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尿異常及護理
1.尿頻 排尿次數增多而每次尿量減少,常見于泌尿、生殖道炎癥、膀胱結石、前列腺增生等引起。
2.尿急 有尿意即迫不及待地要排尿且難以自控,但尿量卻很少。常與尿頻同時存在。多見于下尿路急性炎癥或膀胱容量顯著縮小。
3.尿痛 排尿時感到尿道疼痛,亦為炎癥表現。
4.排尿困難 尿液不能通暢地排出。一般由膀胱以下尿路梗阻引起。
5.尿潴留 分為急性與慢性兩類。急性尿潴留常見于膀胱頸部以下尿路嚴重梗阻,突然不能排尿,使尿液滯留于膀胱內或腹部、會陰部手術后引起,膀胱過度充盈后逼尿肌發(fā)生彈性疲勞,暫時失去逼尿功能。慢性尿潴留常見于膀胱頸部以下尿路不完全性梗阻或神經源性膀胱,起病緩慢,表現為膀胱充盈、排尿困難,可不引起疼痛或僅感輕微不適。
6.尿失禁 尿不能控制而自主排出。包括四種類型:
(1)真性尿失禁:又稱完全性尿失禁,常見原因為外傷、手術、先天性疾病引起的膀胱頸和尿道括約肌受損。
(2)壓力性尿失禁:當腹壓突然增加如咳嗽、噴嚏、大笑、突然起立時,尿液隨意地流出。多見于經產婦。
(3)充溢性尿失禁:又稱假性尿失禁,指膀胱功能完全失去代償,膀胱過度充盈,壓力增高,而引起尿液不斷溢出。見于各種原因所致慢性尿潴留。
(4)急迫性尿失禁:嚴重的尿頻、尿急而膀胱不受意識控制而發(fā)生的尿液排空,通常發(fā)生于膀胱的嚴重感染。
二、尿液異常及護理
1.血尿 尿液中含有血液。根據尿液含血量的多少,可分為鏡下血尿和肉眼血尿。
(1)鏡下血尿:正常人尿鏡檢每高倍視野可見到0~2個紅細胞,離心后每高倍視野紅細胞超過2個,即為不正常。常為泌尿系慢性感染、結石、急性或慢性腎炎及腎下垂所致。
(2)肉眼血尿:肉眼能見到血色的尿,稱為肉眼血尿。常為泌尿系腫瘤、急性膀胱炎、急性前列腺炎、膀胱結石或創(chuàng)傷等引起。根據出血部位與血尿出現階段的不同,肉眼血尿可分為:①初始血尿:提示病變在膀胱頸部或尿道;②終末血尿:提示病變在膀胱頸部、三角區(qū)或后尿道;③全程血尿:提示病變在膀胱或其以上部位。
2.膿尿 離心尿每高倍視野白細胞超過3個以上為膿尿。當尿路感染時可大量增多,成堆出現,又稱膿細胞。
3.乳糜尿 尿液中含有乳糜或淋巴液,也可混有大量脂肪、蛋白質、紅白細胞及纖維蛋白原。常為絲蟲病的后遺癥。
4.晶體尿 在各種因素影響下,尿中有機或無機物質沉淀、結晶,形成晶體尿。常見于尿液中鹽類過飽和狀態(tài)時,有時呈石灰水樣,靜置后有白色沉淀物。
5.少尿或無尿 每日尿量少于400ml為少尿;少于100ml為無尿;由急性腎衰竭所致。無尿應與尿潴留區(qū)別;無尿是腎臟不能分泌尿液,膀胱是空虛的;尿潴留是膀胱內有尿而排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