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糞便檢查
(一)糞便常規檢查
1.標本采集法 留取有膿血、黏液部分似蠶豆大的糞便一塊,置于清潔不吸水的紙盒或小瓶內,標本必須新鮮,防止尿液混入。
2.檢查內容及臨床意義
(1)一般性狀檢查:
1)顏色和性狀:正常成人糞便為黃褐色圓柱狀軟便,嬰兒糞便呈金黃色,病理情況下,可有以下改變:
①食糜樣或稀汁樣便:見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腹瀉;
②黏液、膿樣或膿血便:見于痢疾、潰瘍性結腸炎、直腸癌;
③凍狀便:過敏性結腸炎病人常于腹部絞痛之后,排出粘凍狀便;
④柏油樣便:黑色富有光澤,呈柏油樣,見于各種原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
⑤鮮血便:見于腸道下段出血性疾病,如痢疾、結腸癌、痔瘡等;
⑥白陶土樣便:見于各種原因引起的阻塞性黃疽;
⑦綠色稀便:見于乳兒消化不良,因腸蠕動過快,膽綠素由糞便中排出所致;
⑧細條狀便:經常排細條狀或扁條狀糞便,說明有腸狹窄,見于直腸癌;
⑨米泔樣便:呈白色淘米水樣,內含黏液片塊、量多,見于霍亂和副霍亂。
2)氣味:正常糞便因含吲哚及糞臭素,故有臭味。慢性胰腺炎、腸道消化不良或直腸癌潰爛繼發感染時,可有惡臭。
3)寄生蟲體:肉眼可見蛔蟲、蟯蟲、絳蟲節片等較大蟲體。
(2)顯微鏡檢查:
1)寄生蟲卵及原蟲:對寄生蟲病和原蟲感染有確定診斷的價值。
2)細胞:糞便鏡檢見紅細胞,為腸道下段炎癥或出血,如痢疾、結腸癌、痔瘡等。
腸炎病人糞便于鏡下可見少量白細胞,細菌性痢疾病人糞便于鏡下可見大量與黏液相混的膿細胞和巨噬細胞。
(二)糞便隱血試驗
對疑有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的病人,應進行糞便隱血檢查。
1.標本采集法 隱血檢查前,指導病人應避免服用鐵劑、維生素C、動物血、肝臟、瘦肉以及大量綠葉蔬菜3天,如有牙齦出血,勿咽下血性唾液,以防糞便隱血檢查呈假陽性。
2.參考值 正常人呈陰性反應。
3.臨床意義 在消化性潰瘍時陽性率為40%~70%,呈間斷陽性,消化道癌癥時(如胃癌)陽性率可達95%,呈持續陽性。其他各種疾病所致的消化道出血,均可呈陽性反應。
五、常用腎功能檢查
(一)內生肌酐清除率
1.標本采集法
(1)試驗前和試驗日進食低蛋白飲食共3天,禁食肉類(無肌酐飲食),避免劇烈運動。
(2)試驗日晨8時排空膀胱棄去尿液,此后至次日晨8時的24小時尿液收集于加有甲苯防腐劑的標本瓶內。
(3)試驗日抽取靜脈血2~3ml,注入抗凝管內,充分混勻。
(4)將血、尿標本同時送驗。
(5)測量身長、體重,以計算體表面積。
2.參考值 正常人內生肌酐清除率,若以1.73m2為標準體表面積加以矯正,則正常范圍為109~148L/24h(或80~120ml/min),平均值為128L/24h(或100ml/min)。
(二)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測定
參考值 血清尿素氮測定3.2~7.1mmol/L;血清肌酐測定:50~110mmol/L。
(三)尿濃縮與稀釋功能試驗
1.標本采集法晝夜尿比重測定法。
(1)試驗日病人進食普通飲食,但每餐含水量應在500~600ml,除此外不另進飲食。
(2)試驗日晨8時排尿棄去。
(3)自晨8時至晚8時的12小時內,每小時排尿(全量)1次,分別置于清潔標本瓶內。
(4)自晚8時至次晨8時的12小時內全部尿液另集中于大清潔標本瓶內。
2.參考值 日間尿量與夜間尿量之比為3:1~4:1;12小時夜間尿量不應超過750 ml;尿液最高比重應在1.020以上;最高比重與最低比重之差不應少于O.009。
例題:
下列哪項檢查,主要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
A.酚紅排泄試驗
B.尿液常規檢查
C.尿濃縮稀釋試驗
D.內生肌酐清除率檢查
E.1小時尿細胞排泄率檢查
『正確答案』D
例題:
需要測量身高、體重及體表面積的腎功能檢查項目是:
A.內生肌酐清除率
B.酚紅排泄試驗
C.血尿素氮測定
D.血肌酐測定
E.尿濃縮稀釋功能試驗
『正確答案』A
六、常用肝功能檢查
(一)血白蛋白總量及白蛋白與球蛋白比值(A/G)測定
1.參考值 正常人血白蛋白總量為60~80g/L,其中自蛋白為40~55g/L,球蛋白為20~30g/L;A/G之比約為1.5:1~2.5:1。
2.臨床意義
(1)白蛋白顯著降低,表示肝細胞有嚴重損傷,預后欠佳。見于嚴重肝炎及晚期肝硬化。
(2)白蛋白顯著降低的肝外疾患有營養不良及消耗性疾病、腎炎、腎病綜臺征、慢性胃腸道疾病。
(3)球蛋白增高見于慢性肝炎、肝硬化。
(4)A/G比值減低或倒置最常見于嚴重肝損害,如慢性肝炎,肝硬化,原發性肝癌等。
(二)血白蛋白電泳
參考值 白蛋白61%~71%,α1球蛋白3%~4%,α2球蛋白6%~10%,β球蛋白7%~11%和γ球蛋白9%~18%(醋酸膜法)。
(三)血清總膽紅素和血清直接膽紅素測定
此項試驗可準確測定血清中總膽紅素含量和直接膽紅素含量。
參考值 血清總膽紅素測定1.7~17.1μmol/L(0.1~1.Omg/dl);血清直接膽紅測
定O~4μmol/L(O~O.2mg/dl)。
臨床意義:
(1)判斷黃疸程度:總膽紅素在17~34μmol/L為隱性黃疸;34~170μmol/L為輕度黃疸;170~340μmol/L為中度黃疸;>350μmol/L為重度黃疸。
(2)根據總膽紅素與直接膽紅素的比率判斷黃疸類型,其中阻塞性黃疸的直接膽紅素最高,肝細胞性黃疸次之(表2-1-2)。
(四)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測定(ALT)
曾稱血清谷丙轉氨酶(GPT),此酶廣泛存在于肝、心、腦、腎、腸等組織細胞中,以肝細胞中含量最高,比血清中高2000倍。
參考值:80μ/L以上有診斷價值。ALT顯著增高見于急性肝炎;中度增高見于肝硬化、肝癌、慢性肝炎;輕度增高見于膽道疾病、心肌炎、腦血管病等。
七、其他生化檢查
(一)血清電解質測定
1.血鈉、血氯化物、血鉀 血鈉、血氯化物、血鉀為臨床上常用的血液生化檢驗項目。通過對以上物質的檢驗可了解人體內電解質的含量,為補充電解質維持體內滲透壓及酸堿平衡提供依據。是臨床治療嚴重失水、心力衰竭等所必不可少的檢驗。
參考值:①血清鈉測定135~145mmol/L(135~145mEq/L);②血清氯化物測定95~105mmol/L(95~105mEq/L);③血清鉀測定3.5~5.5mmol/L(3.5~5mEq/L)。
2.血鈣、血磷
參考值:①血清鈣測定2.25~2.75mmol/L(9~11mg/dl);②血清磷測定O.80~1.60mmol/L(2.5~5mg/dl)。
(二)血清脂類測定
血脂是血清脂類的總稱,它主要包括膽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游離脂肪酸。臨床上血脂測定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1.血清總膽固醇
參考值:2.86~5.98mmol/L(110~230mg/dl)。
2.血清甘油三酯測定
參考值:0.22~1.21mmol/L(20~110mg/dl)。
血清甘油三酯增高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因素,80%心肌梗死病人有血清甘油三酯升高。