、速度、時間,一般不能超過2周。
(2)中心靜脈:可以較長時間使用,但并發癥較多而嚴重。
(五)并發癥
氣胸、水胸、血胸、空氣栓塞、導管移位及滲漏、血栓性靜脈炎、穿刺部位感染、導管敗血癥、腸源性感染、非酮性高滲性高血糖性昏迷、低血糖、高血脂、肝膽系統損害等。
(六)護理措施
1.保證營養液及輸注器具清潔無菌 營養液要在無菌環境下配制,放置于4℃以下的冰箱內暫存,并于24小時內用完。
2.營養液中嚴禁添加其他治療用藥。
3.控制輸注速度 避免輸注過快引起并發癥和造成營養液的浪費,葡萄糖輸注速度應控制在5mg/(kg·min)以下,輸注20%的脂肪乳劑250ml約需4~5小時。
4.高熱的護理 腸外營養輸注過程中可能出現高熱,其原因可能是營養液產熱;也可能是營養物的過敏;還可能是導管感染,需查明原因給以處理。
5.導管護理 穿刺插管部位每日消毒、更換敷料,并觀察和記錄有無紅腫感染現象,如有感染應通知醫生并拔管,同時管端細菌培養。
6.保持導管通暢 避免導管扭曲、擠壓,輸注結束時用肝素稀釋液封管,防止血栓形成。
例題:
以下哪項是營養不良的臨床表現
A.幽門梗阻
B.多發性損傷
C.腸瘺
D.長期腹瀉
E.貧血
『正確答案』E
人體長時間饑餓時的主要能量來源于
A.糖原
B.脂肪
C.蛋白質
D.微量元素
E.維生素
『正確答案』B
以下哪項不是腸內營養的供給途徑
A.經鼻胃管
B.經鼻腸管
C.經胃造瘺
D.經回腸造瘺
E.經空腸造瘺
『正確答案』D
預防腸內營養病人出現胃腸道并發癥,護理時應注意
A.從低濃度、小劑量、慢速度開始
B.從低濃度、大劑量、慢速度開始
C.從高濃度、小劑量、慢速度開始
D.從高濃度、小劑量、快速度開始
E.從高濃度、大劑量、快速度開始
『正確答案』A
腸內營養的適應證
A.腹瀉嘔吐嚴重者
B.胃腸道有活動性出血者
C.胃腸道有一定消化吸收功能者
D.腸道梗阻者
E.嚴重腸道炎癥者
『正確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